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16949案例练习根据下述不合格的事实指出不符合标准中最适用的一个条款号,并说明理由。
1、在某工厂的销售部中,审核员抽查了5-8月份的客户反馈记录,发现至少有20次是客户对产品包装问题的投诉,未见针对性的处理结果;销售部长说,我们的产品包装虽然差了点,但不影响使用,反正现在产品供不应求,也不怕他们不要,就没有理他们。
2、审核员在一汽车音箱生产线上,看到一位检验员在检测一批工件之前先填好全部测试记录,再开始检测。
他向审核员解释说,由于生产非常稳定,每批工件都是100%合格,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先填好记录,再测试也没有什么关系。
3、车间为某汽车厂制造了一批后箱盖,成品均100%通过检验合格,才按合同规定交付到汽车厂的第一仓库去,但这批后箱盖有约一半左右被退货,理由是表面油漆层严重刮伤,有的外形也有碰伤变形的缺陷,审核员问成品仓库主任为什么会造成这种问题,主任答:道路不平,最近连降大雨,道路更是泥泞难行,谁能保证装在卡车上的后箱盖不互相碰撞呢?4、在某厂贸易部,审核员发现8~11月份中,有大约10多份销售合同没有评审的证据;负责人解释说:这几份合同所销售的产品是委托外部企业加工制造的,所有问题我们直接找他们说事,所以没有评审。
5、在一机械厂,审核员翻看品质部的质量检查记录,发现一冲压下料记录有四个栏目,第一栏为“图纸尺寸”;第二栏“为员工自检”第三栏为“班长检验”第四栏为“检验员检验”;查看一图号为WL091406的记录:其长度图纸尺寸为“50±0.5mm” 4月份所有记录,第二栏全部为“50 mm”,第三栏全部为“50 mm”,第四栏全部为“50 mm”。
6、吸顶灯装配工艺卡规定:装灯座后高压测试,实际操作是高压测试后装灯座,操作工人说:“这样作对产品质量没有任何影响而且效率高”。
7、审核员在计量室发现一位校准工在校准分厘卡时,先对一个零位,如不准先回零调整,然后进行校验,查阅分厘卡校验操作规程(编号CA-013)规定,要求先校验,发现问题后,再调整零,问校准工为什么不按规程检验时,校准工答,这样做可以大大节省校验时间,最后结果也是相同的。
8、审核员在液压车间试验站发现检验员在作油压管道压力试验时,用的参数是120牛顿/平方米·1.5分钟;而检验规程上规定的是150牛顿/平方米·1分钟,对此检验员解释说:检验规程不太合理,检验科长已打电话通知我们修改,审核员到检验科进一步调查,科长说:确有此事,因修改后的检验规程还要等副总工程师批准,而副总出国未归,所以新规程无法下发,只好先口头通知。
9、机械加工车间检验站检验员使用的编号为08-10及08-13的两件游标卡尺的校准合格证贴在木盒上,已破损不堪,看不清下次应校准的日期,检验员说:我知道下个月才到期,不信可以到计量室去查。
10、钣金车间一直采用第一特殊钢厂的BX2型特种钢板作簿板精密冲压加工,由于一时订不到第一特殊钢厂的产品,就从另一家杨村钢厂购入牌号、规格相同但价格低廉的BX2钢板,结果由于钢板性能不符合冶金部标准,冲压时损坏了模具,审核员问杨村钢厂是否属于合格供方名单之列。
采购处长说:对该厂也是第一次打交道,由于生产急需,来不及对它进行评定,看来这个乡镇企业不能满足质量要求。
11、冲压车间噪声很大,双方讲话听不清楚12、在化验室审核员发现两张编号为95AL00和95AL005的铝材化验单上,11栏中只填了铝、铜、锰、铁的含量数据,其余7项全是空白。
化验员说:我们是按照国家标准化验的,查有关的国家标准规定,应作11项含量的测定:查检验规程只规定按国标测定,并没有可以少测7项含量的说明或特殊规定。
13、审核员在2#挤出机审核时发现:电线挤出温度与规定要求不符。
挤出工解释说:“该机温控器早已失灵,我凭经验操作,从未出过次品。
14、电动工具装刷握工序,工艺规定使用紧钉螺钉M5×8装配,盛装紧钉螺钉盒上的标识为M4×8,实际盛装和使用的为M5×6紧钉螺钉。
15、链节工序质量特性“孔心距、孔经”要求用统计技术进行控制,但因员工文化低,未能应用。
16、某厂程序规定:有一些检验不合格但不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可由技术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使用,审核员问这种让步接受是否要得到用户的书面同意,技术科长说:如果合同规定所有让步接受都要用户书面同意,我们就按合同办事,但如果合同中没有规定,有些不重要的原材料、半成品就由工厂技术科负责人签字作书面认可。
17、审核员对精车工序一张工序控制图进行检查时,发现50个控制点全部在中心线上限分布,审核员问工序操作者“你加工的工件正常吗”?操作者回答说:“控制图控制点全部在公差范围内,很正常”。
18、在某包装车间,审核员看到包装计量的电子称对每袋重量显示的都是50.50KG;审核问,你们每袋产品规定应该是多少KG,包装主管说,因为现在这种产品价格比较高,客户挑剔,经常到现场查看包装的重量,我们为了让客户满意故意将电子称调整了一下,其实显示的50.50KG,真正重量正好是50KG,这个创意我们还准备报公司合理化建议奖呢。
19、在一汽车座椅生产厂,仓库存放着一批外观不良的产品,负责人说,这些都是装车时野蛮操作划破的;审核员:对这些装车没有管理措施吗?答:有是有,但这些装车的都是民工,没办法。
