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知识点(答案)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知识点(答案)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寡人之于国也》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④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⑤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四、一词多义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 1、数 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词,几、若干) ②数罟不入洿池(形容词,cù,密、细密) 2、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3、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4、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五、特殊句式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 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狗彘”) 移其粟于河内(“于河内”为状语) 树之以桑(“以桑”为状语)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为状语)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之……”为状语) 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为状语) 六、翻译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译:考察邻国的治理,没有像我这样用尽心思的。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诸侯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了。 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这样却还不能称王的,从未有过。

《劝学》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②声非加疾也(疾,古义:强。今义:疾病,快。) ③金就砺则利(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金银。) ④用心一也(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⑤蟹六跪而二螯(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 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4 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四、一词多义 1、于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比)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介词,引进动作对象) 2、而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顺承) 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连词,表转折) ⑤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3、之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5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助词,无义) ②輮使之然也(代词,代木) ③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结构助词,用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特殊句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句)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翻译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骏马跳跃一次,也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过秦论》 一、通假字 1.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2.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举起) 3.孝公既没(没,通“殁”,死)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6 4.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的策略) 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6.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7.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大声呵斥) 8.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战国时期秦国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的策略) 二、古今异义 ①赢粮而景从(赢,古义:担负,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②山东豪俊并起(山东,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 ③流血漂橹(橹,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工具。) ④国家无事(国家,古义:指诸侯国,大夫封地;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⑤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古:一般人;今: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⑥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 ⑦以致天下之士(以致,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样) 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一样)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 ⑥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 ⑦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2.名词作动词 ①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当作窗户;枢,当作门轴)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外连横而斗诸侯(连横,采取连横的策略) ④履至尊而至六合(履,登上) ⑤将数百之众(将,带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