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技术和网络化发展趋势摘要:本文介绍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结构,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特点。
结合目前广播数字化实际,探讨广播网络化技术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广播制播网技术,网络化技术,发展趋势◎人民广播电台1.引言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广播电台技术建设带来了巨大变革。
从节目录制、编排存储到播出等功能的实现形式由过去单工设备、人工衔接的模式.发展到现在由相对独立的广播制作播出网的网络化模式来替代.从而促进了广播节目质量的提高.改善了广播节目的制作方式和工艺加强了广播节目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了广播节目制作的效率和播出安全的可靠性。
目前.正处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不断深化.各种技术相互不断渗透与融合的新时期,为广播电台建设高质量的制作播出网(简称制播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根据统计,全国市级以上广播电台都建设和安装了网络化音频工作站系统。
广电总局也于2007年2月6日审定通过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值此.深入探讨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的构建、功能实现方式以及网络化发展趋势.对于广播电台的事业建设和发展十分必要。
下面以一种较为实用的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为例.阐述制作播出网络的结构主要技术和网络特点。
并结合目前广播数字化发展实际.探讨网络化发展趋势。
2.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主要技术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是以音频工作站为主体,完成多渠道音源采集、节目编辑制作、节目播出申请、播出内容审核、节目编排,多形式节目播出资料管理以及过程监控等一系列业务活动的网络。
2.1制播网络系统构建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的系统构建主要涉及网络服务器、存储、终端和系统管理与应用,【1)网络链接普遍采用以太网技术构建,应用IP/CIP协议管理。
远距离以千兆光纤为主干,同时采用光纤布线到楼层.百兆光纤或超五类线上桌面的计算机以太网。
其中主干网交远换机采用负载均衡、全冗余主备方式,以保证高可靠性。
(2)网络结构制作播出网由播出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和工作站等构成。
对于主要直接参与节目制作、播出的重要服务器一般都采用群集方式进行冗余备份。
服务器操作系统一般采用WINDOWS系统,以域的方式对广播制播网进行管理和监控。
(3)网络的主要功能:广播制播网以音频工作站为主体,涵盖整个广播内容生产业务流程,是节目生产且安全级别较高的主要功能网。
可完成多渠道音源采集、节目编辑制作、节目播出申请、播出内容审核、播出单编排、多形式节目播出、资料管理及过程监控等一系列业务生产活动。
采用安全的技术手段和其他功能网互联互通.有效整合台网资源,拓展广播制播网自身的业务范围。
(4)终端设备:制作工作站、编审工作站、播出工作站及其他一些管理工作站.通过它们完成广播电台节目生产的整个流程。
它们将本地系统相结合.并配备网络检测手段.以形成安全的应用操作环境.既能方便用户对应用系统各功能的操作.同时又能保证制作播出网的系统安全。
2.2制播网络技术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系统功能的设计,另一方面是设备的合理使用。
下面主要从系统功能的设计方面进行探讨。
(1)节目源的存储技术节目存储方式:制作播出网普遍采用在线、近线、离线方式实现数字内容的存储。
在线存储方式一般使用磁盘阵列柜作为存储设备.即资料服务器,主要存储频繁访问的数字内容。
近线存储方式一般使用磁带机、光盘塔等作为存储设备,主要存储较少访问的数字内容。
离线存储方式一般使用磁带、光盘等媒介.主要存储很少访问的数字内容。
节目源存储技术:广播制播网使用的磁盘阵列按照存放内容安全级别的高低,采用不同级别的RAID技术进行数据存储。
对直接参与播出的音频文件的保存,一般采用RAID10方式。
对于素材资料等需要长期保存的音频文件一般采用RAID5方式.同时再配以冗余存储系统进行数据保存.以保证素材资料的安全。
节目源版权保护技术:对数字音频信号嵌入数字水印技术,保证被嵌入的信息能保持可被读出.而且即使经过诸如MP3压缩/解压过程或模拟传输过程等处理后仍然可读。
加密的地址数据包含在数字音频节目之中.既不会丢失,也不会轻易地被破译。
(2)信源采录技术实现数字、模拟或文件等格式广播素材的采集。
信源采录通过电信、光缆、卫星、移动通信网、互联网等多种途径,采访机、多轨录音机、机顶盒、CD、MD、FLASH MEMORY等多种设备和媒介实现素材的采集。
多样化的采集途径和多类别的采集设备拓展了信源采录的范围。
数字音频格式采用W AV、MP3居多。
(3)节目制编技术实现对广播素材的录音、剪辑、特效、合成等节目制作。
节目制编是播出前的重要环节,利用各种音频工作站上的编辑软件对节目素材进行剪辑,也可使用特效进行处理,最终合成为节目音频文件,完成节目的编辑制作,编好地址信息条后存入音频服务器里。
节目播出前,需将制作完成的节目提交播出申请,经栏目监制者对节目进行内容和质量审核后,编入播出节目单或即点即播单(JINGLE单),以便节目播出时调用。
(4)播出分发技术节目的播出:可分为录播和直播,其形式有定时播出、链接播出和手动播出。
定时播出是指,播出工作站在指定时间自动播放播出单上的节目,这种播出方式一般用于录播节目和直播时的频率呼号、报时语、片头、广告等节目。
链接播出是指,两个节目之间的自动连续播出,一般用于批量节目的顺延播出。
手动播出是指,主持人手动点击播出节目单或即点即播单(JINGLE单)上的节目,一般用于直播节目。
由此来配置设备、设计系统。
节目的分发技术:播出分发是以音频服务器为核心,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播出节目和管理控制信息,实现广播电台节目的播出及分发。
