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济南长清旧城改造策划概念规划方案

最新济南长清旧城改造策划概念规划方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东省西部,济南市区西南侧,黄河下游东岸,泰山西北麊。

东、东北临济南市区,东南与泰安相连,南与肥城为邻,西南于平阴县接壤,西于西北邻黄河,隔河与东阿县河齐河县相望。

长清区原为长清县,2001年底由于济南的西移工程的确定,正式撤县划区。

长清区总面积为1178.08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近100万,其中城区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

?长清是一个具有1400年历史的古镇。

为了推动济南市卫星城镇的建设,根据济南市的远景规划,作为济南“西移”部署的一个重要依托,长清区在远景规划上担负起了工业园区、大学园区、商贸、农高、旅游五大行政角色。

而长清旧城改造的工作正是这个发展方向的重要一环。

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开发改造的小城镇,具有相当的示范意义。

?2.?0概念整合?2.1城市文化之人居小镇?基于城市文化的人居小镇,是从内容和空间上延伸城市机理,由富于“理想人居环境模式”的新型小镇模式。

在城镇模式的探索中,从传统城镇到现代城镇,从“田园都市”到“新城市主义”,都反映出对“理想人居环境模式”的追求,而基于城市的文化,是指挖掘与延伸城市传统文化、新文化、现代文化内容,营造文脉继承,寻找新型经济文化发展模式的方式,创造新的城镇形态又是基于对传统文化城市的解读与发展,融入城市新的机能。

?2.2新居住模式?新产业模式?新居住模式强调了功能的混合,将有地方特性的产业(指一类工业产业)结合服务性功能与住宅功能混合,加强城市感并产生了适应当今新型产业的工作与生活空间,创造了新的、近人的城市氛围,从近年来欧洲新型小镇中的实例中可明显感知到此点。

?富有特点的城市传统产业应得得承传,在城镇得产业发展中,专业化得倾向带来了各种不同地方个性的产业模式。

对于旅游城市,尤其是拥有悠久历史的阿旅游城市,基于旅游产业,发展新型社会微循环产业经济,是为小城镇注入活力的举措,通过对市井文化的挖掘,使反映地方特点的产业得以延续。

?2.3城市、人居环境空间得形态?对城市结构形态的洞察,有利于进行城镇的空间形态塑造。

城市的各个片断整体的串联了场景,使小城镇空间形态唤起传统城市的记忆。

人居环境的创造迎合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依恋,也满足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回归田园,也是现代城镇形态的重要特点。

?城市+园林,并举而互通,产生新的空间模式。

?2.4绿化空间模式演变?从景观绿地体系到景观体系,从为景而观到为居而用,是不同的绿系模式。

塑造小城镇与塑造风景区是不同的范畴与目标。

而面临郊区化的城镇建设土地资源问题,不同的景观模式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线性绿化体系的应用能最大限度的延伸景观界面,创造宜人的城市绿化以及小区环境和组团空间。

同时,可以使线性绿地边的建筑形态产生变化,以增加城市景观的丰富性。

绿化空间的模式应与城镇建筑与外部空间的模式相结合,共同构成有特点的整体城镇空间的模式。

?3.?0规划基地?3.1基地的位置与规模?济南长清旧城改造建设基地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东部,距济南市区约20公里。

其东侧市长清?建成区、区政府和城区配套功能与改造基地相距较近,距黄河约6公里、南水北调工程约1.5公里;距东侧的大学城约4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约6公里。

基地西面是规划中的220国道,连接南北,兼作黄河防汛功能。

?规划基地总用地330.93公顷,包括西南面具有护城河的老城用地约63.7公顷。

?3.2基地的自然与社会环境?3.2.?1基地的自然环境?济南市位于北纬36度40秒、东经117度,南部为泰山山地,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泰山相邻;北部为黄河平原,与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相依;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

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

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虽然济南早有“泉城”的美誉,但由于水资源的浪费河随意开发的破坏,四处清泉、边地垂柳的济南,对于泉城的称谓如今确实有些不堪重负了,加上近年来,黄河水资源严重断流,在大部分时间里,济南给人的感觉是“灰色”的。

?项目用地内,有属于文物保护建筑的大成殿、舍利塔地宫、三眼井,需要在规划中予以保留;另外,原护城河形态基本完整,可以通过整治恢复面貌;护城河的西北角有一片低洼地,适合改造成人工湖,调节护城河水位,改善小环境。

?济南全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现辖历下、市中、天桥、槐荫、历城、长清六区和平阴、济阳、商河三县及章丘市。

全市共设54个街道办事处,64个镇,28个乡,417个居委会及4677个行政村。

城区人口近600万。

?长清旧城改造区内商业零售较为发达,零售商店和摊位达4000多家,成为长清区的商业集中地区;其中,位于峰山路,在中川路与清河街之间的黄河市场是规模较大、人气较旺的商业设施。

此外,基地内有5所学校,其中长清1中、实验中学等教育质量高,尊师重教是长清区的传统优势。

基地东侧距用地约4公里的“大学城”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4.?0规划设计?4.1依据与参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城市用地类规划建设及用地标准》(GBJ137-90)?■《长清区总体规划》(未定稿)?■济南泰成房地产公司提供关于项目策划、开发模式、周边土地状况、项目状况以及各种分析调查报告?■规划用地地形图(1:10000,部分1:500)?■2003年6月1日关于长清区旧城改造项目的会谈意见?4.2规划立意与特点?4.3规划架构?尊重城市总体规划和道路现状,加以改造和美化;道路构架采取三横两纵一环的方式。

