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工程测量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题.

道路工程测量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1、测量的起算面是什么?答:大地水准面2、测量的基准线是什么?答:铅垂线3、测量的基准面是什么?答:水准面4、我国的大地原点在什么地方?答:陕西省径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境内。

5、测量平面直角系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答:1、坐标轴互换,数学横轴为X,纵轴为Y,测量横轴为Y,纵轴为X。

2、象限注记相反,数学是逆时针注记,测量是顺时针注记。

6、我国的水准原点在什么地方?1987年启用“1985年高程基准”,水准原点高程为多少?答:在青岛观象顶上,1985年高程基准为72.260米。

7、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是什么?工作的程序和原则是什么?答:测量高程差、测量角度、测量距离。

测量的程序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精度到低精度的顺序”,测量的原则是:“边测量边校核”。

8、什么叫大地水准面?什么叫绝对高程?什么叫相对高程?什么叫高差?答:海水不受风浪和潮汐的影响穿过大陆所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水准面,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那个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之间的铅垂距离称为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地面上两点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第二章:水准测量1、高程测量按使用的仪器和方法有哪几种?答: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气压高程测量。

2、已知H A=75.568米,H B=76.354米,则h AB等于多少?h BA等于多少?解:h AB=76.354-75.568=+0.786米;h BA=75.568-76.354=-0.786米;3、在已知水准点A上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1.235米,在待测点B上立尺读得前视读数为0.867米,已知A点的高程为75米,请计算AB高差,并求B点高程。

解:h AB=1.235-0.867=+0.368H B=75+0.368=75.368米4、水准仪上标明DSE3,表达什么意思?答:“D”表示大地测量仪器第一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S”是表示水准仪的第一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E”表示该仪器为正像仪器,“3”表示该仪器的精度,即一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为±3㎜。

5、视差怎样形成?又怎样消除?答:物体的成像与十字丝分划板成像不重合,即形成视差;重新进行目镜物镜对光,直到物体成像与十字丝分划板成像没有相对移动的现象即已经消除视差。

6、如图所示,水准尺中丝读数为:2.315米。

7、水准仪尽量架设在前后尺中间,可以消除哪些误差的影响?答:可以消除视准轴不平行于管水准轴产生的i角误差,还可以消除地球曲率、大气折光产生的误差。

8、请按下表中数据,使用简易平差方法,计算待测点高程?10、水准路线的形式有几种?水准测量测站检核的方法有哪几种?答:有支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三种;水准测量的测站检核方法有:1、变动仪器高法;2、双面尺法,基辅分划法;11、圆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哪个手的大拇指移动方向一致?答:圆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大拇指的移动方向一致。

12、水准仪的操作程序是怎样?答:1、安置仪器,粗平;2、调焦与照准3、精平与读数13、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什么?答:按测站数或线路长度成正比反号分配的原则;14、闭合水准路线与附和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有和不同?答:高差闭合差计算不同,具体为:闭合水准路线f h=∑h,而附合水准路线f h=∑h-(H终-H起)15、水准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答:1、仪器误差视准轴不平行于管水准轴,尺子零点误差。

2、观测误差气泡未严格居中的误差、估读误差、视差误差、尺子未立垂直的误差。

3、外界影响误差大气折光误差、地球曲率误差、太阳光与风力的影响误差。

第三章:角度测量1、什么叫水平角?水平角的角值范围是多少?什么叫竖直角?竖直角的角值范围是多少?答:空间相交的两条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构成的夹角称为水平角,用β表示,其角值范围为0°~360°竖直角是同一竖直面内倾斜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一般用表示α,角值范围为-90°~+90°2、请读出下图水平度盘读数65432197VH6801654323、经纬仪进行对中整平的方法和步骤?答:1、双手抬起任意两只脚架,使仪器大致对中;2、用脚螺旋使仪器严格对中;3、升缩任意两个脚架使圆气泡居平(即粗平);4、用脚螺旋精平长气泡,使长气泡在任意两个脚螺旋方向上居中,转动照准部90°,用第三个脚螺旋使长气泡再次居中;5、检查对中情况,若地面目标没有偏移,则仪器安置结束,否则松开中心连接螺旋,平移仪器,使仪器重新对中,重复第4、5步,直到对中、整平均满足要求为止。

4、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方法和步骤?答:l .盘左观测“盘左”指竖盘处于望远镜左侧时的位置,也称正镜,在这种状态下进行观测称为盘左观测,也称上半测回观测,方法如下:先瞄准左边目标A ,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 1(例如为0°01′30″),记入观测手簿(表3-1)中相应的位置。

再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右边目标B ,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 1(例如为65°08′12″),记入手簿。

然后计算盘左观测的水平角β左,得到上半测回角值:β左 =b 1 - a 1 = 65°06′42″2.盘右观测“盘右”指竖盘处于望远镜右侧时的位置,也称倒镜,在这种状态下进行观测称为盘右观测,也称下半测回观测,其观测顺序与盘左观测相反,方法如下:先瞄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2(例如为245°08′30″),记入观测手簿。

再逆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左边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2(例如为180°01′42″),记入手簿。

