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运动我行我秀
——《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研究与实践》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湖北省黄石市老虎头小学梁兰芳
【选题说明】
今年三月初,余尚杰同学看到我班两张班级合影,大喊起来:“不得了,不
得了,咱们班的许多同学越来越胖了。
”确实如此,我们班的同学胖的更胖的,
瘦的也变胖了,还戴上了眼镜。
发现这个现象,大家纷纷寻找原因,交流之后一
致认为罪魁祸首应该是运动量太少,而运动量少的原因除了自己的惰性之外都聚
焦于学校的大、小课间和家庭的运动方式形式过于单一,而且受场地和时间的制
约太大,没有吸引力。
“那么,哪些运动方式不受场地和时间的制约又能吸引
大家,还能强身健体呢?”小博士张俊的这个问题一提出,教室里可热闹了,同
学们浓厚的探究热情又一次被点燃了。
于是,我们501班开始了这项以兴趣为基
础、以探究为方向的综合实践活动。
【参与年级】 501班
【活动主题】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活动时间】
本次活动从2013年3月份开始,历时一个半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活动时长
时段活动内容
课堂用时(课时)课外用时(周)
第一阶段
我的活动我设计 2 1 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
我的行动我做主 4 2 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
我的成果我来秀 2 1 总结阶段
【活动目标】
1、通过对课间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学习一些方法性的知识,掌握一些趣味
性强的课间活动技能,以此来增强体质,丰富课间运动方式。
2、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在观察、实践、分析和思维中,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认识自我,学会选择。
同时,体验到分享与合作的乐趣,增强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培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活动过程与指导策略】
做法一:相信学生享受陪伴
小学生“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却是个“大”课。
在活动的第一阶段“我的活动我设计”中,我们是分这样三个环节来实施的:1.调查研究,引发思考。
2.互动交流,确立研究课题。
3.成立小组,制定方案。
可是,学生的调查采访活动,却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
仅凭自己的经验去调查,去采访,他们能行吗?这个问题曾经困扰着我。
结果,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告诉了我:他们行——
◆他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学校课间的运动方式大致只有四种,即踢足球、跳短绳、打乒乓球和“咩咩”拍手游戏等几个项目,而且大部分学生更喜欢在教室里聊天或玩“咩咩”拍手游戏。
◆张嘉怡同学在妈妈的帮助下写了调查报告。
她认为大多数学生还无法充分利用课间进行运动,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由于受场地制约,束缚了手脚;二是活动的方式过于单调,吸引不了大家的兴趣;三是有些同学希望通过课间来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余古弈则细心询问了妈妈和舅舅儿时的课间游戏,他在调查日记中呼吁学校有必要开展一些指导活动,来丰富课间的游戏形式。
◆孩子们还搜集了许多传统的运动方式并进行了分类。
他们认为:这些运动不仅趣味性强,而且受场地、时间的制约较小,特别适合课间活动和家庭运动。
◆经过孩子们激烈的讨论,他们最终选择跳长绳、打乒乓球、跳皮筋和体能练习这四种运动方式。
他们认为跳长绳运动是群体性活动,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相比跳短绳,更有凝聚力,更有吸引力。
鉴于班上近视现象越来越多,而打乒乓球时,不仅能让调节情绪,振奋精神,还能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
至于跳皮筋和体能练习,他们都找到了很合理的理由。
◆在孩子们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四个子课题确立了,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成了活动小组,而研究主题“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这时候也应运而生。
当然,活动方案的制定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一幕幕的活动场景我发现,学生已经把一个普通的体育实践活动变成有思考、有质疑的自主探究行为,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
看来,实践活动课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来展开活动。
作为教师,要学会等待,要对学生充满信心,要学会享受陪伴的乐趣!
