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 青蛙写诗 说课稿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 青蛙写诗 说课稿

《青蛙写诗》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依据特点说教材
《青蛙写诗》是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相关资料张秋生,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少年日报社副社长。

为少年儿童编写创作了40 年。

著作有诗歌、童话、散文、寓言等。

他的作品多次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共有五小节。

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地如作诗一样鸣叫的情景,形象地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比作了诗歌中的逗号、句号、省略号,读来让人浮想联翩。

(二)说教学价值
本课教材包括五部分的内容:1首诗歌、1幅插图、认字表和写字表、1幅字理识字图、课后练习。

读过这首诗的人,大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生活中平凡常见的事物,在诗人的眼中竟然变得如此生动有趣,作者真是心思巧妙。

教材内容图文并茂,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十分适用于天性活泼、充满好奇的一年级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同时对于训练孩子的想象、朗读的能力有一定的意义。

因此,这首诗的教学要紧扣这首诗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的思维也跟随诗中的那只小青蛙而灵动起来;同时要举一反三,让学生学着诗中的样子,想想生活中哪些事物与什么相像,从而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

依据儿童诗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感悟诗歌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复习生字词。

4、通过学习课文,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和审美情趣。

(三)课时安排与内容分配
1.课时安排:2课时。

2.内容分配: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字,指导书写部分汉字;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深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同时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逗号、句号、省略号的样子。

二、灵活多样说教法
我主要运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故事激趣法
在上课之前分享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自然引出课题,而在课中不断的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或指导,或点拨,或解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扮演蝌蚪、水泡泡、水珠、青蛙的角色,感悟语言的优美。

(3)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在本课的教法中是用的最多的,在每一个层面都要求教师精心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三、主动参与说学法
(1)读书感悟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的能力,低年级的孩子的合作探究能力较差,在此课中我设计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合作,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以生为本,说程序。

首先在课前安排了故事分享的环节,低年级孩子年龄小,特别在意来自于老师的奖励和同学们的认可,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所以我设置了这一环节来展示我们班级的活动。

这是我们班级每天必须进行的活动内容,孩子们轮流准备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我的初衷是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孩子们勇敢的表现自己的才能,获得掌声、获得赞誉,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分享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复习巩固汉字
1、(课件演示)(小青蛙图)学生和青蛙交流,打个招呼。

2、听写生字。

2、看图,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语。

(自读、小组内读、全班汇报读)
3、去掉拼音,利用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二)、生字回文,整体感知课文。

下雨的音效和卡通画结合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三)、创设情境,感悟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感受雨天的美。

1、(出示课件)快听:嘀嗒,嘀嗒。

什么声音?你感受到什么?
2、如果你是小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啊?(高兴极了;它觉得景色太美
3、如果你是小青蛙,想想小雨点落到小青蛙的身上,它会是什么感觉?(它会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节。

学习第二——四小节。

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1、听到小青蛙要作诗啦,瞧瞧谁来帮忙啦?
2、自由读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板书:小蝌蚪图片——逗号水泡泡图片——句号一串水珠——省略号)
3、看板书总结后,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培养审美情趣。

1、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写完成(出示诗文——)了,快出生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2、师:“呱呱,呱呱”是小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意思?(想象)
(四)、全课小结。

结合板书谈收获
(五)、简洁明了,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我力求简洁明了,以故事中的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以及与它长像相近的逗号、句号、省略号一一对应。

让学生对本课的课文内容能够一目了然,更好的理解本课的内容。

五、说教后反思
1.教学流程出现了纰漏,本来设想图片引出小青蛙,借助儿童话的语言,让小青蛙考查孩子们生字词掌握的情况,结果等课题写完一紧张就直接跳到第二环节了。

读了一遍课文,我又反应过来,回过头又考察字词,用时比较多,以至于后面的环节没有很好的完成,其中在感悟课文内容那块中设计的问题“呱呱”是小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了达到第一个教学目标(拓展孩子的思维,发展想象力)而设计的,由于时间不足,我把这个问题留作家庭作业,课后我告诉了他们几个切入的角度,青蛙的诗可以赞美春天,可以感谢朋友,可以抒发内心的感受,听完我的讲解他们有了头绪,很好地完成了这项学习内容。

2.教学容量有点多,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自觉地又走回到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的老路上去了,以至于孩子们在课堂上练说的机会太少,也没有践
行合作学习。

3.没有把握住本节课教学的侧重点(感知课文内容,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发展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太刻意强调标点符号的用法和占格,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其实只需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了解逗号、句号、省略号的样子。

随着年级升高,在习作中逐渐学会使用标点符号。

在教学过程中,也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