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中间试验解析
⑥8:25~8:55时间段内冷却水量
W·Δθ =163.71-161.23=2.48Kg
将上述数据代入式(5-8),得到反应釜吸热时 的传热系数:KR=-51.83 Kj/(m2· h· ℃)
对9:15~10:15时间段进行热量平衡,采用上 述方法求得反应釜放热时的传热系数 KR’=534.68 Kj/(m2· h· ℃)
⑤Q4-釜上封头对环境传热量
Q4=KRAT(T’-τ )Δθ (5) 式中:KR-封头散热的传热系数, Kj/(m2·h·℃) AT-封头的散热面积,m2 T’、τ -封头的开始和终了温度, ℃ Δθ -测定的时间间隔,h
2018/11/27
⑥Q5-釜夹套侧对环境的传热量 Q5=KRAj(t-τ )Δθ (6)
162.14
162.94 163.35
31.0
31.3 31.5
31.5
31.5 32.0
8:55
9:15 9:25
59.4
54.97 49.6
52.0
50.0 45.5
63.2
22.7 22.1
62.8
25.1 23.6
163.71
164.17 164.65
31.7
31.8 32.1
32.0
32.0 32.0
②夹套内水的加权平均温度 同样对夹套进水(t1)出水(t2)温度求加权平均 值,得出: t1=63.48℃,t2=62.72℃ 则夹套内水的平均温度为: t=(t1+t2)/2=63.10℃ ③环境加权平均温度
用相同的方法求出环境的平均温度τ =31.30℃
④釜内汽相加权平均温度T’=46.50℃
T
(43 52.2) 2 10 (52.2 56.5) 2 10 (56.5 58.3) 2 5 (58.3 59.4) 2 5 10 10 5 5
=53.36℃
2018/11/27
表3 反应釜传热系数测定
时间
液温 T/℃ 8:25 43.0
式中:KR-釜夹套侧散热的传热系数, Kj/(m3·h·℃)
Aj-釜夹套侧的散热面积,m2 t、τ -釜夹套侧的开始和终了温度, ℃ Δθ -测定的时间间隔,h
2018/11/27
则式1可写成
QR+mpCp(t0-tθ )+WCpw(t1-t2)Δθ +mRCPR(TR0-t =KRAT(T’- τ )Δθ + KRAj(t- τ )Δθ (7)
主反应 物量 /mol
12.72
18:20
18:50
60.57
60.37
52.0
52.0
23.1
23.4
30.7
33.8
151.3 3
151.6 3
33.8
33.2
34.0
33.2 6.37
19:20
19:50 20:20
60.43
60.43 60.37
51.5
51.5 51.5
23.1
23.8 25.0
36.0
36.3 37.0
.5
37.0 35.7 25.58
2018/11/27
表4 测定物料的热化学性质
时间 釜内 液温 /℃ 17:50 59.53 汽温 /℃ 51.0 夹套内 环境 温度 τ 2/℃ 35.0 进水温 出水温 出水量 温度 /℃ /℃ /Kg τ 1/℃ 24.1 36.5 151.0 2 34.8
题尤应注意。
(3)考察工业因素。例如杂质积累对过程的影响。
2018/11/27
附带或次要的目的:
2018/11/27
总之,中试放大要证明各个化学单元反应的工艺条件 和操作过程,在使用规定的原材料的情况下,在模型 设备上能生产出预定质量指标的产品,且具有良好的 重现性和可靠性。
2018/11/27
中试放大的方法主要有:逐级经验放大法与数学模型放 大法。
2018/11/27
实验进行到什么阶段才进行中试呢? 至少要具备下列的条件:
1.小试收率稳定,产品质量可靠。
2. 造作条件已经确定,产品,中间体和原理的分析
检验方法已确定。
3. 某些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实验已经进行,并
有所需的一般设备。
(2)
Cp-物料的比热容,Kj/(Kg·℃) T0.Tθ -物料起始和终了温度,℃。
2018/11/27
③Q2-夹套内水移走(或供给)的热量
Q2=WCpW(t1-t2)△θ
(3)
式中:W-冷却水流量,Kg/h; Cpw-水的比热容, Kj/(Kg·℃)
t1、t2-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
