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具备的几种心态
做教师容易、做合格的教师难、做优秀的教师更难。
我们肩负着新世纪人才的培养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从传统的应试型转化为育人型,以单一性转化为综合性,从经验型转化为科研型,除了要全面提高师德、师能外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一种良好健康的心态,是人们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持续成功的关键。
因为人是情感动物,心态高低、健康与否,对事业成功非常重要。
心态的外在体现最终形成为一种精神风貌;心态的内在体现则表现为它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斗志和对工作投入的态度。
那么作为教师这个角色就应该具备以下几种心态。
1、教师应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
人无完人。
任何人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缺陷之处。
在当今实力和能力打拼愈加激烈的社会,我们需要用空杯的心态去重新整理自己的智慧,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
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思维观念的更新,文化底蕴的积垫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
因此教师要有一个不断进取积累的良好心态,要在平日的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一点点积累。
在积累中增长知识,在积累中增长才干。
我们每天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生活,发扬人性的优点,驱除自身的陋习,放大自己的视野境界,跳出自己,环视周围环境,扎扎实实做事,平平静静做人,具备真心、诚心、爱心、进取心、责任心、事业心、恭敬之心,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会为你让路,你才能赢得大家的认可,才会有自己的修为,在自身职业领域占有有一席之地。
2、教师应具备包容、期望的心态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生,也会接触到不同的家长。
这个学生有这样的爱好、习惯,那个家长有那样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包容,包容他人的不同喜好,甚至包容别人的挑剔。
我们的同事也许与自己有不同的喜好,有不同的做事风格,我们也应该去包容。
我们需要锻炼同理心,需要去接纳差异,包容差异。
赏识教育的创立者教育家周弘提出:“家长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感觉不累的原因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作为老师就应该象家长一样,正确面对孩子的个体差异,容忍孩子的差异,对待各色各异的孩子要保持不厌其烦、不厌其累,以接纳、包容、成功等容忍和期望的心态对待每个孩子。
3、教师应具备自我满足不盲目攀比的心态。
“知足长乐、淡泊明志”,这是作为教师应必备的一种心态,不要过分追求行列差异,待遇差异,要用阳光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要具备“你还不配当老师!”的阿Q精神,要看到自身职业的神圣和伟大以及本行业的优势,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其它行业的短处,不要用自己的劣势去比本人的优势而自寻烦恼。
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种心理平衡的良方。
说的是“一个老太婆晴天哭雨天也哭,一个智者上前询问原因。
原来老太婆有两个女儿,一个卖伞,一个卖鞋。
雨天她担心卖鞋的女儿,鞋不好卖,所以哭;而晴天担心卖伞的女儿伞的生意不好做,所以他平日里晴天也好雨天也好总是忧心忡忡。
智者一听笑了,他低头对老婆婆一阵耳语只见婆婆破涕而笑。
相信大家都知道智者的方法——智者只是让老婆婆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换了一种心态,晴天里为卖鞋的女儿高兴,雨天为卖伞的女儿快乐,从此老婆婆整天乐呵呵,两个女儿也越过越好”。
在我们教师岗位上就应该用这样思维方式去思考对待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方能经常保持一种良好健康的心态。
4、教师应具备奉献、给予的心态
当教师,首先要学会给予。
没有给予,就没有我们事业的成功。
我们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才能爱学生,爱学校,爱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成为浇灌校园花朵使之永不衰竭的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