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请根据教学培养方案上的课程性质在以下4个栏目中选择。
综合教育课程□文理基础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教学目标:
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学生必须选修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总论、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和实验技术。人体寄生虫学这门课程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与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等,围绕生活史,讲解致病和诊断、防治的策略,并适当介绍本学科某些成熟的理论和技术的新进展、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的重要成就。
6.parasitism寄生
7.parasite寄生虫
8.host宿主
9.medical protozoology医学原虫学
10.medical helminthology医学蠕虫学
11.medical entomology医学昆虫学
12.life cycle生活史
13.opportunistic parasite机会致病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学专业词汇
1.human parasitology人体寄生虫学
2.food-borne parasitosis食物源性寄生虫病
3.emerging parasitic diseases正在出现的寄生虫病
4.non-sterilizing immunity非消除性免疫
5.sterilizingimmunity消除性免疫
教学方面:主要讲授人体寄生虫学、高级寄生虫学、寄生虫学进展等课程,并承担教学课题“培养MD的寄生虫学教学模式的尝试”,近五年来,编写专著6项,发表教学论文2篇。2004年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师德师风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7年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科研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方向有(1)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化、致病机理研究。发现了溶组织内阿米巴表面与致病有关的150kDa的凝集素,并阐明其DNA序列和氨基酸顺序为CXXC motif家族,表达了全长蛋白和其片段,对阿米巴的致病和诊断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新理论已被世界阿米巴研究界广泛接受。(2)研究重组的人单克隆抗体。从患者淋巴细胞中抽提RNA,进行RT-PCR合成人单抗的轻重链库,进而以原核表达的方法合成抗体Fab片段,用于诊断和治疗佐剂。这一技术已可用于病原生物学领域研究和探讨肿瘤的导向治疗。(3)医学螨类的研究,重点是对诊断、治疗、预防过敏性疾病的生物制剂的研究。目前正在深化变应原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目前共有在研项目5项,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近五年)。
钩虫掌握两种主要钩虫成虫鉴别要点和虫卵特征、生活史过程;幼虫及成虫致病作用特点、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熟悉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
旋毛虫掌握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特征、生活史和致病作用;熟悉诊断方法及其引起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方式及防治原则;了解旋毛虫病的流行特征。
丝虫掌握两种主要丝虫微丝蚴形态及鉴别要点、生活史中成虫的寄生部位、幼虫在蚊体内发育过程、人体感染过程、微丝蚴夜现周期性、致病作用及两种丝虫所致体征的不同;熟悉诊断方法、媒介蚊种及防治原则;了解当前我国丝虫病的监测情况;了解盘尾及罗阿丝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传播方式及防治原则。
按本大纲的具体要求,将教学内容分三级:1.掌握的内容:学生必须深刻理解并记忆,并能前后融会贯通;2.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概念、特点等;3.了解的内容:应了解其一般
考试形式:
考试包括了平时成绩、实验考试和理论考试三部分组成,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不少于5种)
作者
教材或参考资料名称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制
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熟悉流行3环节及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掌握寄生虫病的感染方式。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熟悉自然、生物和社会因素。
寄生虫病流行特点了解寄生虫病的地方性、季节性;熟悉自然疫源性;掌握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概念。
寄生虫病的防制原则熟悉寄生虫病防制的基本原则。
医学蠕虫学(12学时)
寄生虫的生物学掌握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类别概念;熟悉寄生虫的分类系统;了解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掌握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熟悉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熟悉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特点。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掌握感染阶段(期)概念、带虫者概念;熟悉慢性与隐性感染、多寄生现象、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
弓形虫掌握弓形虫滋养体及包囊形态、生活史基本过程、机会致病的重要性,特别是与优生优育的关系、诊断方法、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特别是孕妇防治弓形虫的重要性;了解其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概况。