Rθ )
2018/11/27
(2)测定釜对环境的给热系数
测定时以水作为物料,夹套层内以60℃左右的热水 供热。以加热釜内的水,然后在夹套中通入冷水降 温,测定釜体散热的传热系数。 当以水代替物料进行热量平衡时,无反应热,且物 料为水。故: QR=0,CP=4.184,CPW=4.184
则(5-7)变成
釜 内
汽温 T‘/℃ 37.5 进水温 t1/℃ 63.2
夹套内
出水温 t1/℃ 62.5 水量 /Kg 161.23
环 境
温度 τ 1/℃ 30.5 温度 τ 2/℃ 30.5
8:35
8:45 8:50
52.2
56.5 58.3
45.0
50.0 50.5
63.6
63.2 63.2
62.7
62.8 62.8
4. 进行了物料衡算。三废问题已有初步的处理方法。
三废的处理方案和措施的制订能为环保部门所接受。
2018/11/27
5. 已提出原材料的规格和单耗数量。产品的原材
料单 耗等经济技术指标能为市场接受。
6. 已提出安全生产的要求。安全,防火,防爆等
措施能为消防,公安部门所接受;提供的劳动安
全防护措施能为卫生职业病防治部门所接受。
4.184mP(t0-tθ )+4.184 (t1-t2) WΔθ +mRCPR(TR0-t (8) Rθ )=KRAT(T’- τ )Δθ + KRAj(t- τ )Δθ
2018/11/27
通过测定,可获得T0、Tθ 、t1、t2、TR0、T Rθ 、T’及 τ 、Δθ 等数据,则KR可求得。测试结果见表5-3 对8:25~8:55时间段进行热量平衡: 已 知 : CPR=0.477Kj/(Kg·℃);mR=342Kg,Aj=0.77m2,AT =0.5m2, mP=102.8Kg ①釜内液相物料加权平均温度
△θ -测定的时间间隔,h
2018/11/27
④Q3-反应釜体升温(或降温)吸收(或放出) 热量
Q3=mRCpR(TR0-TRθ ) 式中:mR-釜体的质量,Kg CpR-釜体的比热容, Kj/(Kg·℃) (4)
TR0、TRθ -釜体开始和终了温度, ℃
2018/11/27
2018/11/27
⑤釜体温度 用下式近似估计釜体的平均温度
T T ' t TR 3 则釜体开始时平均温度为:
43.0 37.5 63.10 TR 0 47.9 ℃ 3
釜体终了时的平均温度为:
59.4 52.0 63.10 TR 58.1 ℃ 3
2018/11/27
2018/11/27
二、中试装置尺度(规模)
2018/11/27
2018/11/27
2018/11/27
三、中试装置的完整性
2018/11/27
2018/11/27
2018/11/27
2018/11/27
2018/11/27
2018/11/27
2018/11/27
2018/11/27
(1)反应釜的热量平衡
假设反应釜处于全混状态,其内的物料浓度和温度
分布均匀,且搅拌器搅拌物料时产生的热量忽略不
计。其热量平衡方程为:
QR+Q1+Q2+Q3=Q4+Q5 ①QR-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
(1)
②Q1-釜内物料升温(或降温)吸收(或放出)热量
2018/11/27
Q1=mpCp(T0-Tθ ) 式中:mp-釜内物料量,Kg;
9:35
9:45 9:55 10:05
2018/11/27
46.27
44.1 42.5 41.3
42.0
40.5 40.0 38
21.9
21.9 21.9 21.9
23.0
22.7 22.5 22.4
165.14
165.59 166.02 166.59
32.0
32.5 32.5 32.5
32.0
33.0 33.0 33.0
个比较简单的釜式反应器为例加以说明。
2018/11/27
例:在开发某氧化反应过程时,用100L带搅拌的搪瓷反
应釜作为反应器,测定与放大有关的工程数据。小试中
发现,反应放热量大,且对温度敏感,当反应温度低于 60℃时反应速率缓慢;当反应温度超过65℃时,反应剧
烈,温升很快,以致无法控制。因此,反应温度必须控
一、中试的目的及时机
第八章 中间试验
二、中试装置尺度
三、中试装置的完整性
四、运行周期与深度测试
五、中试的危险识别与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