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课程名称:诊断学英文名称:Diagnostics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独立开课适用专业:本课程实验面向本科:临床医学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公共卫生学系、药学系开设。

考核方式:主要为日常考核、操作考核和卷面考核,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10%为日常考核成绩,30%为操作考核成绩。

课程简介: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内容是学习症状学及采集病史、体征及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器械检查,来揭示或发现患者的整个临床表现。

教学目的是学习获取这些临床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资料的基本功,并应用所学过的基础医学理论,提出可能性的诊断。

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共开设15个实验。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自编教材:《诊断学实验指导》。

实验要求:通过诊断学实验,要求学生:1.掌握规范化的体格检查方法。

2.能按照规范的顺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的全身体格检查,操作正确,内容完整,结果准确。

3.通过临床见习及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认识临床常见病理体征的表现及特点,掌握其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的操作过程,能熟练、正确地阅读正常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片,并书写出诊断报告。

5.掌握常见实验室检查的操作过程,能独立分析实验结果。

6.掌握问诊的技巧与科学的问诊方法,能熟练地围绕常见症状进行深入、全面的问诊,并总结出完整的病史。

7.掌握科学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书写出高质量的完整住院病历。

实验一体格检查方法和一般检查一、类别:训练、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重点是间接叩诊法。

【掌握】一般检查的顺序及内容,重点是血压的测量和淋巴结的触诊方法。

三、实验内容:1.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触、叩、听,重点是叩诊方法2.一般检查(1) 全身状态检查①全身状态检查包含的内容。

②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征的检查方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血压测量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③发育、营养状态的评价,体型的分型。

④意识状态、语调、语态、面容和表情、体位、姿势、步态与疾病的关系及检查与评价方法。

(2)皮肤:皮肤检查的内容与注意事项,常见的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

(3)淋巴结:淋巴结分组,检查方法与检查顺序。

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四、学时:4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体温表、血压计、体重秤、软尺、听诊器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5. 体温表损坏、血压计水银泄露后参照“有害物、毒物处理办法”。

实验二头颈部检查一、类别:训练、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头颈部检查的顺序及内容,重点掌握眼(眼球运动及震颤、对光反射、调节反射)、鼻窦压痛以及甲状腺的检查。

三、实验内容:1.头部:头颅、头发眼:结膜、巩膜的检查方法,翻上眼睑;眼球运动、震颤的检查;瞳孔对光反射的检查;角膜反射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耳:外耳道的检查方法和内容,乳突压痛的检查。

鼻:外形,鼻腔的检查,鼻窦的检查方法。

口的检查方法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2.颈部:颈部:外形与活动。

血管:颈动脉的视诊与触诊,颈静脉的视诊。

甲状腺:视诊、触诊与听诊。

气管的检查方法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四、学时:4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手电筒、压舌板、听诊器、棉签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实验三胸廓及肺脏检查一、类别:训练、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胸廓及肺脏的检查顺序及内容,重点掌握肺脏的触诊、叩诊和听诊;【熟悉】胸廓的体表标志;常见肺脏疾病的体征;【了解】乳房的触诊。

三、实验内容:1.胸部的位置、胸部检查的方法和顺序。

2.胸部的体表标志:骨性标志、人工划线、自然隐窝和解剖分区、肺和胸膜的界限。

3.胸壁、胸廓和乳房。

胸壁:静脉、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肋间隙,胸廓的异常、乳房的视诊和触诊。

4.肺和胸膜检查(1)视诊:胸廓外形、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和节律。

(2)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3)叩诊:叩诊的方法和影响因素、正常胸部叩诊音的分布、肺界的叩诊和肺下界的移动度,胸部异常叩诊音。

(4)听诊:胸部正常听诊音的类型及分布、异常呼吸音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罗音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和临床意义、语音共振的机制及其类型和临床意义、胸膜摩擦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5.通过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熟悉常见肺部体征的特点。

四、学时:4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听诊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直尺、红色特种笔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5. 注意爱护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提高部分】利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心肺听诊模型,掌握各种正常呼吸音的分布及特点,熟悉干、湿性啰音、语音共振的听诊特点;体会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的感觉。

1、正常呼吸音:气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2、干罗音:哨笛音、鼾音3、湿罗音:大水泡音、中水泡音、小水泡音、捻发音4、语音共振5、胸膜摩擦音实验四心脏及血管检查一、类别:训练、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心脏以及血管的检查顺序及内容,重点掌握心脏的触诊、叩诊和听诊;【掌握】周围血管的检查;【熟悉】常见心脏疾病的体征。

