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2.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写在其他区域无效。
4.考生答题过程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这个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
每小题2.5分,合计25分)1. 小天是一名初中生,他对自已身体涉及的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其中最不合理的是A. 身高约160cmB. 正常步行速度约5m/sC. 体温约37℃D.身体质量约50kg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C.经常在广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 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A.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 B.水中倒影——光的反射C.树下光斑——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雨后彩虹——光的折射4. 2019年6月5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黄海海域成功实施首次海上发射,以“一箭七星”方式,将七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空白,火箭等高速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
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A.密度大、熔点高 B.密度小、熔点高 C.密度大、熔点低 D.密度小、熔点低5. 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正确的是A.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属于凝华现象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近视眼的形成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前,采用凸透镜矫正6. 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7.下列情况中,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A.把铅笔芯削成碎粉B.水凝固成冰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D.把铁丝烧红8. 若某天室内温度为20℃,此时小明同学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9.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10. 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B.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减小斜面的倾角。
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大于BC段运动所用时间D.若小车在AB和BC这两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221vv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合计15分)11.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丘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换用512Hz的音叉,用相同的力度再次重敲音叉,发现听到声音的音调变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有关。
12.如图甲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图乙中温度计读数是______℃,图丙中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s。
1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溪水鳜鱼肥”,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描述湖州西苕溪美景的诗句,如图所示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诗人漫步江岸,欣赏着桃花,还会看到“白鹭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景,“白鹭..”是由光的形成的,“鱼...水中飞”的“白鹭在云中游”的“鱼.”是由光的形成的。
1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试管均匀受热,且冰的温度升高较(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在第4min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用了min,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15.1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 g,体积是 m3。
三、作图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合计12分)16.请在答题卡图中按要求完成作图。
(1)如图甲所示,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一束与水平面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请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如图乙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刚好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入射到凸透镜上,请你作出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水中光线的大致位置,并标出入射角i 和折射角r。
(3)如图丙所示,一个人站在河岸上,在B点位置可以看到对岸上发射塔的塔尖A在水中的倒影A′,完成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1分,7+8+7+6=28分)17.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甲乙(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除图中的测量工具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90 92 94 96 98 99 99 99①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需要不断吸热,其温度。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选填“C”或“D”);③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18.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1)小明进行探究时,选用(甲)图实验器材中的“E”,而不选用“D”作为平面镜,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
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选两支蜡烛(填字母)。
他先点燃一支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实验中,我们(选填“透过”或“不用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然后用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蜡烛B(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 。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 、 的实像。
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 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眼镜。
(选填“近视”或“远视”)(5)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
20. 学习密度知识后,小明对一小矿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操作过程如下:(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小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矿石的质量。
如图乙所示,请指出小明在操作中的错丁 丙 B A Ccm 0 10 20 30 40 50 60甲cm 0 10 20 30 乙 cm 0 10 20 3040 50 60误:。
(3)纠错后,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丙所示,则小矿石的质量为 g,他用如图丁所示方法测出了小矿石的体积为 cm3。
则小矿石的密度是 g/cm3。
(4)小华组实验时不小心将量筒摔碎了,但他用现有器材:天平(含砝码)、一个烧杯、足量的水、细线也测量出了小矿石的密度,其方案如下:①他先用天平称出小矿石的质量m0②然后在烧杯中倒满水,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③再将小矿石轻轻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矿石块沉入杯底,烧杯溢出水后,将烧杯壁外的水擦干净,放在天平左盘上,称出此时烧杯、杯内矿石和水的总质量m2;请帮小华写出小矿石密度的表达式:ρ石=(用m0、m1、m2、ρ水来表示)五、计算题(共2小题,21小题10分,22小题10分,合计20分)21.“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路实行。
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
若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原来测速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
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判为超速?(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3)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
为劝导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请你设计一条劝导语。
22.一辆油罐车装了50m3的石油,从甲地开往相距120km的乙地,需要2小时30分,达到目的后,技术员从车上取出100ml的样品,测出其质量是80g,试求:(1)油罐车的平均速度。
(2)石油的密度。
(3)这辆油罐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为多少t。
竹溪县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这个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