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学习精要绪论【学习要点】1、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念。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含义及应用。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的含义及应用。
4、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
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明确中医诊断学发展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医家的论著及对中医诊断学的重要贡献。
【复习思考题】1、何谓诊断?何谓中医诊断学?2、简述病、证、症三者的含义以及关系。
3、简述症状、体征和证候的含义以及关系。
4、简述中医诊断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的内容。
5、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各是哪几部?作者是谁?第一章问诊【学习要点】一、问寒热1、明确寒热产生的类型有四类: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
2、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
3、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
4、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潮热三种类型(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阴虚发热的机理。
5、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二、问汗1、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盗汗与自汗机理及临床意义的辨别。
2、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三、问疼痛1、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四、问头身胸腹头晕、胸闷、心悸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五、问耳目耳鸣、耳聋、目眩、目昏、雀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六、问睡眠失眠、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七、问饮食与口味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渴不多饮的形成机理及临床意义。
2、食饮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八、问二便1、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九、问经带1、经期、经量异常的临床临床意义。
2、带下异常(白带、黄带)的临床意义。
【复习思考题】1、“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何谓潮热?潮热有那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3、如何以恶寒发热的轻重来辨别表证的性质?4、何谓寒热往来?有何临床意义?5、何谓壮热?何谓恶寒、畏寒、恶寒发热?各见于何病证?6、何谓盗汗、自汗?各有何临床意义?7、如何从头痛部位辨六经?第二章望诊【学习要点】第一节全身望诊一、望神1、得神、失神、假神、少神的含义、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精亏神衰之失神与邪盛神乱之失神的鉴别;假神与疾病好转的辨识。
2、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意义。
二、望色1、常色(主色、客色)、病色(善色、恶色)的含义、特征及临床意义;常色与病色的区别;善色、恶色的辨别;理解泽与色的关系,以及两者在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中的价值。
2、五色所主病证的内容及机理;理解小儿指纹红色主寒证与面红主热证的不同。
三、望形体望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意义。
四、望姿态望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局部望诊一、望头面1、望头形、囟门(囟填、囟陷、解颅)、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2、面肿及口眼歪斜的临床意义。
二、望五官1、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2、望口、唇、齿、龈、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三、望躯体1、望瘿瘤、瘰疬、项强、项软的临床意义。
2、望扁平胸、桶状胸、鸡胸的临床意义。
3、臌胀的临床意义。
四、望四肢1、四肢萎缩、肢体肿胀、膝部肿大、下肢畸形的临床意义。
2、四肢抽搐、手足拘急、手足颤动、手足蠕动、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的临床意义。
五、望皮肤望斑疹、水疱、疮疡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第三节望排出物1、望痰、涕的临床意义。
2、望呕吐物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望小儿指纹1、望小儿指纹的方法。
2、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复习思考题】1、得神、失神、假神各有哪些表现?临床意义如何?2、假神与重病好转如何鉴别?3、何谓常色、病色?其特征、分类及临床意义如何?4、白色、黄色、赤色的主病如何?5、何谓囟填、囟陷、解颅?6、简述目部分候五脏的理论。
7、如何鉴别斑、疹?8、望痰对于临床诊断有何意义?9、如何观察小儿指纹?其具体临床意义是什么?第三章舌诊【学习要点】第一节舌诊概说1、舌面脏腑分候。
2、舌诊的注意事项。
3、正常舌象的特征及生理变异。
第二节望舌质1、舌色变化(淡红、淡白、红、绛、紫)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3、舌态变化(强硬、痿软、歪斜、颤动、吐弄)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第三节望舌苔1、舌苔的形成机理。
2、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腻腐、剥落、真假)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对润苔主热证、燥苔主湿证的理解;腻苔与腐苔的鉴别。
3、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4、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5、舌象的分析要点;舌诊的临床意义。
【复习思考题】1、简述舌诊的原理。
2、诊舌包括哪些方面?3、正常舌象的特征如何?4、简述病变舌色、舌形的舌象特征与主病。
5、简述病变苔色的舌象特征与主病。
6、何谓腻苔、腐苔?各主何病证?7、灰黑苔可见于寒证及热证中?如何区别?8、如何诊察舌的神气和胃气?第四章闻诊【学习要点】第一节听声音1、音哑与失音(“金实不鸣”与”金破不鸣”)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谵语和郑声的鉴别。