然后计算盘右位置观测的水平角β右,得到下半测回角值:β右=b2 - a2 = 65°06′48″5、当对某角进行n个测回观测时,每次水平度盘变换数是多少?答:每次度盘变换数为180°/n。

6、请完成下表的计算:7、度盘变换手轮的作用是什么?答:1、欲对某角进行多个测回观测时,可以变换度盘的位置,减少度盘偏心差的误差;2、在测设已知角度时,可以把左边目标设置为0°00′00″,便于计算和测设。

8、请完成下表的计算11、在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时,盘左、盘右能消除哪些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答:当观测水平角时,可以消除视准轴不完全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完全垂直于竖轴和度盘偏心误差;当观测竖直角时,可以消除竖盘指标差。

第四章:距离测量1、距离测量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哪种方法精度最高?答:距离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钢尺量距,一种是视距测量,一种是光电测距;光电测距的精度最高。

2、直线定线的方法有几种?衡量丈量精度的指标是什么?答:定线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叫目估定线,一种叫经纬仪定线;衡量距离丈量精度的指标是相对误差。

3、在实地对AB进行往返丈量,得D AB=235.269,D BA=235.245,则丈量精度是多少?解:ΔD=235.245-235.269=0.024D平=(235.245+235.269)÷2=235.257K=ΔD / D平=0.024/235.257=1/98023、什么叫直线的定向?直线定向的基本方向有哪三种?什么叫方位角?什么叫坐标方位角?坐标方位角的角值范围是多少?答: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夹角的工作称为直线定向;直线定向的基本方向有3种,即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北方向;从标准方向顺时针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从坐标北方向起顺时针至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坐标方位角的角值范围是0°~360°之间。

4、正、反方位角的关系如何?已知直线AB的方位角αAB=325,则它的反方位角是多少?答:正反方位角是互补关系,αAB=325°,则αBA=145°。

5、如图所示,已知αA1=52°请推算出α12,α23解:α12=αA1+180°-83°=52°+180°-83°=149°α23=α12+180°+99°=149°+180°+99°=68°第五章:全站仪1、全站仪的外部结构组成及主要功能?答:全站仪外部结构主要由望远镜、电池、显示器、键盘、水准器、制动与微动螺旋、基座和手柄组成,主要功能有:测角功能、测距功能、测高程功能、测坐标功能以及内置的一些特殊功能,如悬高测量、偏心测量、面积测量、甚至一些交会测量、公路中线测量、横断面对边测量等等。

2、衡量一台全站仪的主要精度指标有哪些?答:衡量一台全站仪的主要精度指标有精度、测程、测距时间、程序功能、补偿范围;3、某台全站仪的标称精度为:±(2mm+2×10-6×D),现在实地测量某段距离为1500米,请问该段距离的测量精度是多少?答:±(2mm+2×10-6×1500000mm)=5mm4、全站仪进行距离及坐标测量时,为何要输入正确的大气改正数及棱镜常数?而大气改正数是随着温度和气压的变换而变化的,实际上就是要输入测量时准确的温度和气压,请问在哪几个地方可以输入温度和气压?答:1、在距离测量模式的S/A,2、在坐标测量模式S/A,3、在“*”号快捷键S/A。

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1、什么叫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分为哪两种?答:确定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的工作称为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2、控制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哪些?选点应注意哪些事项?答:1、踏勘选点2、测高差3、测角度(包括测转折角和连接角)4、测距离选点应注意的事项有:1、相邻点之间要通视;2、各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3、控制点要易于保存,点位周围要开阔;4、控制点布设应均匀,且有足够密度,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3、导线的布设形式有哪些?答: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和支导线4、如图所示,请计算待测点1和2点的坐标;解:1.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推算第一条边的方位角计算:该边与已知方向αAB是角度增加关系,有αA1 =αAB + βA= 57°59′30″+ 99°01′00″= 157°00′30″第二条边的方位角计算:先求第一条边的反方位角(+ 180°),再增减1号点的转折角,由于该转折角是左角,方位角推算为α12 =αA1 + 180°+ β1= 157°00′30″+180°+167°45′36″= 504°46′06″-360°= 144°46′06″2.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计算第一条边的坐标增量计算:Δx A1=D A1×cosαA1 =225.85×cos157°00′30″= -207.91mΔy A1=D A1×sinαA1 =225.85×sin157°00′30″= +88.22m 第二条边的坐标增量计算:Δx12=D12×cosα12 =139.03×cos144°46′06″=-113.56mΔy12=D12×sinα12 =139.03×sin144°46′06″=+80.20m3.各导线点的坐标计算第一点的坐标计算:x1= x A+Δx A1=2507.69-207.91=2299.78my1= y A+Δy A1=1215.63+88.22=1303.85m第二点的坐标计算:x2= x1+Δx12=2299.78-113.56=2186.22my2= y1+Δy12=1303.85+80.20=1384.05m6、请完成下表三角高程的计算7、三角高程为何采用对向观测?答:当三角高程测量的距离较远时,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程测量影响很大,必须要进行球气差的改正,如果采用对向观测,可以抵消球气差的影响,不须进行改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