20、在原材料检验工段,一名对A型合金钢材进行压痕硬度测量的工人,不知道如果二个压痕靠的太近,测试结果将是不准确的。
问他为什么还是这么做时,此工人说他是看人家操作而学着样子干的,而不是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那么干。
21、审核员在电机厂绝缘车间询问定子浸漆后烘干是否对热态绝缘电阻进行测定。
车间技术主任说:“我们对每批定子都作100%的热态绝缘电阻测定”。
审核员查看了近二天的记录后,又问电阻值多少才算合格。
车间主任说工艺规程中有规定。
审核员在工艺规程中查到H160电机的热态绝缘电阻为72兆欧,但记录中最小为5兆欧,最大为200兆欧,多数小于72兆欧。
审核员问这些小于72兆欧的,例如5兆欧的算合格吗?主任说5兆欧当然算合格,但他解释不了这72兆欧是怎么回事,他承认从未注意过这个数字。
审核员到工艺处去查问,处长说:“糟了,我们的描图员把>2描成72兆欧了,这种电机的热态绝缘电阻只需大于2兆欧,对绝缘工程师来说,这是常识范围内的事!”22、审核员在总装车间看到所有的设备都标识的非常清楚,只有一台设备无任何标识。
审核员问车间主任:“为什么这台设备无标识?”车间主任说:“这台设备不是我们厂的。
”审核员又问:“这台设备是做什么用的?”车间主任回答:“是为客户包装产品的专用设备。
因客户对包装有特殊要求,我们无此类设备,顾客就提供了这台设备。
”审核员要求看这台设备的维护记录。
车间主任说:“我们的设备都有,客户的设备没有维护记录,出了问题,我们通知他们就行了。
”审核员仔细看了这台设备,看到设备上有定期润滑点。
审核员问操作人员:“使用中你们有没有定期加润滑油?”操作人员说:“没有人告诉过我要这样做。
”审核员继续查看包装情况,看到包装好的产品直接进行大包装后就进库了。
审核员问:“包装质量如何检查?”车间主任说:“这台包装机是顾客提供的,指定让我们用他的机器包装,所以包装质量我们没必要检查;只有出现较大问题时,才通知客户来进行调整修理。
”23、在某汽车空调机生产厂总装车间后工序,审核员发现经商检局监测出的不合格空调转入返修线时,修理工检修每一台有问题的机器后,将原随机卡取下,换上新的随机卡送去重新测试。
审核员问:“为什么要换卡?”修理班长说:“因为要重新测试,原来的各测试项目都要重检,所以换一张新的卡上去,测试结果要求记录在随机卡上。
”24、工厂产品企业标准规定,每批产品出厂检测项目为十项,但是有两项参数工厂没有检测条件,因此隔一段时间就送到另一个大厂的检测站检测。
检验科长说那个工厂是通过了计量认证的单位,出具的数据很可靠。
审核员查看了八月份的出厂检测记录,发现该月共生产了三十批产品,但只有三次提供了全部检测项目的报告。
25、审核员在审核供应部时,看到采购物资清单上共列有48种采购物资。
在查看合格分承包方名单时,发现已评定的合格分承包方只能覆盖48种采购物资中的43种,有5种采购物资无相应合格分承包方。
审核员问供应部部长:“为什么有5种采购物资无相应的合格分承包方?这5种物资如何采购?”供应部部长回答说:“这5种物资用量很少,而且这些物资的生产厂很远,有的在国外。
我们需要时就到市场上去采购,采购回来后逐件检验,合格的才允许使用。
”26、在进货检验处你查看了压簧的尺寸和弹簧力检验的记录,发现在记录的数据中约有10%超出了规定的允差。
对此,记录中也无任何标注。
当你问这些压簧如何处理了时,进货检验的负责人回答说:“超过允差没什么大关系。
所以这些压簧都放行了。
”27、塑料壳体经进货检验判定合格后直接进入流水线进行加工。
在进货检验处,审核员发现按照要求对刚交付的1000个壳体需检验20个。
但在相应的检验记录中只填写了10个壳体的检验结果。
负责检验的检验员正巧不在。
进货检验处的其他人员说,对此他们不能解释。
这批塑料壳体也已发放到车间加工了。
28、在出货检验处,审核员问按什么标准进行检验。
检验人员回答说:“检验标准被证明是可靠的,几年来并没有变化。
唯一的不足是需检验的项目太多,又不好把握,很容易出错,所以不得不多加班,多次检。
为了产品能够按时交付,所以不得不加很多班。
29、审核员在一自动加工机床工位上看到一千分表,该表无任何标识。
问此表是用来测量什么的,是否检定过。
机床操作工回答:不清楚,是班长交给我用的,我就用了。
30、在一工位旁放着五箱电器部件,其中四箱放有流程单,并有检查合格的标记,只有一箱没有。
审核员问正在操作的员工,这一箱是合格的吗。
该员工说:应该是合格的吧,按理应该有一个流程单的,这箱没有,但他们是一起送过来的,应该不会有问题,我已按合格品用了一部份了。
31、在一工位旁审核员看到有一批座垫海绵,上面还有一个检验表格。
此表格并未填写测试记录,但上面注有“因时间原因紧急放行”,并有一潦草的签名。
根据程序规定,如果产品紧急放行,但必须经车间主任批准并签字确认。
操作人员告诉审核员说,座垫海绵要24小时塑化后才能使用,但因生产任务紧,这是才出模几小时的产品。
32、某厂生产车间的一台设备,工艺规程上规定应在200℃±20℃的温度下运行。
但审核员发现该设备运行温度的实测值是240℃,车间主任出示该设备的说明书,上面说该设备可在160℃~250℃温度范围内运行。
主任说:我们规定200℃±20℃是从严要求,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其实超过一点对产品质量并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