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12题教师心理特点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履行教师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
P.255 32.第13题学校德育管理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因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
33.第19题学校公共关系是学校为了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学校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学校管理职能活动。
P.20434.第21题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目标是指通过学校管理活动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子的一项模式,也是对最佳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超前期望。
P.9835.第29题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
P.181 36.第32题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种。
“显性课程”主要包括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主要指通过校园环境、师生行为、制度仪式等综合构成的教育影响系统。
P.313 37.第39题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38.第40题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样式。
P.15731.第2题学校管理效益评价答案:依据教育目标,在广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学校管理效益进行价值判断,以期达到使学校管理得以增值的过程。
33.第5题健康答案:指不但没有躯体疾病和生理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道德。
34.第19题校产管理答案:就是对学校财产和物资进行计划、分配、使用、维护和修缮等工作的管理。
P.28136.第21题学校形象答案:作为一种组织形象,属于学校公共关系学的范畴,它是指社会公众以及校内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总印象和总评价。
P.22437.第22题学校组织机构答案:是指按照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将学校的职务、岗位、人员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结构合理、责权清楚的协作系统。
38.第43题目标答案:是指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以预测为基础,以动机为诱因,按一定的价值观所确定并力争实现的最终的行为结果的标准、境界或状态。
P.9832.第19题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33.第20题学校行政会议是以校长为首的学校行政负责人的经常性会议,是一种体现集体领导的组织形式,研究决定学校日常工作的主要问题。
34.第33题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手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35.第34题校产管理就是对学校财产和物资进行计划、分配、使用、维护和修缮等工作的管理。
P.28137.第42题学校管理机制是指学校管理系统中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在运动中相互联系、分工合作、协调耦合,从而形成特定功能并高效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运行轨迹和活动方式。
P.13938.第43题学校领导体制是确立学校内部领导的组织原则,反映管理领导力量的地位作用、权责范围以及彼此关系的一种组织制度。
P.12531.第8题机制一般是指机器构造和工作原理,泛指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和某些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
P.138“三级管理”的课程管理模式是指由国家规定性课程、地方规定性课程和学校自主性课程三者共同构成的课程管理模式P.313。
33.第18题校长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的管理部门任命的学校主要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
34.第19题教师心理特点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履行教师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
P.255 35.第24题学校形象作为一种组织形象,属于学校公共关系学的范畴,它是指社会公众以及校内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总印象和总评价。
P.22436.第25题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37.第41题文化整合模式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和中介,体现学校文化的不同要求为核心,反映不同的管理风格,并通过诱导、启发人们自觉建设学校文化,形成一定的价值观,进而达到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模式。
P.26338.第42题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目标是指通过学校管理活动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子的一项模式,也是对最佳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超前期望。
P.9831.第8题学校公共关系是学校为了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学校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学校管理职能活动。
P.20433.第15题角色原指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所扮演的人物形象。
“社会角色”则是把社会看作一个人类活动的大舞台,每个人在这个舞台上,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34.第22题校产管理就是对学校财产和物资进行计划、分配、使用、维护和修缮等工作的管理。
P.28135.第24题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手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
P.181 38.第39题学校德育管理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因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
41.第26题制定学校管理目标有哪些基本要求?答题要点:1、制定目标是要注意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保证目标具有科学性;2、制定目标是要采取系统分析的方法,要有整体的观念;3、制定目标是要注意听取教职员工的意见,具有民主性。
4、制定目标是要注意可行性,使目标符合客观实际,能够贯彻落实。
42.第27题为什么说服务性是总务工作价值的根本属性?答题要点1、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2、学校总务工作以一种特殊的间接形式体现其存在价值及其所创造的价值。
3、其“特殊性”,表现在“提供服务,提供保障”的工作形式上;4、其“间接性”,表现在其劳动价值是通过学校、师生的发展来体现的。
40.第23题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人”主要包括哪些群体?他们各具什么本质特征?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群体。
学生群体的本质特征——无论在其生物属性方面还是在其社会属性方面,都具有发展的不完整性和不成熟性,是一个正在发育、发展着的未成年人群体。
教师群体的本质特征——其身份特征是从事“教书育人”活动的专业工作者;在学校管理系统中,他们则充当着互为“主客体”的角色——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对学生实施管理的主体。
41.第25题从哪些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长群体的效能?1、订立校长群体的任期责任目标,充分调动校长群体的积极性;2、加强考核,正确评价校长群体的工作实绩;3、选准校长,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4、组织创新,形成合理的制衡结构。
42.第42题学校建立竞争机制要注意什么问题?1、要根据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计竞争机制;2、教师竞争的基本点是教师劳动的量和质的竞争,把教师劳动的过程和结果同统一起来;3、要把教师的工作实绩与其实惠联系起来;4、对教师的奖惩宜粗不宜细,差距宜小不宜大。
43.第43题运用“个体需要模式”调动教师积极性要注意哪些基本问题?1、从实际出发,测评、分析和把握教师的需求状况;2、积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机会;3、改善教师的人际关系,形成群体的积极性合力。
40.第14题为什么学校公共关系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是办学体制改革推动着学校的办学和管理行为突破了“围墙”的局限,“大教育”的观念导致学校与社会的交互作用日渐增强,在办学实践中,学校管理者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公共关系问题;二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导致学校与社会受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彼此的沟通要求越来越强烈,学校公共关系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41.第21题学校特色有哪些基本特征?1、学校特色是办学的独特性(个性)与普遍性(共性)的统一;2、学校特色是办学的独特性与优质性的统一;3、学校特色是办学的独特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42.第36题当前学校的性健康教育存在什么问题?1、人性发展要求与文化准备不足的矛盾2、学生期望与教师引导的失调3、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功能未能互补4、性健康教育失控43.第37题评价理论的发展对评价实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创始人泰勒提出了“终结性评价”理论,强调评价的鉴定功能,把评价看作促进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2、“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发展,推动了评价从“以目标为中心”向“以决策为中心”的发展,使教育评价增加了“优化发展策略”的功能;3、从“以决策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强调了评价的人文价值取向,更注重对被评价者的尊重,更注重发挥被评价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注重评价过程的激励性。
40.第6题从哪些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长群体的效能?答题要点:1、订立校长群体的任期责任目标,充分调动校长群体的积极性;2、加强考核,正确评价校长群体的工作实绩;3、选准校长,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4、组织创新,形成合理的制衡结构。
41.第8题为什么学校公共关系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答题要点一是办学体制改革推动着学校的办学和管理行为突破了“围墙”的局限,“大教育”的观念导致学校与社会的交互作用日渐增强,在办学实践中,学校管理者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公共关系问题;二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导致学校与社会受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彼此的沟通要求越来越强烈,学校公共关系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42.第10题学校组织的人文特征对管理工作提出什么要求?1、工作分配要保持人的主动性,估计兴趣,维持其旺盛的工作情绪;2、组织内部不可损及员工的自尊;3、组织能有助于员工的发展;4、组织能保证员工的平等地位。
43.第30题为什么说服务性是总务工作价值的根本属性?答案:1、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2、学校总务工作以一种特殊的间接形式体现其存在价值及其所创造的价值。
3、其“特殊性”,表现在“提供服务,提供保障”的工作形式上;4、其“间接性”,表现在其劳动价值是通过学校、师生的发展来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