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篇第一章1.根据交通规划涉及的交通系统性质及行业特征,往往可将交通规划分为区域交通系统规划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两类。
2.交通规划原则(1)交通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原则(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3)局部服从整体原则(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5)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原则(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交通规划的期限交通规划一般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近期以距基准年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10年;中期以距基准年5~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20年;远期以距基准年15~30年为宜,最长不超过50年;第二章1.交通出行5大目的:上班、上学、回家、业务、自由出行。
2.起讫点调查(OD调查):一般分为人的出行OD调查、机动车出行OD调查和货流OD调查。
3.境界线内OD调查包括客流OD调查、货流OD调查、机动车出行OD调查三类。
4.城市居民出行OD调查所采用的方法有:家访调查法、电话询问法、明信片调查法、工作出行调查法、职工询问法、月票调查法、利用手机信息的居民出行调查法。
5.城市道路交通量调查方法有:人工采集,机、电、声、磁、光等非人工采集、视频采集。
第三章1.“四阶段预测法”包括:交通的发生与吸引(第一阶段)、交通分布(第二阶段)、交通方式划分(第三阶段)和交通分配(第四阶段)。
2.原单位法计算、总量控制法!!!(重要)3.交通分布预测的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增长系数法,一类是综合法。
增长系数法包括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
增长系数法和重力模型法最主要区别:重力模型法不需要完整的现状OD表。
4.增长系数法特点:优点:(1)结构简单、实用,不需要交通小区之间的距离和时间(2)可以适用于小时交通量或日交通量等的预测,也可以获得各种交通目的的OD交通量。
(3)对于变化较小的OD表预测非常有效。
(4)预测铁路车站间的OD分布非常有效。
缺点:(1)必须有所有小区的OD交通量。
(2)对象地区发生如下大规模变化时,该方法不适用:①将来的交通小区分区发生变化(有新开发区时);②交通小区之间的行驶时间发生变化;③土地利用发生较大变化(3)交通小区之间的交通量值较小时,存在如下问题:①若现状交通量为零,那么将来预测值也为零;②对于可靠性较低的OD交通量,将来的预测误差将被扩大。
(4)因为预测结果因方法的不同而异,所以在选择计算方法时,需要先利用过去的OD表预测现状OD表,比较预测精度。
(5)将来交通量仅用一个增长系数表示缺乏合理性。
5.重力模型法包括无约束重力模型,单约束重力模型和双约束重力模型。
P75例3-12!!!6.重力模型的特点:(更适合国内)优点:(1)直观上容易理解(2)能考虑路网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对人们的出行产生的影响。
(3)特定交通小区之间的OD交通量为零时,也能预测。
(4)能比较敏感地反映交通小区之间行驶时间变化的情况。
缺点:(1)模型尽管能考虑到路网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对出行的影响,但缺乏对人的出行行为的分析,跟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
(2)一般而言,人们的出行距离分布在全区域并非为定值,而重力模型将其视为定值。
(3)交通小区之间的行驶时间因交通方式和时间段的不同而异,而重力模型使用了同一时间。
(4)求交通小区内部交通量时的行驶时间难以给出。
(5)交通小区之间的距离小时,有夸大的可能性。
(6)利用最小二乘法标定的重力模型计算出的交通分布量必须借助于其他方法进收敛计算。
7.集计模型:将数据按照交通小区统计之后建立预测模型。
(两者概念区分)主要是出行者的方式选择。
8.分担率和转移曲线关系。
(看一下)9.概率模型分为Logit 模型(服从于同一干贝尔分布)和Probit 模型(服从正态分布)。
第四章1.交通网络的计算机表示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邻接矩阵、权矩阵、邻接目录表等。
2.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路阻函数模型]1[0βα⎪⎭⎫ ⎝⎛+=C V t t V :路段机动车交通量,C :路段实用通行能力,V/C 交通负荷。
3.Wardrop 第一原理:网络上的交通以这样一种方式分布,就是使所有的路线都比没有使用的路线费用小。
4.Wardrop 第二原理:车辆在网络上的分布,使得网络上所有车辆的总出行时间最小。
5.如果交通分配模型满足Wardrop 第一、第二原理,则该模型为平衡模型,而且满足第一原理的称为用户平衡分配模型,满足第二原理的称为系统最优分配模型。
如果交通分配模型不使用Wardrop 原理,而是采用了模拟方法,则该模型为非平衡模型。
Beckmann 用户平衡分配模型反映了用户对路径的选择的行为准则,与Wardrop 第一原理的等价的,它也解释了唯一性。
6.第五章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特点:(1)以详实的交通调查为基础,不仅要对交通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而且要对交通源及其空间分布进行调查。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交通的基本发生源着手,研究交通源的发生规律、交通流的时空分布规律、出行者对道路交通系统的选择规律。
(3)强调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基础上多种交通方式紧密结合,强调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紧密结合,强调发展战略与近期建设紧密结合,强调规划、建设、管理政策一体化。