(5)音频节目传输技术格式转换:通过网内各类格式转换设备,可实现从单一模拟或数字音频到网内多路数字音频流问的双向转换。
还可实现模拟音频、数字音频的双向转换和分配。
数字音频格式采用WAV、MP3、居多,便于剪辑、储存、管理和传输等。
交换调配:交换调配是播控传输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播控控制面板或终端控制软件,可便捷地把任何音频输入信号切换到任何指定的输出通道,实现在机房间、设备间信号路由的调配。
音频处理:音频处理是音频信号传输的核心,此功能基于播控网各类设备的DSP (数字处理)芯片,完成对播控传输网内任意一路或多路音频信号的处理,包括合成、均衡、限幅、增益控制等功能。
信号传输:播控传输网内多路数字音频流传数,近距离采用五类线传输,远距离发送或接收通过光纤传输,通过网络交换机实现多节点的双向多路传输。
监测控制:实现播控传输网内信号及设备状态的监测和控制,通过采集播控网内各类状态信息,完成对系统的监测。
监测控制以软件或者硬件的方式,根据相关要求对设备进行系统配置或对设备进行指定操作。
(6)网络系统的容灾技术音频服务器采用多块scsI硬盘,构成RAID-5级阵列,资料库备份,传输网组成闭环型结构等。
异地备份远程容灾,例如.将备份音频服务器放在发射台机房等。
2.3制播网络功能特点(1)安全可靠:安全播出是广播电台的生命线,广播制播网承担了广播电台节目制作、播出的重要任务。
应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应具有完善的应急预案。
(2)实时高效:实时性是广播节目制作和播出的特点,广播制播网在多个方面提供了大量技术手段,以满足广播节目(特别是新闻类节目)实时高效的要求。
如现场直播、主持人主持节目等。
(3)运行可控运行可控是对网内生产业务的运行状态、异态故障等过程进行监测、分析、控制,是实现广播制作播出安全的必要条件。
(4)资源共享:音频资料是广播电台业务生产的重要资源.通过音频服务器和资料库节目管理工作站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有利于挖掘素材的利用和节目生产的潜力。
(5)并发处理:采用了千兆以太网的联结方式,保证了广播的共享要求网络及服务器等设备具有较高的并发处理能力,以满足不同用户对资源的同时访问和使用。
(6)流程化操作:广播制播网贯穿了素材采集、节目制作、播出申请、质量审核、节目编排、节目播出、资料管理等的全过程,是由多个环节构成,多个岗位协同实现的流程化操作。
另外,编制工作层次清晰、上下游分工明确的流程化操作警示程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责任明确。
3网络化发展趋势广播制播网可采用安全技术手段与其他功能网实现互联互通,有效整合资源,拓展广播制播业务范围。
这仅仅是制播网络化的雏形。
随着信息产业技术和数字广播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制播形式的不断创新,未来广播电台将突破传统的模式,呈现出适应内容信息化、服务现代化、发布多元化的技术发展趋势。
3.1 内容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为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广播电台将大力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个性化的数字内容,建立从信息采集、内容生产、资源共享到分发服务的数字内容产业链技术系统。
(1)逐步发展数据、图片,视频等全方位的多媒体技术。
根据市场需求,向受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内容服务,实现广播电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2)建立高效率的资源使用机制的技术保障系统。
对内容资源进行集中管理、高效利用内容资源,避免内容资源的重复生产无为丢失,确保内容资源的保值升值。
(3)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建设。
实现市场预测、内容设计、资源整合、技术实现、内容生产、过程监控、内容交易和发布的全信息化处理.构建和完善各类业务管理和决策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
3.2发布多元化技术发展趋势传统广播的发布主要通过地面调幅、调频广播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的发布渠道日趋多元化.广播电台网络化建设应与这种变化相适应。
广播可发展的发布渠道主要包括:(1)数字地面广播:是指以数字调制的方式.通过地面覆盖手段发送和传播数字内容的广播方式。
广电总局已颁布了我国的数字地面广播标准。
它具有频率利用率高.抗干扰性强.可高速移动接收等诸多优越性。
借助数字编码、调制技术.数字地面广播除了可以承载音频.还可承载数据、图片及视频,拓展了广播的业务空间。
(2)数字卫星广播:是指通过卫星传输数字内容的广播方式。
卫星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容量大、覆盖区域广、不受地理障碍限制、传输质量好等优点,是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
我国幅员辽阔,借助卫星广播.可以有效地提高广播信号的覆盖面。
(3)有线数字音频广播:是指通过有线网络传输数字音频的广播方式。
随着数字有线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有线数字音频广播将成为室内获取高质量数字音频广播内容的有效途径。
(4)互联网广播:是指利用流媒体等技术在互联网上提供数字内容服务的广播方式。
互联网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等许多方面,是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重要途径。
广播电台可以利用互联网.用音频、数据、图片、视频等形式,提供个性化、大众化、互动化的内容服务。
(5)移动通信网广播:是指借助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内容服务的广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