做法二:适当点拨指点迷津
实施过程是整个活动的中心环节,活动的成败全赖于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和老师的适时指导。
在这个阶段中,我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战胜困难。
◆困难一:小组成员有矛盾
看,这是我们班熊狄鑫和袁俊杰。
他俩块头大,脾气倔,又恰好都在乒乓组。
有一次,为了抢球台、争当“乒乓皇帝”,俩人争论不休。
熊狄鑫不敌袁俊杰,干脆一屁股坐在了球台中间,耍横了。
大家劝解无效,跑来向我诉苦。
我告诉孩子们说:“你们别急,暂时不理他俩,到旁边开开心心地托球去。
”这招“凉拌法”很有用。
没有观众了,熊狄鑫灰溜溜地从球台上爬了下来。
当然,等到他们冷静下来后,找他俩谈话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的开导下,俩人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互相道了歉。
◆困难二:指导老师不好请
跳绳组的几个同学老是跳不好,不断卡绳。
而且,他们觉得这样跳下去也玩不出什么花样,吸引不了大家。
于是,他们赶紧去请曹冲老师指导,可是却遭到了拒绝。
殊不知,这是我跟同年级的曹老师设的圈套——我故意用“刁难法”点拨学生。
孩子们又来跟我诉苦了。
“既然曹老师没空,要么放弃,找其他人。
要么坚持,用诚心打动!”我对他们说。
结果,他们双管齐下,用诚心说服了曹老师,还外请了杨昊的爷爷训练连跳的基本功——单脚跳。
这招“刁难法”不仅拓宽了学生研究的思路,也增强了学生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困难三:目标无法达成了
当我们班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将手抄报、个性卡片等研究成果张贴于学校宣传橱窗时,当他们改变自己率先在操场上跳皮筋、跳长绳甚至在自带的软垫子做仰卧起坐时,校园里并没有如他们所愿出现多姿多彩的现象。
怎么办呢?这可是方案没有预设到的。
看着孩子们失望、焦虑的眼神,我知道,孩子们的责任感正在滋长,主人翁意识正在增强。
我立即通过班会课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并告诉他们,一切美好事物的开始都需要先行者勇于实践,但也需要勇于面对挫折与失败。
更何况,他们并没有失败,他们都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课间运动方式并且正在实践着。
通过交流,孩子们明白了许多,纷纷表示要继续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学校课间活动的虎虎生气。
即便没有带动别人,也要改变自己。
他们还自创了一句口号:阳光运动,我行我秀,你不行我也秀。
于是,这群可爱的孩子又精神饱满地投入活动中——
跳皮筋小组的一群小姑娘们在走廊里、在操场上轻盈地跳跃着,不久以后,终于引来了不少同学羡慕的目光并纷纷效仿;体能练习组的同学不仅在学校里活动,还把家当成了他们活动的阵地;乒乓小组的成员下课后有的打球,有的托球,小小的乒乓球如精灵般在校园跳跃;跳长绳组的孩子们为了让大家了解长绳,爱上跳长绳,干脆找了个各种材质做的绳子进行研究、实践,终于发现了什么样的跳法适合用什么样的绳子······
当然,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其他难以预测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细致到位、扶放有度地指导。
在活动中,我一次又一次地体会到:教师的适当点拨,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能力,更是责任,是成长。
做法三:积极参与与生同乐
◆展示有我——成果的展示让他们在合力完成一项活动中掌握了方法,形成了能力,体验了快乐。
同时,也为后期的实践活动、研究活动奠定了文化基础、技能基础、情感基础与和合力基础。
◆评议我来——活动的评议贯穿于整个活动中。
自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他人评议、小组评议以及教师评议,培养了学生相互欣赏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给学生、教师和学校都带来的收获却不会结束:
1、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在活动中,我欣喜地看到学生从关注自己的身体开始,学会了选择对自己、对他人有意义的运动方式来调节与改善身体状况。
这是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开端:关注自己,继而关注他人,关注社会。
2.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活动中,不仅是学生还有参与的教师都明白了任何一项活动或者学习的过程,都可以通过自我探究的方式来达成。
这种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最终会取得“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意义”。
3.丰富了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形式。
在我们这次活动的引领下,学校的大、小课间的活动方式比以前丰富多了。
特别是我班跳长绳小组的同学玩耍的“0”字跳绳法、“8”字跳绳法和双绳摇跳接龙法更是引得大家纷纷效仿,掀起了学校课间跳长绳的热潮。
当然,在本次活动中也有许多不足和遗憾。
但是,正是这些不足和遗憾,构成了我们研究的方向和动力。
这次以阳光体育为背景、以课间活动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所折射出来的理念就像一个温暖的太阳,照在孩子的身上,照在我们老师的身上。
我希望通过一次次有效的活动,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活力,充满阳光,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健康,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