(4)强调近、中与远期相结合,注重动态调整。
2.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程序主要分为你7个阶段,包括:确定任务、资料收集与调查、规划大纲编制、规划大纲论证、规划成果编制、规划成果论证和规划报批。
3.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特点可以归纳为:综合性、政策性、宏观性、预见性和具有充分的弹性。
不同规模城市主要公交模式城市规模最大单程出行时耗(min)主要公共交通方式大200万以上60大、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100万~200万人50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50万~100万人40轻轨、快速公交、公共汽车、电车中35公共汽车小25公共汽车第六章1.城市最主要的两个功能:“骨架功能”和“交通功能”。
2.道路网的功能等级: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
3.历史上道路系统形态主要有棋盘式路网、放射形路网、环放射形路网等。
4.城市道路网络布局结构有:方格形道路网、环线放射式道路网、自由式道路系统、混合式路网、线形或带形道路网、方格环形放射式道路网、手指状道路网、星状放射式道路网和交通走廊式道路网。
5.红线:城市中的道路用地和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概念、意义、作用)6.要认识横断面: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看图认识)第七章公交线路网密度=城市建成区面积线路网长度课后习题:2-2简述城市居民出行OD调查的步骤、内容与质量评判方法。
答:OD调查的步骤:(1)组织调查机构(2)调查准备(3)确定抽样率及抽样方法(4)调查人员培训(5)制定调查计划(6)典型实验(7)实地调查3-7试用表3-1中的出行发出量Oi、出行吸引量Dj和常住人口(分男女性别),计算将来的出行生成量、出行发生量及出行吸引量。
表3-1各小区的现状出行发生量、出行吸引量和常住人口小区123现状男性的出行发生量(万出行数/日)15.027.014.0现状女性的出行发生量(万出行数/日)13.024.012.0现状男性的出行吸引量(万出行数/日)15.026.015.0现状女性的出行吸引量(万出行数/日)13.024.012.0现状男性的常住人口(人) 5.610.2 5.0现状女性的常住人口(人) 4.49.8 5.0将来男性的常住人口(人)7.918.17.2将来女性的常住人口(人)7.117.9 6.8现状出行发生量(万出行数/日)38.391.736.5现状出行吸引量(万出行数/日)38.390.238.0解:(1)求出现状发生与吸引的原单位。
小区1:(男)的发生原单位:15.0/5.60=2.679(女)的发生原单位:13.0/4.40=2.955小区2:(男)的发生原单位:27.0/10.2=2.647(女)的发生原单位:24.0/9.80=2.449小区3:(男)的发生原单位:14.0/5.00=2.800(女)的发生原单位:12.0/5.00=2.400小区1:(男)的吸引原单位:15.0/5.60=2.679(女)的吸引原单位:13.0/4.40=2.955小区2:(男)的吸引原单位:26.0/10.2=2.549(女)的吸引原单位:24.0/9.80=2.449小区3:(男)的吸引原单位:15.0/5.00=3.000(女)的吸引原单位:12.0/5.00=2.400如表:(2)计算各交通小区的将来发生与吸引量。
小区1:(男)的发生交通量:2.679*7.90=21.164(女)的发生交通量:2.955*7.10=20.977小区2:(男)的发生交通量:2.647*18.1=47.911(女)的发生交通量:2.449*17.9=43.837小区3:(男)的发生交通量:2.800*7.20=20.160(女)的发生交通量:2.400*6.80=16.320小区1:(男)的吸引交通量:2.679*7.90=21.164(女)的吸引交通量:2.955*7.10=20.977小区2:(男)的吸引交通量:2.549*18.1=46.137(女)的吸引交通量:2.449*17.9=43.837小区3:(男)的吸引交通量:3.000*7.20=21.600(女)的吸引交通量:2.400*6.80=16.320如表:367.170480.36794.91138.42032.170920.37974.89138.42=++=≠=++=∑∑ij ji D O 因现状出行生成量T=15.0+27.0+14.0+13.0+24.0+12.0=105(万次/日)现状常住人口:N=5.6+10.2+5+4.4+9.8+5=40(万人)将来常住人口:M=7.9+18.1+7.2+7.1+17.9+6.8=65(万人)常住人口原单位T/N=105/40=2.625[次/(日·人)]因此,将来的生成交通量X=M ×(T/N)=65×2.625=170.625(万次/日)(3)调整计算。
O'1(男)=21.161*170.625/170.032=21.235D'1(男)=21.161*170.625/170.367=21.193O'1(女)=20.977*170.625/170.032=21.050D'1(男)=20.977*170.625/170.367=21.009O'2(男)=46.137*170.625/170.032=46.298D'1(男)=47.912*170.625/170.367=47.985O'2(女)=43.837*170.625/170.032=43.990D'1(男)=43.903*170.625/170.367=43.903O'3(男)=21.600*170.625/170.032=21.675D'1(男)=20.190*170.625/170.367=20.190O'3(女)=16.320*170.625/170.032=16.377D'1(男)=16.320*170.625/170.367=16.3453-10试用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和佛尼斯法,分别求下表将来OD OD123现状值将来值14228162284142832441040现状值8141032将来值16284084佛尼斯法:吸引增长系数⨯OD 表的列;发生增长系数⨯OD 表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