隐孢子虫熟悉卵囊形态、
肺孢子虫了解滋养体与包囊的形态、生活史基本过程、致病作用(特别是机会致病的重要性)、诊断方法、流行与防治原则。
细粒棘球绦虫掌握棘球蚴形态结构、生活史过程、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及成虫在犬属动物小肠内的发育、人体的感染方式及致病作用;熟悉诊断方法、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了解我国目前包虫病的现状。
多房棘球绦虫了解其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曼氏迭宫绦虫掌握裂头蚴形态、生活史特点及致病作用;熟悉诊断方法、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了解其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概况。
邵红霞,博士,讲师,系统讲授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并担任系教学秘书,工作积极,潜心钻研,热心教学改革,获得2002年“上海银行基础医学奖”。
刘金也,本系青年讲师,2006年6月获医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承担部分人体寄生虫学理论及实验授课,以高度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受到师生好评。
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
第一篇总论(2学时)
课程网络资源:
网址链接
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
课程负责人:
程训佳,病原生物学系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课程负责人,担任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委及BioScience Trends的常务编委,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预防医学会寄生虫学会理事,上海市寄生虫学会理事,上海市热带病学会理事,中国寄生虫学会、日本寄生虫学会、美国寄生虫学会、澳大利亚热带医学院、国际传染病学会等国内外多种学会会员。
吸虫概论了解吸虫一般形态;熟悉生活史特点及我国主要吸虫种类。
肝吸虫掌握虫卵形态、生活史中成虫寄生部位、需两个中间宿主,人体感染方式、致病作用;了解其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概况;熟悉诊断方法与防治原则。
姜片虫掌握成虫及虫卵形态、生活史特点;熟悉人体感染方式、致病作用、诊断方法与防治原则;了解其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概况。
熟悉蠕虫概念、范畴。
线虫概论熟悉线虫一般形态、生活史类型及主要种类。
蛔虫掌握成虫与虫卵形态、生活史过程;熟悉致病作用与主要并发症、诊断方法、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鞭虫熟悉成虫与虫卵形态、生活史过程、致病、诊断及防治特点。(自学)
蛲虫掌握成虫与虫卵形态、生活史特点;熟悉致病作用、诊断方法、感染途径及防治原则。
medical microbiology
St Louis,MO: Mosby
2005
Tsieh Sun, M.D
Parasitic disorders
Williams & Wilkins, a waverly company
2002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包括实验20%及理论80%两个部分组成。理论成绩包括了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综合评定。实验包括了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课表现)和实验考试。课程考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题型包括了选择、名词解释、是非判断及问答题等几部分,其中30~40%的题目以英文命题,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题意,答题用中文。
了解结肠内阿米巴及自生生活阿米巴。
杜氏利什曼原虫掌握无鞭毛体、前鞭毛体形态、生活史过程、致病作用;熟悉诊断方法、流行情况及分型、防治原则;了解我国黑热病防治成就及当前现状;了解国外常见利什曼种类。
锥虫了解锥虫形态、生活史、致病等特点及当前防治对策。
蓝氏贾第鞭毛虫掌握滋养体、包囊的形态、生活史及致病特点。熟悉诊断方法、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
引言
阐明人体寄生虫学的内容、学科地位及学习目的。当前国内外寄生虫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寄生虫的危害性;世界六大热带病及我国重要的寄生虫病。由于寄生虫疾病谱的改变,对某些寄生虫病如食物源性寄生虫病、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需加重新认识。
寄生虫生物学与寄生虫病
寄生关系及演化熟悉生物演化中的寄生现象及寄生虫的演化。
微小膜壳绦虫了解成虫及虫卵形态、致病作用、感染方式及防治原则。(自学)
食源性寄生虫病专题讲座:了解常见的食物源性寄生蠕虫病的致病特点及防制原则。
医学原虫学(10学时)
原虫概论了解原虫的一般形态、生理、生活史类型、常见种类与分类、致病及免疫特点。
溶组织内阿米巴掌握滋养体和包囊的形态、生活史过程和致病机理及表现;熟悉诊断方法、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
结肠小袋纤毛虫了解滋养体与包囊的形态、生活史特点、致病作用与诊断方法。(自学)
医学节肢动物学(3学时)
熟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
主要医学昆虫种类掌握蚊、蝇、白蛉、蜚蠊、蚤、虱等医学昆虫传播的疾病种类及传病机制;了解其与传病有关的形态、生活史与生态特点、防制原则。
主要医学蜱螨种类掌握蜱、恙螨、疥螨、蠕形螨、尘螨等传播的疾病种类及传病机制;了解其与传病有关的形态、生活史与生态特点、防制原则。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MED130012
编写时间
2010年9月9日
课程名称
寄生虫学C
英文名称
Human Parasitology
学分数
2
周学时
3+2
*任课教师
/课程负责人
孙建华、邵红霞、付永峰/程训佳
开课院系
上海医学院
**预修课程
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免疫学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