横向的三条路依据规划道路走向,从南到北分别为清河街,中川街,长清大道,成为联系长清区东部与济南市的主要骨架道路;纵向的道路依据道路现状加以调整,形成一长一短的南北交通;结合现状,组织了一条长、曲向环状道路,串连南北区的各个居住小区地块,路边留20-40米不等的、不均匀的绿化带兼作景观绿化长廊。

?按照不同的区位,在4各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构思,分为4部分:?■?古城雅韵(老城),保留原有道路网,把清河路的延伸段建成古城风貌的商业街。

住宅产品以中?、高档,具传统居住特色的住宅为主,如院落式、格网独院式等。

区域以“护城河”围合。

?■?都市风采(清河街两侧),形成新型居住小区,以多层都市型住宅为主,布局部分小高层住宅,依托商业街、教育产业。

?■?花园住区(商品房区),以环境优越的花园式居住小区为主要构成,依托中央公园、水系等环境设施,布置中、高档独立式、并联式、联排式、叠加式等住宅内容。

?■?新新家园(动迁房区),按商品房开发模式,为动迁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品质。

?景观形成“二环”,“二点”,“一线”的构架。

由护城河沿线形成老城周边的景观是小环,较为规律,体现传统特色;由串联小区的景观绿化走廊形成大环,两端分别起始于步行街、景观商业街的中心景观节点。

在北部住宅区形成一个人工湖、一个居住区级公园为“两点”;环绕中央公园布局六个组团绿地,组成“群星捧月”的绿化系统。

通过清河街景观大道、连接老城和新城,并在旧城区形成商业步行街。

?由传统城市而来的“里坊”、“街坊”构成其基本的网格。

网格状的道路系统在整个城镇显现了其便捷、有效的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布局、交通、道路效率等优势,也在城镇结构的传统文脉延伸上语义贴切。

在大网格中形成小网格道路结构,通过道路网格密度控制,加强老城区、分中心区的中心感,形成更多的商用街面,为社会微循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以住宅为主的新建居住小区,通过曲线的补充道路串联生活性、景观功能,增强城市的可识别性。

?通过网格与曲线的疏密变化,控制与形成了具城市感的区域和组团中心以及田园般的城市景观系统。

?城镇的空间构成以体现尺度亲和为原则,所创造的滨水空间,将较长的景观界面献给了用地地块;而其组合的城市外部空间是“有度”的小城镇外部空间。

正是由于其亲和尺度的外部空间构成,形成了小城镇空间结构形态的特色之一。

?在老城中,每个组团分中心的细胞单元成为组团小区空间发展的轴心,被“街坊化”了的单元由网格化主干道路、环状绿系串联。

单元细胞由中心区公建、特色产业、步行街和住宅、底商店面组成,而不同的形态与内容造就了每个单元的不同特色。

其“功能混合”的模式顺应了当今城镇的发展,为城镇聚敛人气,特色开发创造条件。

加密了中心区街道网格创造了较长的商用街面。

延伸了传统城市的机理。

在新建区,单元细胞以绿核为中心,形成向心聚合的邻里空间。

?规划在不同区域的空间组织构想是采用多样化,多层次的特色风格的空间形态,具特色民居的空间形态由不同的组团构成。

在风格上有以下内容:?■?老城区“古城雅韵”――特色风貌住宅区,以3-4层低层住宅为主,形成低层高密度的空间特征内容有:独院住宅,联排住宅,下店上住住宅,叠加别墅复式住宅,多层住宅。

?■?原建成区“都市风采”——城市住宅区,以5-6层住宅为主,也考虑8层电梯房,局部采用11层小高层住宅,形成层数多样,密度中等的都市型空间特点。

?■?新建区“花园住区”――舒适型新型住宅区,房型有独立住宅,联体住宅,?复式叠加住宅,多层住宅等,层数以中低层为主,建筑密度以中低层为主。

?■?新建区动迁住宅“新新家园”――多层住宅为主的经济型住宅区,中等密度,中等高度。

?清河街是连接清河区行政中心和老城区的重要东西向大道,东面已建成4快2慢3块板的60米建筑红线道路。

在基地内,清河街变为16米机非混合道路,两侧各设22米绿化加步行系统,以降低车速,增强商业和文化生活氛围;道路南侧布置11层小高层住宅或商住用房,其裙房作为邮电、银行、保险、书店等文化服务性的商业用房;路北形成市场式商业街坊,建筑以2-3层为主,增加临接的延展面,保持原黄河市场的连续性。

清河街景观大道延伸至旧城区,截面改变为24米,是人行步行街,步行街建筑以传统模式,建筑功能也是以传统产业店面为主,通过建筑红线界面的变化形成小型步行广场、旷地空间。

整个清河街串联了不同的景观广场、绿地及庭院等景观节点。

?4.4道路与交通组织?围合基地的道路:西侧是220国道(规划建筑红线间距约80米*),东侧为峰山路(规划道路红线约为30米*),南侧是龙泉街(规划道路红线约为30米*),北侧是东西向规划道路(红线约30米*)。

区内主干道路以三横两纵形成基本骨架,其红线宽度分别为:?道路方向?道路名称?道路红线?东西向道路?长清大道?30米*?中川路?70米建筑间距*?清河街?60米建筑间距?南北向道路?东北关街?30米*?峰山路?30米*?*道路红线宽度应根据总体规划调整。

?规划作为景观绿轴道路的曲线环,道路红线16米,两侧留有20-40米不等的绿带作为景观长廊。

?以基本网格形成的次级道路,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创造了有利、有效的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