3、喘、哮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喘与哮的鉴别。
4、短气、少气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5、各种咳嗽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白日咳、白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6、呕吐、呃逆、嗳气、太息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嗅气味1、口气异常(酸臭、臭秽、腐臭)的临床意义。
2、病室气味(尿臊气、烂苹果气味)的临床意义【复习思考题】1、“金实不鸣”与“金破不鸣”的闻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有何不同?2、谵语与郑声的闻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有何不同?3、试述喘与哮的特征及鉴别。
4、如何通过咳声和痰的量、色、质变化鉴别咳嗽的寒热虚实?第五章脉诊【学习要点】第一节脉诊概述1、脉诊的概念、原理、临床运用及意义。
2、脉诊的部位(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的概念。
3、寸口诊法的原理及脏腑分候。
第二节正常脉象1、正常脉象的概念及脉象特征(脉有胃、神、根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正常脉象的生理变异:个体因素影响(斜飞脉、反关脉的含义)、外部因素(四季平脉的特征)。
第三节病理脉象1、常见病脉:浮、沉、迟、数、虚、实、洪、大、细、濡、弱、微、缓、滑、涩、弦、紧、结、促、代、长、短、芤、革、牢、伏、散、动、疾等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
2、相关脉象鉴别(1)细脉、濡脉、弱脉、微脉的鉴别。
(2)弦脉与紧脉的鉴别。
(3)结脉、代脉、促脉的鉴别。
(4)迟脉、缓脉的鉴别。
(5)芤脉、革脉的鉴别。
(6)沉脉、伏脉、牢脉的鉴别。
3、相兼脉的概念与主病规律。
4、小儿正常脉象特点(一指定三关),常见小儿病脉(浮、沉、迟、数、强、弱、缓、紧)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脉诊的临床运用及意义1、舍脉从症、舍症从脉的概念及临床应用。
2、脉诊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1、何谓脉象、脉诊?2、简述寸口诊脉的原理、方法及脏腑分候。
3、怎样理解“诊法常以平旦”的意义?4、脉象要素包括哪些?5、何谓正常脉象?简述正常脉象的特点。
6、简述脉有胃、有神、有根的表现特点及意义。
7、“四季平脉”各有何脉象特点?8、简述浮、沉、迟、数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9、简述虚、实、洪、细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10、简述滑、涩、弦、濡脉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11、怎样鉴别结、代、促脉三脉的脉象特征?12、何谓相兼脉?真脏脉?相兼脉的主病如何?13、何谓舍脉从症、舍症从脉?14、小儿诊脉的特点是什么?第六章按诊【学习要点】第一节按诊的方法及意义1、按诊(触、摸、按、扣)的操作要领及意义。
第二节按诊的内容2、按胸部虚里的部位、生理特点、异常特征及临床意义。
3、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临床意义。
4、按肌肤(诊寒热、润燥、疼痛、肿胀、疮疡)的异常特征及临床意义。
【复习思考题】1、何谓按诊?按诊时病人和医生常用的体位各有哪些?2、按诊的手法有哪些?各有何应用特点及意义?3、何谓虚里?按虚里有何临床意义?4、按胁部常见哪些异常表现?各有何临床意义?5、腹部胀满如何通过按诊辨别虚实?6、气鼓和水鼓、癥积和瘕聚的按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有哪些?第七章八纲辨证【学习要点】概述一、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
第一节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1、表里的含义及表里辨证的意义。
2、表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特点、证候分析。
3、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特点;明确里证的形成原因。
4、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二、寒热辨证1、寒热的含义及寒热辨证的意义。
2、寒证、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特点、证候分析。
3、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三、虚实辨证1、虚实的含义及虚实辨证的意义。
2、实证、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特点、证候分析。
3、实证与虚证的鉴别要点。
四、阴阳辨证1、阴阳的含义及阴阳辨证的意义。
2、阴证、阳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特点、证候分析。
3、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
第二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一、证候相兼证候相兼的概念、常见类型、辨别要点。
二、证候错杂证候错杂的概念、常见类型、辨别要点及临床意义。
三、证候真假1、证候真假的概念、常见类型及临床意义。
2、真热假寒证、真寒假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病机。
3、寒热真假的鉴别要点。
4、真实假虚证、真虚假实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病机。
5、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
四、证候转化1、证候转化的概念、常见类型、转化条件及临床意义。
2、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的概念、转化条件及临床意义。
3、明确由里出表的特殊涵义。
4、寒证化热、热证化寒、实证转虚、虚证转实的概念、转化条件及临床意义。
【复习思考题】1、何谓八纲辨证?有何意义?2、何谓表证、里证?其病因及鉴别要点是什么?3、试述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4、何谓实证、虚证?各自形成的原因有哪些?5、何谓真寒假热证、真热假寒证?其病机、临床表现如何?如何鉴别?6、简述虚实真假的辨别要点。
7、如何理解里邪出表。
第八章病性辨证【学习要点】概述1、病性的含义及其与病机、病因的关系。
2、病性辨证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第一节辨六淫证候1、辨六淫证候的概念。
2、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依据。
了解各基本证之间的兼并、因果关系;各证与脏腑的关系。
3、相关证鉴别(1)风淫证与内风证的证候鉴别。
(2)伤寒证与中寒证的证候鉴别。
(3)外湿与内湿的证候鉴别。
(4)燥淫证与内燥证的证候鉴别。
(5)火热证与阴虚证的证候鉴别。
第二节辨阴阳虚损证候1、辨阴阳虚损证候的概念。
2、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