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助学金评定的个人意见
转眼大三了,今年我也拿了助学金,之前大一没我什么事,大二是评定小组成员,关于评定助学金,我也有一些话想要说。
作为班里的一员,三年来参加了三次助学金评定,有一个感触,真正贫困的人肯定能拿到助学金。
大一的时候刚开学就评定了,同学之间不是太了解,至于评定,就是自己说明自己的家庭情况,然后去申请助学金。
不乏家庭条件富裕,却仗着单亲家庭去申请这一千多块钱的人,但是,这些人也只能拿一次。
随着同学们互相了解,接触的越来越多,每个人家庭条件怎么样,从平时生活就能看出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感触说完了,关于助学金的评定方法,作为曾经的评定小组成员,我觉得基本的发言权还是有的。
首先是公正。
每个班是个集体,但是班里还分若干小集体,大部分班级应该都是这样。
说个实际情况,学校给每个班的助学金名额是30%,但基本每个班真正贫困的同学,达不到这个数量,然后在评定助学金的时候,全班不记名投票,除了真正贫困的同学必选,剩下的几个名额就是看关系了。
一群人争取把一个人顶上去,如果能拿到助学金,请客吃饭少不了,然后商量着下一年换谁拿。
这样的事情见过不少,很多班里都是这情况,包括我们班。
当然,班里递上去的名单不是最终名单,不是说谁在名单里就一个能拿到助学金,但却是基本依据,系里也是基于这个名单做微调。
这个评定助学金的方法,好处当然有,每个同学都投票了,而且团体不大,很透明,基本公正,只要不是关系很差,每个同学应该都
会选那些家庭贫困的同学。
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说小集体顶一个人拿助学金,这个人家庭不贫困,只是跟同学关系好,就拿到了。
还有跟班长的关系,比如最后投票结果出来了,有两个人票数一样,但是班长跟其中一个同学关系好,班长说:“要不就给这个同学吧,他家庭条件不好,我了解。
”班里其他同学听到这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评定助学金只是一件事,不能因为这件事得罪了班长,以后还有综合素质测评和班级评定各种荣誉,还有上党课之类的,如果因为评定助学金得罪了班长,那以后的其他事情,班长不推荐或者耍一些其他的小手段,同学很无奈,真的没办法。
关于建议,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为我确实没有想出来另一个更行之有效的更公正的评定助学金的方法,我只是希望学校能抓紧这个事情,确定真正需要的同学能拿到这笔钱,另外,我觉得系里也能做些事情,比如平时多留意同学的生活,特别关注几个或者一批生活情况不好的同学,评定助学金的时候,可以作为参考依据,但是这个事情不能让班长参与,应该拿班长递上去的名单,和自己平时关注的名单做对比。
这个建议可能工作量会更大,但我觉得,应该会促使助学金评定使之更公正一些。
冯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