电影与电视课程标准: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考试大纲: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考点搜索:①电影的产生及发展过程;②电视的发明及其功能;③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基础知识梳理一、电影艺术1、产生:(1)条件:a、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特别是摄影技术、缩短曝光以及连续摄影等技术的发明),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b、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以及商业利益的驱动,推动了影视艺术的发展。
(2)时间:1895.12.28 “世界电影发明日”(3)发明者:法国卢米埃尔兄弟2、发展:(1)默片时代:①代表人物:a、格里菲斯:美国著名导演,对电影制作和摄影技术改革(1895——1927)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和“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b、卓别林:美国好莱坞著名影星,经典作品《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和《大独裁者》,被萧伯纳称为“电影艺术中绝无仅有的天才”。
②特点:声与画脱节;导演及演员即兴发挥;演员以简洁明快的情节,夸张生动的动作表演取悦观众;默片本身具有诗意特性,画面具有足够的表现力。
(2)有声电影:(1)崛起原因:随着影响与声音的结合技术的日趋成熟。
(2)表现:1927年出现有声电影 1928年设立奥斯卡金奖(3)影响:世界电影进入全面繁荣阶段。
(3)电影在中国的发展:(1)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2)1905年,北京丰台照相馆拍摄谭鑫培京剧短片《定军山》——中国最早自摄影片;(3)1913年《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4)1931年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完成。
二、电视艺术1、条件:(1)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2)电影是电视的先导,电视在各个方面沿袭的理论基本上来自电影。
2、诞生:1929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3、发展:(1)1936年秋,英国广播公司正是从伦敦播送电视节目。
(2)1941年,贝尔德又成功地传送了彩色图像。
4、功能:①最重要的是传播资讯功能;②远程教育功能;③娱乐功能;④艺术品展示功能5、电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提高了素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促进了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它已成为世界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实战高考:1.(2009高考上海文综)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代名词,人们易把好莱坞与电影划等号。
然而,电影是由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
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应在( )A.1500~1600年期间B.1765~1830年期间C.1870~1900年期间D.1945~1970年期间西学东渐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考试大纲:维新思想考点搜索:①开眼看世界的背景、表现及意义;②体用之争的表现及评价;③维新思潮的背景及具体主张;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西学东渐”简析】西学:泛指当时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东渐:指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
西学东渐: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一般特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②鸦片战争期间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基础知识梳理一、开眼看世界(一)背景:国内:闭关锁国,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国际:欧美崛起,冲击中国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提出——“开眼看世界”(二)人物:林则徐、魏源:为抵御外辱,谋求民主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也逐渐成为近代思想的主流(三)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四)目的:抵御外国列强的侵略(五)影响:积极——在整个社会掀起一种思潮,并成为当时思想的主流局限——没有付诸实际,同时没有触及当时的封建制度二、体用之争(一)含义: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围绕是否要采用西方文化变革救世问题,洋务派、顽固派展开激烈斗争。
(二)背景:内忧外患(三)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的具体措施,通过洋务运动来挽救清王朝。
顽固派: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四)结果:1.洋务派胜利,因为他们付诸实践。
2.洋务派实践:新学堂——文化北洋、南洋、福建水师——军事“自强”——军事工业“求富”——民用工业3.但实践失败,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北洋海军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结束(五)局限:落后保守的封建制度(器物阶级)。
积极:冲击保守观念,中国走向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问题探究: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异同点?相同:①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②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③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同:①洋务派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 林则徐、魏源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②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 林则徐、魏源实践较少。
(六)早期维新派人物:王韬、郑观应思想:经济:发展工商业,与西方商战政治:主张改良,君主立宪制文化:西学,兴建学校原因:在甲午战争、中法战争期间。
中国不败而败,虽军事胜利,却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
影响:启蒙作用(七)维新思潮1、兴起的条件(1)民主危机加深(2)民主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资产阶级逐步形成(4)早起维新思想------西学知识增长2.代表人物及思想(1)康有为著作:新学伪经考——为自己维新变法做舆论的准备、孔子改制考——为维新变法做舆论准备特点:托古改制——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典相和,为维新思想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理论依据,产生大飓风、火山大爆发的影响(2)梁启超思想:《变法通论》,宣传民权与进化论。
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3)谭嗣同思想: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和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评价:冲击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武士(4)严复思想: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中国应变法维新的道理。
评价: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3.论战a)阶级:维新派与顽固势力b)内容: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要不要费八股`提倡西学`改变教育制度。
c)实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碰撞。
d)影响:促进维新思想传播,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及原因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新思想。
②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
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西学在我国的传播水平低,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
④康有为是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学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更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采用儒家外衣的形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本质: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所致。
◆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比较这三个派别都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认识到应向西方学习。
1.相同点:(1)从目的上看,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
(2)从方法和步骤上看,都主张购买并仿制西式炮舰,建立新式海军。
(3)从结果上看,都归于失败,鸦片战争失败,使抵抗派的主张随之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的覆灭,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戊戌政变的发生,使戊戌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归于失败。
2.不同点:(1)阶级本质决定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在向西方学习时仅限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可能触及封建统治的根基,尤其是政治层面;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维新派必然会触及封建统治的政治制度,要求实现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2)从目的上看,洋务派与抵抗派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还有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目的,而维新派则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3)从内容上看,洋务派、抵抗派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即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而维新派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
(4)从失败的根本原因上看,抵抗派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而洋务派则是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嫁接到落后的生产关系上,维新派则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
实战高考:1.(08全国文综二)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2.(08广东文科基础)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3. (2009高考广东单科)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4.(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5.(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17题)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6.(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16题)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7.(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A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戋发醒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