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和策略

浅谈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和策略

浅谈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和策略作者:刘美簌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3期由于幼儿所具有的身心各方面的特点,幼儿园教师是以语言指导为主的,当幼儿对活动的内容不理解、有畏难情绪时,或者是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时,教师都采用示范或演示的方法,即便如此,示范和演示在多数情况下也是教师伴随着语言进行的。

因而,相对来说,语言指导在幼儿园活动中发生的频率最高,起的作用更大,在教师的指导行为中显得更为重要。

在教师通过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的技能和语言策略是影响其效果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既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就是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和自己多年的实践形成的,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能够运用自如,并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基作用的语言行为方式。

教师的语言技能是教师能力素质中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向幼儿传授知识、进行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必备条件。

因而可以肯定,教师语言技能的优劣、强弱,直接影响着幼儿对知识的吸收及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

换言之,教师的语言技能直接影响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及发挥的效果。

此外,语言不仅能够表达教师对所面对的语言对象的看法,同时也能表达教师的态度和情感。

教师说话时的口气、说话时态度以及声调等,都会对幼儿的行为和情绪、幼儿与教师的关系和情感发展等起着极大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语言技能的确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语言应具有层次比较丰富的多适应性。

所谓多适应性,就是适应各种不同的幼儿。

因为即使是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其个性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幼儿在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等方面的可接受性也不同。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应当必须选定在幼儿现有语言接受能力的起点上,并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的提高和语言思维发展这个范围之内。

其次,教师的语言应当做到口齿清晰、鲜明、准确。

教师的语言,应当如同珠落玉盘,清晰悦耳,一字一词不能含糊不清。

语言的表意达情,首先要让幼儿听懂、听清教师在说什么,只有听得清楚,才能逐渐理解。

教师的语言发音必须准确,力求做到字正腔圆。

众所周知,幼儿语言的获得多由模仿而来,在家庭,幼儿主要模仿家长;在幼儿园,幼儿的模仿对象主要是教师,因而,只有听清楚教师每一个词汇的发音,幼儿才能准确地模仿,幼儿的语言也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三,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切忌词不达意。

幼儿教师的语言不能单纯追求词汇丰富、语言生动形象,避免以词害意。

教师的语言,关键不在多而在于精,应当练就成一种言简意赅的本领。

口若悬河和侃侃而谈都不应是教师所追求的。

二、幼儿教师语言的策略幼儿教师在具备了必要的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策略。

策略即计策谋略,它是指为实现某一任务而采取的手段。

幼儿教师的语言策略就应当理解为,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为达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在语言上所采取的手段。

语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其一是积极的指示和建议。

这与我们通常所要求的教育应以正面引导是相一致的。

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对幼儿提出教育要求时,应该多使用平等性的语言,如告诉他们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不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但如果当幼儿真的已经,或者即将做出他不应该做的事情时,这时教师的建议可以使幼儿改变做法。

有关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的调查认为,由于教师对幼儿消极的命令、指示、批评较多,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甚各协。

毫无疑问,积极的建议比消极的命令更为有效,更能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教育。

其二是愉快的表达。

这一策略要求教师不论何时何地何事,当有必要向幼儿说明事理时,都要心平气和地向幼儿明示。

多数教师表达积极的、肯定的意见和愉快的情感时,较容易做到这一点;但在表达消极的、否定的意见和不愉快的情感时,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

愉快的表达往往会令人心情舒畅,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和批评。

其三是适时的鼓励。

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幼儿完成了任务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在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

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是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它既基于教师的语言修养,也基于教师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教育观念,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对教师提出如下几个要求:一是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

语言修养注重的是个体运用语言的熟练度、准确度和流畅度,及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的言语行为。

教师的语言修养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日积月累逐渐地形成,因而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必须加强思想修养。

二是要求教师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掌握语言技能、运用语言策略的前提。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幼儿思维、理解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也只能按表面的意思去理解,很难理解喻意或语言的深层含义,年龄越小,这种特点表现得越明显。

