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处理好社会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

怎样处理好社会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

论怎样处理好社会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1956年,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国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八大对现阶段主要矛盾的判断和对主要任务的规定,尽管在表述上不完全准确,但总的精神是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

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全面阐述的同时,对主要矛盾也作了规范表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

例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使一部分职工下岗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出现地区差距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等等。

这些情况的出现,不管是直接原因还是间接原因,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落后造成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

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牢牢做到以下几点:
邓小平同志有句精辟的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党的十六大“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就紧紧抓住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只有发展,才能不断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发展,才能不断增强国力和国内的凝聚力;只有发展,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稳定全局,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都迫切要求我们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加快发展生产力。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围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必须把改革作为推进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的动力。

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

在初级阶段,特别在当前,由于社会生产力正在快速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不成熟,由于不少国有企业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改革,打好改革的攻坚战,成为迫切的历史性要求。

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努力寻找能促进生产力更快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要扩大开放,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然而,由于打江山坐江山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由于所有反动势力和剥削势力不可能通过三年的和平的社会主义改造能够彻底消除,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并没有随着公有制的确立而消除。

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被消灭了,但由于国内和国际的种种因素,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

这种阶级矛盾不同于过去历史上两个完整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是历史上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遗留,或者说是残余形态的阶级斗争。

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广大人民同各种蓄意破坏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分子的斗争。

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总的发展趋势是逐步缩小、减弱和缓和。

当解决了主要矛盾,生产力发展了,不再有敌对势力,剥削阶级的种种恶劣影响也已消除,阶级矛盾也就不复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