三、实验内容:1.心脏检查(1)视诊:包括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及异常搏动的观察及意义。

(2)触诊:心尖搏动、震颤及心包摩擦感的触诊方法及临床意义。

(3)叩诊:叩诊方法,心浊音界各部分组成及心浊音界的叩诊、扩大的临床意义。

(4)听诊:瓣膜听诊区、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常见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

第一、二、三、四心音的形成原因及听诊要点。

心音改变的临床意义。

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听诊要点及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

2.血管检查(1)脉搏:脉率、脉律、脉波强弱、紧张度及常见脉波类型。

(2)血压测量方法及变动的意义。

(3)常见动静脉杂音的常见原因、周围血管征。

3.通过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熟悉常见心脏体征的特点。

四、学时:4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听诊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直尺、红色特种笔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5. 注意爱护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提高部分】利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心肺听诊模型,掌握正常心音的听诊特点,了解心音改变、心脏杂音、心律失常、附加心音、心音分裂和心包摩擦音;体会心包摩擦感的触诊特点。

1、正常心音2、心音改变:第一心音增强、减弱;第二心音增强、减弱3、心脏杂音: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4、心律失常:窦不齐(呼吸性)、早搏、二联律、房颤5、舒张期奔马律6、心音分裂:第一心音分裂、第二心音分裂。

7、心包摩擦音8、触诊心包摩擦感实验五腹部、脊柱四肢和神经系统检查一、类别:训练、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腹部的检查顺序及内容,重点掌握液波震颤以及肝脾的触诊、移动性浊音;【掌握】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的检查顺序及内容,重点掌握生理反射、病理反射以及脑膜刺激征的检查。

【熟悉】腹部的体表标志;常见腹部疾病的体征。

三、实验内容:1.腹部检查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1)体表标志(2)九区分法及各区主要脏器视诊(1)注意事项(2)腹部外形:膨隆(气、水、包块)、凹陷。

全腹还是局部异常及其意义。

(3)呼吸运动:消失的临床意义。

(4)腹壁静脉:血流方向的辨别及意义。

(5)胃肠型和蠕动波:胃型及肠型的临床意义。

(6)皮疹、色素、疤痕、疝、搏动的检查和临床意义。

触诊(1)注意事项和检查手法。

(2)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检查方法,全腹或局部腹膜刺激症的临床意义,常见腹部疾病压痛点。

(3)肝脏、脾脏、胆囊、肾、膀胱。

(重点为肝脾触诊及Murphy征)①触诊方法。

②触诊内容及意义。

(4)腹部包块:触诊内容及正常腹部可触及的脏器。

(5)液波震颤:方法及意义。

(6)振水音:方法及意义。

叩诊(1)正常腹部叩诊音。

(2)肝区叩击痛、肝浊音界:异常的意义。

(3)移动性浊音:方法及意义,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鉴别方法。

(4)脾脏、胃泡鼓音区、膀胱叩诊方法及意义。

(5)肾区叩击痛。

听诊(1)肠鸣音:亢进、消失的意义。

(2)血管杂音、摩擦音的意义。

2.四肢脊柱(1)脊柱弯曲、活动度、压痛和叩击痛的临床意义。

(2)四肢和关节:形态异常的意义,运动功能和活动范围。

肌力与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3.神经系统检查(1)脑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的检查方法与临床疾病诊断的关系。

(2)浅反射、深反射的检查内容、方法。

(3)病理反射的检查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4)脑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

四、学时:5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听诊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直尺、叩诊锤、软尺、竹签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5. 注意爱护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提高部分】利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腹部检查模型,掌握肝脏、脾脏的触诊、莫菲氏征、压痛与反跳痛。

与模拟人的腹式呼吸相配合,注意触诊手法。

1、肝脏肿大2、脾脏肿大3、莫菲氏征阳性4、阑尾压痛点压痛及反跳痛一、类别:训练、示教性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通过实验要求学生系统复习全身体格检查的内容,熟练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达到操作到位、动作规范、结果准确。

三、实验内容:观看全身体格检查录象。

按照顺序进行系统的全身体格检查:卧位检查一般情况和生命征→头颈部→前侧胸部,然后坐起检查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然后卧位检查腹部→上肢→下肢按照实验中心编写的体检内容及顺序进行操作,做到脱稿、熟练、规范。

四、学时:5学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