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足课本练基本功,扎扎实实学好语文论文

立足课本练基本功,扎扎实实学好语文论文

立足课本练基本功,扎扎实实学好语文
【内容摘要】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习作水平的条件很多,但有个条件是不可缺少的:就是基本功得练得好。

语文的基本功是什么呢?就是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学字,学句,学篇章,熟练地掌握语言文字,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材中有许多能够进行字,句,篇章这三关基本功的训练的切入口,这需要我们教师立足课本,根据课标关于学段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通过敏锐的眼睛、教学的智慧去发现、挖掘教材,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学字,学句,学篇章,熟练地掌握语言文字,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立足课本练基本功扎扎实实学好语文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叶圣陶先生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教学是利用教材这个载体,通过课堂中课文的教学,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学字,学句,学篇章,练好基本功,能够写出实地表达思想、适应工作或学习需要的通顺明白的文章。

那么,在课堂教与学中如何寻找突破口,快速地掌握一些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呢?
一、扎扎实实学字词
(一)正确掌握大量的字词。

字、词是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基础。

掌握的字少,就意味着掌握的词少;掌握的词少,就是语言贫乏,不够用。

请想,语言不够用,能够表达得准确生动吗?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文章吗?字词掌握
得好,大有用处。

所以说,字词教学是学好语文,用好语文能力的
第一关。

汉字,不是很容易掌握的,非下点工夫不可。

一方面,首先得一个一个地学,一个一个地记。

读书作文,经常要用的字有五六千个,其中最常用的也有两三千个。

否则读书习作就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或错误。

汉字中用法复杂是另一个难点。

如多音字、形近字、多义字。

要理解地进行学习与记忆。

比如:一个字或词表示几个不同的意思,有几种不同的用法。

如“骄傲”可做褒义词也可做贬义词。

比如:一组近义词,虽然意思非常相近,但还是有细微差别的。

如“伫立、矗立、耸立”。

不注意这种差别,就常常会写出不合习惯或者表达不确切的句子来。

要通过各种练习,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与用法,字词才学得扎实。

这样读书才读能得透,习作才能写得好。

所以说,字词教学是学好语文,用好语文能力的第一关。

(二)字词教学训练要有层次有重点。

识字与写字教学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和不同的教学策略。

从《课标》看,很突出的不同是低段“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中段是“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因此,老师在教学策略上、着力点上都要有所调整。

(三)教给学习理解、运用字词的方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词语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联系上下文是小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最重要的手段。

即读书时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

其主要做法:一是前后联系。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其基本手段就是抓住“联系”,通过联系把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凸现出来,从而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

二是归类组合。

词语归类,特别是意思相近的词语归类,是以词解词的最好办法。

(2)联系生活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基础。

母语学习离不开生活。

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更要以生活为基础,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相似的经验,实现与课文有关词句所描写的情境相似匹配,以使学生在读书中入境动情,对课文的意境有着深切的感受。

二、精讲精练学句子
因为文章是用一句一句的话组成的,句子不通,文章是不会通的。

因此必须熟悉各种句子的构造和用处。

要非常熟悉,熟悉到一张口、一下笔就能说出完整通顺的句,并且还要能灵活地运用各式各样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中精彩的句子应引导学生学习、品味、模仿、创造地运用。

比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亲自观察火烧云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句式说说或写写自己看到
火烧云的美景。

《长城》一课中有这么一段话“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教学时要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过渡句,并让他们联系上下文读读,体会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用词准确的技巧。

然后学习说一句话。

学生说得就比较好,在模仿中有一些创新。

如能用“看着——听着---很自然地----”“看着---闻着----不由得想起---”等句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另外,朗读背诵训练仍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除了重视抓好上述的两种形式的训练外,朗读背诵训练仍是主要渠道。

因为朗读背诵,把“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整合了起来,学生通过诵读课文,不但积累了“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而且积累了这些优美词句所在的优美语境,储备了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反映机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

三、多读多写学篇章结构
掌握篇章结构是第三关。

篇章结构就是说话的条理,说话的条理反映思考的步骤。

把想事情的前因后果想清楚了,理出了头绪,说话就能顺理成章,有条不紊,写下来就成为层次清楚,结构严密的文章。

引导学生掌握篇章结构更需要我们教师通过敏锐的眼睛、教学的智慧去发现、挖掘教材了。

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名篇和范文,这些课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也是思维的典范。

在教学阅读课时,尽量发现一些构段方式较典型的段落给学生分析,看作者是怎样想和怎样写的,学作者思维的经验、表达的方法。

并让他们“依葫芦画瓢”,进行仿说、仿写训练。

学生有了依托的对象,写起来就不困难了。

老师不要怕学生模仿,而是要教会学生模仿,即在模仿的基础上提高、发展、再创造。

老师要送一个模仿的梯子给学生,让学生在写作路上一步一步往上攀登。

比如《白鹅》一课,这课是非常有特色的,如:拟人的写法、明贬实褒的写法尤为突出,在教学时一定要多引导学生体会,学完《白鹅》一课后就安排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运用这种写法进行习作。

再看《颐和园》一课篇章结构也非常有特色,且好易学好用。

一是学移步换景的写法运用得非常好,2-5自然段中每段的开头一句都准确地交待了地点的变化;二是总--分--总的结构;三是首尾呼应的写法;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后,就可以带领学生到家乡的公园=自己的校园等地进行游览观察再学习借鉴课文的这一写作特点进行习作。

同样是写景的文章,《长城》一课的写作思路是:远望长城---近看长城---产生联想。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体会这一写法的技巧与好处。

教学后可让学生学习这种观察和写作的方法观察一处景物,这样一课文为范例进行习作指导,效果一定不错。

四、联系生活学表达
在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中教师更应该从教学实际中精选教学内容,让交际与习作真正成为儿童的一种需要。

如我校有位教师如在执教“打电话”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听一段天气预报,从中得知第二天要下雨,原计划的祭扫烈士陵园的活动因此要取消。

叶老师正在校外开会,不知道这个消息。

怎么把活
动取消的消息告诉叶老师呢?让学生选择各种办法,大家一致认为打电话最可行。

接着,让学生两两组合,轮流扮演老师,练习打电话,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借助评价,把有关打电话的方法渗透其中。

这个情境的创设巧妙地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轻松地引发了学生的表达热情。

通过情境的创设,使看似简单的打电话训练变成了全面的、动态的、立体的口语交际“训练场”。

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在情境中交际,在交际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的境界。

教材中还有许多能够进行字,句,篇章这三关基本功的训练的切入口,这需要我们教师通过敏锐的眼睛、教学的智慧去发现、挖掘。

当然仅仅靠几本教材是不够的,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扩大课外阅读量,多读,认真地读,多练,好好地练,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人教版)
[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4]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1、7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