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着-余华 (整本书阅读)

活着-余华 (整本书阅读)

பைடு நூலகம்
《活着》用一种很平静,甚至很缓慢的方 式,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 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将人们在阅读可能 存在的一个又一个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幻想 逐个打碎。这样就会有一个结局:人们就 对此书留下深刻了印象。因为阅读是一次 心理的恐惧经历。
本质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 任何意义。那么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 ,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 着本身了。《活着》的伟大感可能恰恰源 于这里。
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 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活着》以一种渗透 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 问。
小说中的主人翁福贵是民国时期的一个 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由于嗜赌放荡,输 尽家财。父亲被气死后,福贵一家成为佃 农,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 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 ,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 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 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 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 始渐次上演。随着三反五反、大跃进、文 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 不断经受着苦难,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 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
《活着》就明确了一个内容,活着在一般 理解上是一个过程,但是,活着本质上其 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
余华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 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 ,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二、整体感知
• 1、先请同学叙述《活着》故事梗概, 即人物因为什么原因先后一一死去。
• 2、请同学谈谈自己对这部小说感触最 深的情节,人物或环境描写。
《活着》简介
《活着》是余华改变风格之作。在叙述方 面,他放弃了先锋前卫的笔法,走向传统小 说的叙事方式,然而结构上,仍能给读者剧 力万钧、富于电影感官和想象的感觉。
活着
余华
一、余华简介
余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浙江海盐县 人,祖籍山东高唐县。他是目前在国际文坛 声望最高的中国作家之一,被认为是诺贝尔 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 《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 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 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 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 》《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作品已经被 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也写了不少散文、随 笔、文论及音乐评论。
感悟福贵人生(学生质疑)
• 1、福贵的人生一次次有了希望,却在生活的打击 下又一次次变得绝望。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 去,面对这样的人生命运,福贵有没有想到过死 ?是什么支撑他活下去?他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换做是你,你能活下去吗?
• 2、有庆体育比赛得奖,父亲福贵却批评他,说把 他送去学校是为了学习而不是跑步,这种现象在 现实生活中也常有发生,家长经常不分青红皂白 就批评孩子,不能与孩子理性沟通,使有些孩子 叛逆,对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 鲁迅曾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冻死撕碎了给人看 。我们班级的月度阅读书目定为《活着》,由于 这是一部情绪沉重的悲剧作品,关于阅读这本书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那么悲剧作品到底适不 适合高中生阅读呢?”
• 有的人喜欢悲剧作品,说它能给人启迪;有的人 认为它过于凄惨,容易让人消极。对于正处身心 发展关键期的高中生,适不适合阅读悲剧作品呢 ?请同学结合自身成长实际谈谈。
余华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早年的小 说带有很强的实验性,以极其冷酷的笔调揭 示人性丑陋阴暗的角落,罪恶、暴力、死亡 是他执着于描写的对象,处处透着怪异奇特 的气息,又有非凡的想象力,客观的叙述语 言和跌宕恐怖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对生 存的异化状况有着特殊的敏感,给人以震撼 。
然而他在90年代后创作的长篇小说与80 年代中后期的中短篇有很大的不同,特别 是使他享有盛誉的《活着》和《许三观卖 血记》,逼近生活真实,以平实的民间姿 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提供了 历史的另一种叙述方法。死亡仍是其一大 主题,极端化处理仍时隐时现。
《活着》讲述了一个生长在中国最动乱时 代的普通农民的苦难史,他一生的经历和 老黑奴很相似。
《活着》详尽地讲述了灾难是如何一次次 降临而一个普通老人又是在灾难中一次次 挺过来。当然《活着》还以小说这种文本 比诗歌较丰富的形式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 巨大的苦难,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 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 而活着”。
感悟福贵人生(学生质疑)
• 1、小说最后,福贵只和一头牛相依为命, 福贵给自己的牛起名字也叫福贵,你觉得 福贵给自己的牛起自己名字的原因和目的 是什么?
• 2、在现当代社会中,假如你是像福贵一样 遭遇人生的重重打击,你会怎么办?你会 选择活着还是以其他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请阐述理由。
四、探寻苦难的意义
三、感悟福贵人生(教师质疑)
• 1、福贵一生遭受了那么多苦难,生命中不可承受 之重一次次出现。有的人认为,故事中的很多悲 剧都是福贵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福贵的活着没有 任何意义,你怎样认为?
• 2、本书以死亡为主题,而题目却为“活着”,矛 盾吗?
• 3、结合《活着》等悲剧作品的阅读体验,谈谈你 如何看待人生的本质?如何对待我们的人生?
《活着》的创作灵感来自一首美国民歌《 老黑奴》,余华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 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 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 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写 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 度。”
《老黑奴》以民歌的方式简单地概括一个 普通老人充满劫难却又乐观的一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