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
最佳动视野
人眼对不同颜色 的视野
人眼在不同颜色刺激下的色觉视野是不同的,
色觉视野
视野的作用
视野的研究对于操作控制及视觉空间的设计非常重要, 如各种控制室等。人们往往需要注视某一方向,并兼顾控 制仪表。 显示器位臵要在不影响观察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在视野内, 使用频率高,需要辨认的放在主视野内,不常用的放在余 视野内。
色彩与亮度: 人的眼睛能分辨出十万种不同的颜色,但 当光线很暗时则一切都成为灰色。
〈三〉视觉特征 1、暗适应与明适应
人眼对光亮变化的顺应性,称为适应。
暗适应——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时,开始时看不见,经过 一定时间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 长,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 明适应——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 程,这个过渡时间很短,约需1mim,明适应过程即趋于完成。 人在明暗暗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工作,视力会出现短暂的下降, 频繁出现这种情况,会产生视觉疲劳,容易引起事故发生。 需频繁改变亮度的场所,采用缓和照明,避免光亮度的急剧 变化
少女与老妇
第二节 知觉与认知
知觉定势 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按时, 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 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1)知觉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 背景中区分出来。
2)在固定不变或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对 象最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如在荧光屏上显示的变化 着的曲线。
环境行为心理学
上节回顾:
1.环境行为心理学:
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 及人对这些环境的 反应,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当中去,改善人 类生存环境。
2.环境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环境场所、使用者群体、社会行为对象
3.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
外界(内部)刺激 →感官 →对应的各神经中枢 →运动器官 →行为
二、感觉的基本特征
外界信息中,从视觉获得的信息所占的比例最大,从听觉获得的信 息次之,从皮肤觉(包括温度觉、触压觉、干湿觉等)获得的信息 再次之。
感觉的基本特征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感觉的特点
感觉的适应
感 受 性 和 感 受 阈 限
每个人都有感觉器官,但各人感觉器官的感觉能力却不相同。 同一个声音,有人听得到有人听不到;同样亮的光线,有人看 得见有人看不见,这就是感觉能力的差别。
二、认知
第二节 知觉与认知
认知指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知、表象、记忆、 思维等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 认知心理学家代表皮亚杰:
同化(assimilation):人们习惯于用固有的图式去解释所面临的 新事物,并把新的信息纳入固有的图式之中。 顺应(accomadation):建立新图式的过程 同化是图式量的改变,顺应是图式质的改变
3、人的主观因素,如任务、目的、知识、兴趣 、情绪不同,则选择的知觉对象也不同。
4、刺激物各部分相互关系的组合,如彼此接近的对 象比相隔较远的对象、彼此相似的对象比不相似的对 象容易组合在一起,而成为知觉的对象。
接近
相似
连续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第二节 知觉与认知
相同点: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 不同点:
三、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相互加强或削弱 (二)联觉
1、色彩的温度感 2、色彩的距离感
3、色彩的轻重感
4、色彩的面积感 5、色彩的动静感
(三)不同感觉的补偿
暖色与冷色
1、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象征着:太阳、火焰。 绿色、兰色、黑色--为冷色,象征着:森林、大海、蓝天。 灰色、紫色、白色--为中间色; 冷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暖,暖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冷。 红色和明亮的黄色调成的橙色--给人活泼、愉快、兴奋的感受。青色、 青绿色、青紫色--让人感到安静、沉稳、塌实。 2、色彩可以使人有距离上的心理感觉。黄色有突出背景向前的感觉, 青色有缩入的感觉;其排列如下:红色 > 黄色≈橙色 > 紫色 > 绿色 > 青色; 暖色为前进色--膨胀、亲近、依偎的感觉。色彩明亮--前进! 冷色为后退色--镇静、收缩、遥远的感觉。色彩阴暗 --后退!
