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语言教学法-视听法ppt

第二语言教学法-视听法ppt

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 形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 教学內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 技巧、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方 法等方面的教学法体系。
-
-
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
视听法是5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第二语言教 学法,最早叫整体结构法。它强调在一定的情境中听 觉(录音)感知和视觉(图片影视)感知相结合的教 学方法。以南斯拉夫的古布里纳(P.Guberina)和法 国的古根汉(G.Gougenhein)为代表人物。
语言教学法是关于语言学习和教授的科学。它 的研究物件是言语教学的全过程和这个过程中的各 个环节,包括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语言教材的编 写、课堂教学和课外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对语言学习 能力和实际语言水平的测试等广泛的问题。
语言教学法实际上是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 和语言教授规律的总和。
-
语言教学法流派(刘珣)
-
• 6)不足 1、重视口语,忽视阅读训练。 2、重视语言形式,忽视意义和语言交际能
力的培养。 3、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和综合训练而忽视对
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 4、教学顺序比较固定,不夠灵活多样。
-
• 7)历史意义: a.视听法继承并发扬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长处,最大的贡
献在于它广泛地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设备,使语言 和形象紧密结合, b.在情景中整体感知语言的声音和结构。视听法在初创时 是法国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教学的一种方法,在 欧洲大陆的一些 c.国家得到推广和应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成为一种 被广泛采用的第二语言教学法。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 法建交,视听法开始传入我国。英语教学中运用视听法 的典型教材如《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在 70年代后期也开始被我国采用,并对我国的英语教学和 学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第三步:在放图像和录音的同时,让学生模仿、 重复、熟记、回答问题,进行大量练习;
第四步:利用图像和录音,通过叙述课文內容、 自由对话、评论课文、扮演角色等形式,或以新 的图像和录音进行问答等,用目的语表达思想, 培养活用目的语的能力。
-
• 5)价值 a.多种刺激并行,直观形象教学,有利于记忆和理解。
-
谢谢观赏
汉语言文学1班 孙凡茹
-
-
b.语言和情景相结合,人们的交 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 行的,言语活动也总是受情景 制约。视听法从日常生活情景 中选择、安排语言材料,并创 造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情景进行 听说读写活动,有利于培养运 用语言的能力。
-
பைடு நூலகம்
1. c.整体结构感知,视听法 通过一组组图象和一段段 完整的对话,使语音、语 调、词汇、语法在对话中 被整体感知。以语音为例, 不仅是要求发音正确,而 且要在掌握整体结构(包 括发音、声调、语调、节 奏、旋律)的基础上,再 进行个别音素的训练。词 汇、语法也是通过图象所 呈现的情景,先整体感知, 从语段和句子开始进行教 学,教学顺序为:成段对 话—句子—单词—语素。
-
1. d.听说先于读写,先 口语教学,后书面语教 学。教材以对话为主。 课上一般不用学生的母 语。但注重通过对比分 析,确定教学内容及难 点。
-
• 4)基本教学程式 第一步:先让学生看ppt或视频,配合录音
感知课文大意,边看边听边记忆; 第二步:通过图像和录音,由教师讲解字、
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完全理解课文內容;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视听法篇
-
“教学法”在汉语使用中的多重含义
⑴指整个学科理论和实践,成为学科的名称,如“外 语教学法”。
⑵指某一教学法流派,如“听说法”、“交际法”。 ⑶指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如“归纳法”、“句型
替换法”。 ⑷指教学的技巧,如“板书法”、“演示法”。
-
语言教学法(吕必松)
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展示语言材料,充分大脑两 半球的功能,比单凭听觉或视觉在理解、记忆和储存语言材料 方面效果更好。通过实物、图片、影像等让语言与形象直接联 系,有利于培养直接用目的語表达思想的能力,避免了母语的 中介作用。
b.营造了近于真实的语言环境。 c.整体感知,重视情景,有利于培养目的语的运用能 力。 d.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视听说课教学影响很大。
-
• 1)基本特征 继承、发扬了直接、听说二法的长处,创 造性地提出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以整体 结构感知的教学法体系。
• 2)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 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同时 受完形主义心理学影响。
-
• 3)基本原则
a.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 结合,利用声光电等现代 化技术手段展示语言材料, 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可以 增强刺激、加快反应、加 深记忆。图象与声音相联 系建立起条件反射,即使 图象(情景)单独呈现, 学习者也能自动作出反应, 让语言与形象直接联系, 有利于培养直接用目的语 表达思想的能力,避免了 母语的中介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