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详解
此中有真意, 的主观感情及个性
欲辨已忘言。
特征
精品课件
元好问《颖亭留别》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精品课件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的根本区别
“有我之境”偏重情感的外 显,主观性强; “无我之境”偏重理性的描 述,客观性较强。
精品课件
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 AD
()
BC
属“无我之境”的是:
()
A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精品课件
王国维认为这两种境界那种更高明? 为什么? (为什么创作“无我之境”更难?)
人莫不有七情六欲,观景赏物莫不带 有主观上的一些色彩,形成文字,多 表现为“有我之境”;相对而言,灭 绝掉主观情思,超然物外,达到物我 浑然的境地,写出“无我之境”就比 较难了。
精品课件
第五、六则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 的角度谈“境界”。包含三层含义:
1.写真景、真情:景真,写出自然神韵 ,不只求形似;情真,发自肺腑,诚挚深 切,而非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精品课件
拟题3、“那人”是个怎 样的人?作者塑造这样 一位美人,用意是什么? 8ˊ
精品课件
• 参考:
•
①那人是一个孤高脫俗、傲然不群独
在“灯火阑珊处”的女子,表现了词人内心的
孤独、寂寞。
•
②她既是作者志同道合者,也是作者一
种理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
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
——《傅雷家书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
号观堂。他“体素羸弱,性复忧郁”。幼年
接爱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15岁考中秀才。
青年时代在进步思潮影响下,努力学习西方
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西方美学和文
艺思想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思想融合起来,
成就了他主要的美学文艺理论著作《人间词
话》
精品课件
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
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
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沈恨
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
精品课件
• 老年纳妾 • 张先一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颇多佳话。
好友苏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 燕忙”为其生活写照。据传张先在八十岁时仍 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一次家宴上,张先春风 得意赋诗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 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轼也即兴附上了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 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 压海棠。”后来此小妾八年为他生了两男两女, 其中一个儿子就是宋朝著名的宰相张升。张先 一生共有十子两女,年纪最大的大儿子和年纪 最小的小女儿相差六十精品岁课件。
第一步,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 人的经验,独辟蹊径;
第二步,要苦思苦想,孜孜以求,无怨无 悔;
第三步,才是在上下求索中顿悟,犹如在 人海中突然找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般豁然 开朗,在艺术上或学术上做出独有的贡献。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 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 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比喻 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韧不拔,百 折不挠,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 精竭虑无怨无悔的献身精神。这是第 二阶段。精品课件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者”或“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精品课件
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 万人彻夜狂欢的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只 知沈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词中繁 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脱俗不 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独醒, 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这首词中有两句为千古名句, 请找出并加以赏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并非有意要忘却“春 愁”,他甚至“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心甘情愿 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 悴,瘦骨伶仃,也是值得的,这 种“春愁”就是对伊人的刻骨铭
心的相思之情。精品课件
青玉案 元夕
人物轶事
•
私会尼姑
• 传说张先年轻时, 与一小尼姑相好, 但庵 中老尼十分严厉,把小尼姑关在池塘中一小岛的
阁楼上。为了相见, 每当夜深人静,张先偷偷
划船过去,小尼姑悄悄放下梯子,让张先上楼。
后二人被迫分手,临别时, 张先不胜眷恋,于
是写下《一丛花》寄意。“伤高怀远几时穷,
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
精品课件
富家女子的 观灯情态
苦觅的意 中人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下阕:万人丛中觅情人
精品课件
拟题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 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ˊ
参考:
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 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 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 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 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辛弃疾
精品课件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灯火璀璨 富貴人家出游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欢闹场面
上阕:元宵佳节空前盛况
精品课件
拟题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两句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5ˊ
参考: 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
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 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 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 喜庆景象。
精品课件
3.仔细体会“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 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所表达的情感。
• “送春春去几时回”, 表面上是问自然界的春天 ,实际上是问自己生命中的青春几时再回来,字 里行间充满对生命之春的留恋。所以才会对着明 镜,为流水般消逝的光景伤心(“临晚镜,伤流 景”)。作者回首过去,则往事成空,瞻望将来, 则后期无定,流光堪悲,人事就更堪悲了。“空记 省”,想也无益。
• 官妓索词 • 张先老年寓居杭州,多为官妓作词,却把同
为官妓的龙靓忽略了。于是龙靓给张先写了一首 诗索词:“天与群芳千样葩,独无颜色不堪夸。 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张先于是 作《望江南》回赠: 青楼宴,靓女荐瑶杯。一 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人物误瑶台。 醺醺酒,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 胜雪笼梅。标格外尘埃。 •
“造境”即是“虚构之境”, “写境”即是写实之境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精品课件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嘉兴)判官。皇祐二年,晏殊知永兴军(
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
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
称张安陆。治平元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
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
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
语言工巧。
精品课件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精品课件
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染(亦可 提“移情”)。你还读过哪些这样的句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 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 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 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 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 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精品课件
第一则,指出有“境界”则有“高格”, 才能产生名句。 第二则从创作方法角度谈“造境”与 “写境”。
精品课件
5.“沙上并禽池上暝”为什么要写 “并禽”。
• “沙上并禽”,用以对照自己的独处。
精品课件
6.王国维《人间词话》说:“ ‘云破月 来花弄影’ 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 请大家赏析“弄”字的妙处。
•
与上句动静结合,用拟 人手法,既写出了月下 花儿被风吹时的舞动之 态,也写出了花儿似乎 顾影自怜的人性美。
• 描绘了灯如海,花如潮的无宵节,情 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 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 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 欢欣。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 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 实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这是第三阶 段。
精品课件
第七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 术研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 结合起来
精品课件
本词小结
• 时光易逝,青春难再,人生失 意,偏逢月照花影,落红满径。借 酒浇愁,愁何能消?酒醉易醒,愁 何能醒?这首词深刻的表达了作者 无奈、感伤、失意的情怀。
精品课件
蝶恋花
晏殊
精品课件
全文诵读
精品课件
一、炼字析文,感悟意象
上片描绘了哪些的景物?
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离别 苦的特点?
拟人、烘托:赋予菊、兰人的情感,它们似与词中主人 公同病相怜,以悲景写愁,烘托出一个凄清的氛围。 对比、反衬:“燕子双飞”“明月穿户”皆是令人悲愁 恼恨之物,乐景写悲,以无情反衬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