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 数学三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

苏教版 数学三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 填表,你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 =()每盒支数相同,盒数越多,()
2.第4、5两题
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关页。









总第()课时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练习一第6-12题。

教学目标1.能在实际生活中正确的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正确的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预设修改或随笔
一、计算练习
1.27 × 3251 × 18 49 × 58 73 × 61
学生先估算积大约是多少,再简单判断实际的积比估算的结果
是多还是少,最后笔算验证。

二、解决实际问题
1.
学生口头回答,说说是怎么想的。

2.
先指名估计,再要求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交流。

3.
先指名估计,再要求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交流。

4.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交流。

5.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交流。

6.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四、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关页。









你能说一说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注意什么吗?
三、巩固新知,综合运用
1.观察竖式特点,再计算。

2.改错
3.基本练习三:用竖式计算。

4.改写
48×2×5 =()×() 62×2×5 =()×()
52×30 =()×()×() 86×40 =()×()×()
24×12 =()×()×() 53×3×5=()×()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关页。









总第()课时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

例6,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积累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或从所求问题出发进行思考都能有效地确定解题思路,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

重点难点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课件,师生各准备小棒8捆(每捆10根)又7根。

教学预设修改或随笔
一、复习引入: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并抽象出数量关系。

1.每盒钢笔10支,6盒钢笔。


数量关系:()○()=()
2.小明从家到学校步行每分钟走45米,需要10分钟。


数量关系:()○()=()
3.一本笔记本5元,学校购买25本。


数量关系:()○()=()
4.一年级学生每6人住一个帐篷,他们一共搭了35个帐篷。


数量关系:()○()=()
二、探究学习
1.看图文信息,整理出已知信息条件。

条件1:
条件2:
条件3:
2.怎样求6袋乒乓球要多少元?思考后,与同座位交流。

3.选择一种方法,写出思考过程,并列式计算。

先根据()和(),求出();再根据()和(),求出()。

三、巩固练习
1.找出有联系的条件,说一说可以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1)3个班的同学去植树,每班分成6组,每组植8棵。

(2)一盒钢笔有10支,每支4元,买5盒这样的钢笔。

2.阅读图文信息,整理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条件1:
条件2:
条件3:
3.
条件1:
条件2:
条件3:
4.少先队员割草,每个小队割3筐,每筐15千克。

4个小队一共割了多少千克?
5.一辆卡车一次运走60箱葡萄,6辆这样的卡车。

3次一共运走多少箱葡萄。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怎样解决的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相关页。









12.有趣的乘法计算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3. 练习四
总第( )课时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让学生能熟练地根据问题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确定
先计算什么,再分步列式计算的解题策略。

2. 进一步巩固“从问题相起”的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 熟练找出数量关系,确定先计算什么。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预设
修改或随笔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借助从问题想起和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本节课,我们将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

二.基础练习
1.教材第32页“练习四”第1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分析:①还剩的米数等于总长度减去已修的米数;②求还剩的米数,等于总长度减去8天修的米数。

指名列式解答,师板书: 已修的米数:45×8=360(米) 还剩的米数:520—360=160(米)
(2)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先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然后说出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最后指名列式解答。

面粉的袋数:60—22=38(袋) 一共的袋数:60+38=98(袋0 2.第2题
(1)让学生阅读题目的已知条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确定先算什么,并列式解答。

师板书: 线段图:
楼下
楼上
(3)提问:要求楼下比楼上多多少个座位,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你能将上题的线段图改一改吗?师板书:
540个
9个25

追问:什么变了?什么不变?数量关系变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第7题
提问:从问题想起,要求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缺失什么条件? 出示两幅情景图,让学生讨论: ①你能看懂两幅图吗?小宁走到的地方一样吗?(小宁从距动物园600米,距植物园900米的地方走到距动物园300米,距植物园600米的地方) ②小宁走了多少米? 600—300=300(米)
③怎样求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300÷5=60(米) 4.第8题
出示问题(1),并提问:从问题开始,要求一共缴纳的水费,数量关系式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示问题(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三.巩固练习 1.第4题
解决问题(1):让学生先读题,从问题想起,说说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解答。

解决问题(2):在问题(1)的基础上,说出数量关系,更改线段图,再列式解答。

2.第5题
提问:这两题的问题是什么?(还剩多少页没有看)数量关系是什么?(总的页数—已看的页数=还剩的页数)解题过程相同吗?为什么?(不同,因为已知条件不同)
让学生列式解答,并交流反馈:
(1)32×3=96(页) 150—96=54(页) (2)40+32=72(页) 150—72=78(页) 3.第10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一读,并提问:怎么比?(求出每袋多少元) 让学生先计算,再汇报交流。

甲:42÷7=7(元)
乙:6+2=8(袋) 48÷8=6(元) 4.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并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小芳
妈妈


27岁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年、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