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司法考试一卷《国际法》模拟题十五
1.甲乙两国彼此相邻,常年因为领土问题发生冲突。
后甲乙两国达成协议将事实真相的调查交由第三方进行。
甲乙两国对调查方式订立专门协议,成立调查委员会,并就调查委员会调查的内容、组成、期限、权限等方面作出约定。
根据国际法,甲乙两国的上述行为下列表述中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调查委员会可以对争端的是非曲直作出判定
B.甲乙两国对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必须承认
C.委员会作出报告的性质由当事国所订的协议确定
D.甲乙两国的行为属于和解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调查是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方式,是指在涉及事实性问题争端中有关当事方同意将有关事实真相的调查交由第三方进行,以解决争端调查需要争端当事方对采用调查方式订立专门协议,成立调查委员会,并就调查委员会的调查内容、组成、期限、权限等方面作出约定调查委员会的任务限于查明事实、向当事国提交调查结果报告,不对争端的是非曲直作出判定报告的拘束力性质由当事国所订的协议确定,各国不必然承担对报告承认的义务C正确
2.甲乙两国因历史遗留的民族问题长期关系紧张。
2007年甲国新任领导人试图缓和两国关系,请求丙国予以调停。
设甲乙丙三国之间没有任何关于解决争端方法方面的专门条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实践,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
A.丙国在这种情况下,有义务充当调停者
B.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则乙国有义务参与调停活动
C.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对于调停的结果,一般不负有监督和担保的义务
D.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则甲国必须接受调停结果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调停是指经争端当事国的一致同意,邀请争端当事国以外的第三方直接参与到当事国之间的谈判中,并为双方提出实质性建议的争端解决方式首先,调停是各方自愿的,因此,当事国没有参加调停活动的义务,第三方也没有充当调停者的义务其次,调停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第三方对调停结果并没有监督和担保的义务,争端当事国也没有接受调停结果的义务,C正确
3.甲乙两国协议将其海洋划界争端提交联合国国际法院。
国际法院就此案作出判决后,甲国拒不履行依该判决所承担的义务。
根据《国际法院规约》,下列做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A.乙国可以申请国际法院指令甲国的国内法院强制执行该判决
B.乙国可以申请由国际法院执行庭对该判决强制执行
C.乙国可以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申诉,请求由安理会作出建议或采取措施执行该判决
D.乙国可以向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提出申诉,执行该判决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根据《国际法院规约》,国际法院的判决须在法院开庭宣读,并自宣布之日起对各当事国产生拘束力国际法院的判决是终局性的判决一经作出即对本案及本案当事国产生拘束力,当事国必须履行如有一方拒不履行判决,他方得向安理会提出申诉,安理会可以作出有关建议或决定采取措施执行判决当事国对判决的意义或范围发生争执时,可以请求国际法院作出解释当事国在判决作出后,如发现能够影响判决的、决定性的且在诉讼过程中不可能获知的新事实,可申请法院复核判决,复核程序与诉讼程序相同申请复核至迟应于新事实发现后的6个月内并在判决之日起不超过10年内提出综上,对国际法院判决执行的规则,C正确
4.在解决国际争端和维护国际安全方面,根据《联合国宪章》,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 )
A.安理会可以对任何争端的解决提出建议,该建议具有法律拘束力
B.安理会可以通过采取武力行动的决议,该决议对所有会员国具有拘束力
C.安理会可以通过采取武力行动的决议,虽然该决议对会员国没有法律拘束力
D.秘书长在争端解决中应持中立态度,避免任何调停和斡旋活动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A错误,只有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争端或情势,安理会才提出建议B 正确、C错误D错误,秘书长应密切注视各地潜在的冲突或争端,提请联合国有关机关和各国重视;直接与争端当事国进行讨论及磋商、参与谈判、调停、斡旋、和解等活动。
5.甲乙两国由于边界纠纷引发武装冲突,进而彼此宣布对方为敌国。
目前,乙国军队已突入甲国境内,占领了甲国边境地区。
根据与武装冲突相关的国际法规则,下列选项哪项是正确的?( )
A.甲国对位于其境内的乙国国家财产,包括属于乙国驻甲国使馆的财产,可予以没收
B.甲国对位于其境内的乙国国民的私有财产,予以没收
C.乙国对占领的甲国边境地区的甲国公民的私有财产,予以没收