教师只有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特别是把握幼儿理解成人语言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在不同场合、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中,有效地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和教育。

三是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语言策略是教育观念的反映。

如果要形成良好的语言策略,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比如对幼儿学习的正确认识、对幼儿园以活动为主观念的认识、对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的认识、对尊重幼儿的认识等等,有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才会掌握准确的教育策略。

总而言之,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是评价幼儿教师语言活动质量的重要指标,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这就需要幼儿教师不懈的努力,从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力求使自己成为真正适应新时期幼儿教育发展的合格教师。

关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卜爱丽(河南省安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河南安阳455100)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也逐渐为人们所认知,以新的理念和管理模式改造公共部门是大势所趋。

但我国公共部门还未完全摆脱传统的人事管理的窠臼,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思路势在必行。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般人力资源管理的共性,但由于公共部门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有其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特殊性。

公共部门不同于其他社会部门,它在追求经济效益、注重产出的同时更要侧重于追求社会效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因此,应建立一套适合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具有广泛性。

虽然随着市场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在整个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调控作用仍然是其他任何组织不能取代的。

如何安排人,安排哪些人担任要害公共部门的调控角色都将对整个调控作用和效果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波及到整个社会的运转。

由此可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3、公共部门人事行政机构复杂。

公共部门是一个横向部门化,纵向层级化的庞大组织。

而这样的一个庞大组织体系又是按照完整统一的原则建立起来,它要求公共部门的目标必须一致,信息传递必须快速有效。

这也就必然使得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二、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重感性轻理性,重经验轻科学,因此,长期以来规范化建设都较薄弱。

如组织设计欠缺,纵向之间和横向之间职责不清;缺乏系统和规范的职位分析,制约着人力资源管理其他环节如人员编制、招聘管理、薪酬设计、绩效考核等的开展;薪酬设计缺乏个性化的考量,过于线性化,导致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2、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思考和建构。

没有进行整体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支离破碎,难以发挥其在组织管理中的系统整合和提升效能的功能。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环节之间密切联系,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其它环节效用的发挥。

3、没有形成以绩效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首先,重过程轻结果的传统科层制的痼疾仍然在众多领域蔓延。

其次,重使用轻开发的传统用人观仍然存在。

虽然执政高层领导多次强调并出台了相关的政府文件,要求把人事工作的重点转到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上来,但其践行却是举步维艰。

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制度性的缺陷。

首先是表现在多重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其次是政出多门的人事政策。

再次是用人单位缺乏足够的人事自主权,没有多大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余地,能够做的只是在统一的既定政策中进行个性化和非特殊化的管理。

由于人事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管人与管事相脱节,用人单位缺乏调节和激励员工行为的必要手段。

5、业务部门主管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技能。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各部门主管均要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责,他们在诸如人事编制、岗位职责、员工招聘、培训、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由于我国在选拔管理人才时,存在着重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而轻综合素质的倾向,不少专业人才在被提拔为部门主管或在更高层次的岗位上任职后,其综合素质与岗位的要求不相匹配,尤其是不善于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结果影响了组织整体的工作效能。

三、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策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在观念上不断更新,还要在制度上不断完善。

针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建立科学的职位分类制度。

职位分类制度对各项职位要素都有明晰的规定,科学的职位分类制度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

目前职位分类的势是以概括性的工作描述代替了详细的工作描述,不强调职位分类的细化。

如加拿大政府对公务员制定的“通用分类标准” ,该标准按照责任、技能、努力程度、工作条件等四个因素,对职位进行衡量,将所有的公务员职位分为八大类,这种标准具有简单、通用、公平的特点,使管理更为有效,并为公务员创造了更多的流动机会。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方法,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公共部门的科学的职位分类制度。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原理是很多年来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精华,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

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要以人为核心,将公务员贯穿于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全过程,在观念上、政策上、制度上、组织文化上、教育上、工作条件上等各项建设中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公务员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