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题1、1903年,______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2、1924年,________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廖世承)3、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与教》4、教育心理学是__________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

(应用心理学、心理学与教育学)5、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和来体现的。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教一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和_ 、_ 、 _等五种主要的要素。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_ ____、预测和_____的作用。

(解释、控制)8、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_ _、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__ 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敬业精神、教学风格)9、教学环境包括___ __和_ ____。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__ _,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 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

(预测和评判、监视和分析、检验和反思)二、名称解释1、教育心理学2、学习过程三、单选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的科学。

CA.基本教育规律B.基本教学规律C.基本心理规律D.基本身心规律2.学校教育中的互动系统由()等核心因素构成。

AA.教与学B.教与环境C.学与环境D.教、学与环境3.()是学习的主体因素。

A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4.()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传递信息的工具。

D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5.()不属于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

AA.课堂纪律B.温度C.桌椅D.座位的排列6.()不属于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

DA.课堂纪律B.同学关系C.校风D.座位的排列7.学与教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A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8.()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A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反思过程D.反馈过程9.1903年,桑代克编写的()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BA.《教育实用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心理大纲》D.《教育心理统计》10.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作者是()。

CA.卡普捷列夫B.鲁宾斯坦C.桑代克D.布隆斯基11.教育心理学诞生于()年。

BA.1879B.1903C.1913D.193712.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AA.普通心理学B.儿童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学习心理学1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大约是()。

B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D.20世纪80年代以后14.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

B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D.20世纪80年代以后15.()的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具有了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

CA.初始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16.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D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17.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 )。

D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18.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的特点不包括()。

C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个体性研究D.社会文化性研究19.()是研究如何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自我进行调节。

B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性研究20.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年。

DA.1903B.1908C.1913D.1924四、多选题1、教育心理学独立的研究课题包括()。

ABCDA、如何学B、如何教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D、反馈2、学生的群体差异表现在()。

ABCA、年龄差异B、性别差异C、社会文化差异D、需要差异3、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ABCA、教学大纲B、教材C、课程D、实验4、教学媒体会影响( )ABCD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B、教学内容的容量大小C、教学组织方式D、学生的学习方法5、以下关于学与教相互作用的五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BDA、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B、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C、教学内容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D、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6、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这几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ACDA、学习过程B、实践过程C、教学过程D、评价/反思过程7、以下关于学与教相互作用的三个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有()ADA、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B、评价/反思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成分C、三种过程是相互独立的D、三种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相互影响8、以下关于教育心理学发展阶段的时间划分正确的有()BDA、19世纪20年代以前为初创时期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是发展时期C、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为成熟时期D、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完善时期9、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的特点不包括()BCA、主动性研究B、反馈性研究C、个性化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10、以下关于布鲁纳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的总结的描述正确的有()ABCDA、主动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的B、反思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的C、合作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的D、社会化研究是研究社会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五、简答题1、简述学与教过程的五种要素。

2、说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填空题1.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___ ___ 再到_ ____的过程。

(社会自称、心理自我)2.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______和_ ___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加工和组织)3.认知过程的差异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和的差异。

(认知方式、认知能力)4.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__ ____和__ ____两个方面。

(性格特征差异、性格类型差异)5.区别冲动型和与沉思型认知方式的标准是______ 与______ 。

(反应时间、精确性)6.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_ 感觉____和_动作_ ____的分化方面。

7.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和______ 。

(个体差异、群体差异)8.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

特殊儿童的类型有智力超常儿童、、、。

(弱智、学习困难、和聋、哑、盲)9.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_________或__________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10.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__ _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_ __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_ __的关键期。

(口头言语、形状知觉、书面言语)二、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2、关键期3、自我意识4、最近发展区5、掌握学习三、单选题1.()是个体从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BA.生理发展B.心理发展C.身心发展D.心态发展2.对同一个人而言,其不同的心理成分的发展速度、成熟水平有所不同,这说明了心理发展的()特征。

C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3.不同的人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各不相同,这说明了心理发展的()特征。

D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4.根据我国学者的分类,童年期处于()。

BA.3—6、7岁B.6、7岁—11、12岁C.6、7岁—14、15岁D.11、12岁—14、15岁5.人的一生中发育最快、变化最大、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是()。

CA.婴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少年期6.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

CA.直觉行动思维为主B.具体形象思维为主C.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D.抽象逻辑思维为主7.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中出现“飞跃”的质变期或“关键年龄”,一般认为是在()。

CA.小学二年级B.小学三年级C.小学四年级D.小学五年级8.()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AA.学习准备B.学习需要C.学习动机D.学习目的9.问一名4岁的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再问:“你叫什么名字”他回答:“汤姆”但反过来问:“汤姆有兄弟吗?”他回答说:“没有”这一现象说明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特性。

CA.单维思维B.思维的可逆性C.思维的不可逆性D.自我中心10.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说明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特性。

CA.单维思维B.单向思维C.自我中心D.去自我中心1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7~11岁的儿童处于认知结构发展的()。

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2.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3.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所处的阶段是()D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14.()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之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BA.认知B.人格C.自我意识D.社会性15.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6~11岁的儿童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CA.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C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17.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AA.自我意识B.自我认知C.性格特征D.能力18.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D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19.()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发展相对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