D.乙国强令位于其境内的甲国公民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敌侨登记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甲乙两国间已处于法律上的战争状态交战国对于其境内的敌国国家财产可予没收但是属于使馆的财产档案等除外,A错对于敌国国民的私产,无论是否位于其境内或占领区内,都不得予以没收交战国对于其境内的敌国国民的私产可予以限制,如禁止转移、冻结或征用,但不得没收;而对占领区内的敌国国民之私产仅可以对可供军事需要的财产征用,而不能以任何方式干涉或没收,BC错误战争状态对于敌国公民的影响:交战国对其境内的敌国公民可实行各种限制,如进行敌侨登记、强制集中居赚D正确
6.甲国与乙国因种族冲突爆发了两国之间的战争。
根据国际法有关战争法的规定,下列战争开始后引起的法律后果中,正确的是哪项?( )
A.交战是两国的国家行为,因此,私人之间的商业关系无须被废止
B.两国间的互助条约立即废止,但两国参加的规定战争行为规范的条约自动生效
C.两国可以对其境内对方人民即敌国人民的私产予以限制和没收
D.交战国执行医院任务的船舶也在拿捕之列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战争开始使交战国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变化:在条约关系上,凡以维持共同政治行为或友好关系为前提的条约如同盟条约、互助条约或和平友好条约立即废止;但凡规定战争行为规范的条约于战争开始后不仅有效,而且恰恰必须适用,当事国应严格遵守,B 对在经贸方面,断绝经贸往来是战争开始后敌国之间通常采取的措施,一般交战国人民之间的贸易和商务往来是被禁止的,但对已履行的契约或已结算的债务则并不废除,A错在敌产处理方面,交战国对于其境内的敌国人民的私产可予以限制,如禁止转移、冻结或征用,但不得没收,C错交战国对在海上遇到敌国公、私船舶及货物可孑以拿捕没收,但对从事探险、科学、宗教或慈善以及执行医院任务的船舶除外;对敌国的公、私航空器及其所载货物则均可以拿捕没收,D错
7.甲乙两国因边境纠纷导致全面的战争,战争开始后,交战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会出现下列哪一种结果?( )
A.甲乙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不一定断绝
B.甲乙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自动断绝
C.甲乙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断绝,但领事关系保持
D.甲乙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仍然保持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当战争开始后,各交战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一般自动断绝,交战国关闭其在敌国的使馆和领馆,接受国有一般的义务保证馆舍财产和档案的安全因此,答案是B项
8.甲乙两大集团爆发战争,丙国为中立国,依战争法,下列关于战争开始后引起的后果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丙国商船如果破坏封锁或违反中立义务,不能拿捕,但可令其离开
B.对参加战争的渔船可以拿捕
C.对因不知已经开战而驶入敌港的商船可以没收
D.可拿捕沿岸渔业用的敌国船只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对因不知道战争已经开始而进入敌国港口的商船,应准其立即或在合理的宽容期限内自由离去;专供沿岸渔业用的船只、从事地方贸易的小船以及他们所备的渔具等,都免予拿捕;对参加战争的渔船,因其已经取得了战争船只的地位,可以拿捕因此,应选B
9.甲乙两国缔结某条约并约定甲乙两国文字的文本同样为作准文本,以第三种文字的文本作为参考文本。
条约生效后,两国发现三个文本的某些用语有分歧。
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下列关于该条约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
A.甲乙两国应接受各自语言文本的拘束
B.因乙国文本解释对甲国更有利,则甲国可以仅依乙国文本进行解释适用
C.乙国可依对其有利的第三种语言的文本进行解释适用,不必考虑甲乙国语言文本
D.由于三种文本用语分歧,该条约无效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根据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3条的规定,A正确BC错,因为缔约国不得从对方文字约文的不同解释中获得利益D错,条约的分歧应采用公约规定的方式消除,或依目的及宗旨调和,而不是无效只有A正确
10.中国拟与甲国就有关条约进行谈判。
李某是中国驻甲国大使,依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除另有约定,中国驻甲国大使参加该条约谈判,无须出具全权证书
B.李某必须有外交部长签署的全权证书方可参与谈判
C.该条约在任何条件下均只能以中国和甲国两国的官方文字作准
D.该条约在缔结后应由李某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条约保留的法律效果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在保留国与接受保留国之间,按保留的范围改变该保留所涉及的一些条约规定(2)在保留国与反对保留国之间,若反对保留国并不反对该条约在保留国与反对保留国之间生效,则保留所涉及的规定在保留的范围内不适用于该两国之间(3)在未提出保留的国家之间按照原来条约的规定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