根据光感的特性,在视觉设计中,如果我 们希望光或由光构成的某种信息容易为人们 感觉到,就应提高它与背景的差别,增大光 的面积。
5、视距
视距是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观察各种显示仪表时,视距过远或过 近,对认读速度和准确性都不利,一般应 根据观察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380~760mm 之间选择最佳视距。
感 觉 的 适 应
• 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过程, 称为“感觉的适应”。
适应现象,除痛觉外,几乎在所有感觉中都存在, 适应的表现和速度不同。除暗适应外,其余各种感 觉适应大都表现为感受性逐渐下降乃至消失。
视觉适应中的暗适应约需45分钟以上; 明适应约需1-2分钟; 听觉适应约需15分钟; 味觉和轻适应分别适应约需30秒和2秒。
头部转动角度: 左右均不宜超过45度,上、下均不宜 超过30度。当转移视线时,约97%时间的 视觉是不真实的,所以应避免在转移视线 中进行观察。
6、色觉
色彩的知觉范围: 视野内的色彩感觉并不完全相同,视野的边缘部 分虽然能够察觉物体,但感觉不到色彩。在离开视觉 中心点90度的地方,除非是光线很亮的情况下,任何 的物体都是灰色的。人眼对波长555微米的光最敏感, 介于黄和绿之间。
这些都叫做饼干!
3、知觉的恒常性
人们根据已往的印象、知识、经验去知觉当前 的知觉对象,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 的时候,知觉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特性 称为知觉恒常性。
• 大小恒常性: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在视网膜中 的映象是近大远小,但在知觉中它的大小是不变的。 • 颜色恒常性: • 形状恒常性: • 听知觉恒常性:
1.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 知觉则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处处表现 出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3.从生理机制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 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
4.环境行为心理学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构造论
第二章 环境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 感觉 第二节 知觉 第三节 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环境感觉、知觉、认知的特征,掌握环境感
觉、知觉、认知在空间环境设计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感觉、知觉、认知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觉、知觉、认知在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质地的知觉特性与室内空间界面设计
1、质地的知觉特性 质地是指室内空间各个界面及家具、设备、陈设等表面材料 的特性在视觉和触觉中的印象。
质地的知觉特性
①重量感 ②温度感 ③空间感 ④尺度感 ⑤方向感 ⑥力度感
2、室内空间界面设计 室内空间界面设计,就是利用物体表面质地的视觉、触 觉特性,根据面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材料表面的肌理特性, 对空间各个界面进行选材、配材和纹理设计。
3、色彩的面积,面积一样大的两种色彩,明度高而色浅的有放大的 感觉;反之则有缩小的感觉
4、暖色使人兴奋,为动感色彩;冷色使人沉静,为静感色彩感
第一节 感觉
第二节 知觉
一、知觉
知觉的定义:知觉是在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
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过程: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分别作用于人的不同感觉器官, 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觉,经大脑皮质联合区对来自不同感觉器官 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于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了对各种客观 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决策, 这便是知觉。
知觉的恒常性保证了人在变化的环境中,仍然按事物的 真实面貌去知觉,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4、知觉的选择性
• 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很多的,人 们总是按照某种需要或目的主动 地有意识地选择其中少数事物作 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突出清晰 的知觉映象,而对同时作用于感 官的周围其他事物则呈现隐退模 糊的知觉映象,从而成为烘托知 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特性称为知 觉的选择性。晁
2.视力
视力是表征人眼对物体细部识别能力的一个生 理尺度。
随着年龄的增加,视力会逐渐下降, 所以作业环境的照明设计应考虑工作 者年龄的特点。
3、视野
视野是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以角度表示。 静视野和动视野。 人机工程中,一般以静视野为以据设计视觉显示 器等有关部件,以减少人眼的疲劳。
最佳静视野
当刺激物停止作用于人的感官以 后,人的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保 持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就是知觉暂留 。
3、错觉及有名的几何图形错觉
错觉就是和客观事物 不相符合的错误的知觉。 所有的感官都产生错 觉,而错视表现最明显, 同室内设计也最密切。
利用错觉进行知觉环境设计 利用错觉可以在尽可 能节约成本造价的基础上 给人知觉的舒适性。如以 小比大、以高衬低、划大 为小、界面延伸,以及光 线、色彩、界面质地等其 它艺术处理。
我们把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 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 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你能感受到一根头发落在你的肩膀吗? 你能看到黑夜里的物体吗?
实验证明,小于3g的物体不能引起我们重量感觉;1公里 外的光亮度小于1/1000烛光也无法使我们产生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