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教案第十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试说明]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局限性。

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市场中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住处实现资源配置。

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如果仅由市场调节,就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

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必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措施: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xkb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把人民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更加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知识梳通】:1、知识结构:2、重点:(1)市场怎样调节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2)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3)社会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4)宏观调控的必要性3、难点:(1)市场怎样调节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2)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中的经济政策4、对比分析:市场调节的优缺点比较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能够利用利益杠杆,通过竞争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进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收入分配不公,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第十一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考试说明]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说明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GDP的增加,甚至把GDP 作为衡量建设成就大小的唯一指标,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片面的。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向前推进。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发展。

说明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经济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出口、消费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的统一。

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统筹城乡发展。

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知识梳通]1、知识结构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康社经济建设目标会内涵的科学发展观经意义济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建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设2、重点:(1)、总体小康的表现及特点:(一)、总体小康的表现:①、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②、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二)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目标及经济建设的目标:①、全面小康的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的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经济建设的目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3、难点:(1)、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国家的发展有害无益。

坚持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发展。

(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措施:①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④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十二课面向世界对外开放[考试说明]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了解跨国公司的作用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和作用理解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了解跨国公司的作用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