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
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会计(6)班杨静涛20141105204 从1840年鸦片战争6月开始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其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80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后30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1840年起至1919年,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同本国剥削者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
这段时期大致可分为1840-1901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革命;1901-1919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中后一个阶段还可以分为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01-1919)。
这期间先后出现了六次较大的运动,代表着历史的发展方向。
勾画出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脉络,形成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而这六次运动就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压迫的时期,进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力图挽救民族危机,进入改变中国面貌的时期。
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风云变幻的80年是中国的旧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独立,为富强,为崛起,曾做出努力,但是无一例外均以失败而告终中国旧民主义革命革命失败的原因在哪中国何以在经历如此长时间才能踏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以下就是我个人一些浅薄的看法。
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革命派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最终不能真正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而归于失败;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领导的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虽然是当时中国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也代表着当时的先进文化,但由于他们自身的阶级局限性而没能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三个代表”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能否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它的根本。
其实有的人也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失败原因一方,客观原因是反动势力强大。
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1缺乏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力量;2没能提出明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3没能发动农民革命;4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
政党。
三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1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2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3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启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靠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才能完成。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斗争,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地主阶级改革派、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站在斗争的第一线。
他们代表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表现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使他们的斗争成效甚微,都不能使中国摆脱被凌辱的半殖民地的命运,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不能把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事业引向胜利,历史呼唤新的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
近代中国各个阶级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但未能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
地主阶级改革派是想在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技术,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结果失败了;洪秀全作为
农民战争的领袖,提出了具有平均主义性质和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救国方案,也很快遭到失败;资产阶级改良派企图运用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结果也行不通。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孙中山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了三民主义纲领,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第一次实践,是近代中国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成果,但这个方案在短时间内就破产了。
中国革命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个革命阶级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总是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的。
但是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和阶级地位的局限,他们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一种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来指导中国革命。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是利用宗教来组织和发动农民起义的。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在革命发动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宗教既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也不能正确指导现实斗争。
维新派是以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为理论指导进行维新变法的,虽然影响很大,结果还是失败了。
孙中山借鉴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理论,提出了三民主义,
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但辛亥革命也失败了。
可见,在近代中国各个阶级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在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中,一切旧的思想武器都败下阵来,都不能救中国。
中国革命的发展,要求有崭新的革命理论来指导。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阶级主要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以及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力的代表,不是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在定都天京建立政权后,领导者的腐朽思想滋长,任人唯亲,滥封王位,贪赃枉法,结党营私,强取豪夺,鱼肉百姓,内讧分裂。
天京事变后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革命性和妥协性。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不敢不愿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而对于洋务派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们进行洋务运动,主要是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镇压农民起义,加强海防,边防,
增强实力,而不是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态。
此时,这一阶级已属于腐朽没落的阶级。
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
在一定程度上,领导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也决定了他们不能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
中国要独立自主,繁荣富强这两个历史任务,首先必须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帝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天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反清朝统治,但是却不够重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而对于义和团运动,我们从他们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号中就可以指导他们政治纲领的不彻底性。
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由于其与外国资产阶级千丝万缕打的联系也决定其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政治纲领。
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的政治纲领,人们的行动方向就会不够准确,反抗斗争就会不够彻底,影响着人们的斗争是否可以取得胜利。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变革者,是社会实践者,人民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然而,不幸的是,在旧民主主义中,很少有阶层注意到,或是利用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发动人民群众共同挽救民族危机。
像资产阶级,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不愿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在辛亥革命后期指责农民“行为越轨”,并派兵加以镇压。
没有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就显得相当的薄弱。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很多阶层都注意学习西方,但是他们却不能正确地取之,用之,使之适用中国的具体实际。
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单纯引进西方的器物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而中国亟需的就是政治制度的彻底变革。
资产阶级改良派要求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但是这样的拿来主义却不适用于中国,中国的资本主义没有日本发达,中国的封建势力却要强于日本,保留君主制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所以说,要救国,就得有一个先进的阶级来领导,并且得在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在科学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懂得如何从外界取之并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