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汉字的形体结构

最新汉字的形体结构

在释九千多字中没有明确指出哪些是转注字,许慎 定义又过于简略,可以从各种角度去理解,因此从 古到今对转注的不同解释很多,争论了一千多年, 至今尚无定论。
多数学者认为 ,根据许慎的定义 ,转注字应有两个 条件: ( )有同一的部 首。
(2)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注释。 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不同部首,虽能互相注
会意字分以形会意(包括异文会意和同文会意)和以义会意
“以。形会意”例字 :
析:甲骨文从木从斤,斤为斧的象形。本义
是破木,即劈开木头。
秉:甲骨文从又持禾,本义是手持禾束。 男:从田从力,力像耒形。表示用耒在田间
耕作的人。本义为男子。
“以义会意”例字: 耷:从大耳,本义是大
妇:甲骨文从女持帚。帚为采集的整棵植物,
“四体二用说”在传统语言学中,
对破除望形生训的陋习,引导人
们因音求义,透过字去把握词,
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就文字结构
理论而论,“四体二用说”并设有
什么新的建树。
(BACK)
三、唐兰的“三书”说
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 说,提出了三书说,创立了关于汉字结构的新理论。
唐氏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 类。唐氏之说,对传统理论是一个冲击,对文字学的发 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未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汉字的形体结构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结构
一、“六书说” (GO) 二、“四体二用”说 (GO) 三、唐兰的“三书”说 (GO) 四、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 (GO) 五、平面结构和层次结构 (GO) 六、“结构——功能”分析法 (GO)
(2)、有抽象的指示性符号,用以指示字义

例:本、末、朱、亦、寸
这是因为唐氏三书说 并没有给非图画文字类型的 以义会意的会意留下位置; 象形、象意的界限不很明确 ,难以把握。
(BACK)
四、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
陈梦家先生在1956年出版的《殷墟卜辞述》的“文字”章里,描绘 了甲骨文字的发展过程,并且附带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问题,把汉字
分为象形、假借、形声三种类型。
(BACK)
(三)“六书”的贡献及局限
“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 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六书”是以小篆为对象分析总结出来的,由 于小篆保存了古文字的象形象意性,所以,虽然不少古文字用“六书”涵 盖不了,但大部分古文字还可以用“六书”的方法分析。
“六书说”抓住汉字“表意”这个根本特征,基本上反映了汉字构造方式 的客观实际,对通过字形的分析来理解本义,对把握字义的演变线索, 对创造新字,都有重大意义。可以说,“六书说“为中国文字学奠定了基 础,同时也给古文字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同时,也应看到其局限性:第一,六书是分析近古文字亦即小篆的结果
,它既不能全部解释古文字,也不能全部解释今文字。第二,“六书说”不
够明确,历代的理解虽说大体相近,但也有不少歧异之处。
(BACK)
二、“四体二用”说
“四体二用”说是清代学者戴震首提倡的,这种 学说,承认“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 字体构造的法则,而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而 非“造字之法”。这一学说在学术界影响极大,尽管 仍有异议,但事实上已为大多学者所接受。
(BACK)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意思是,会意字是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的字, 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的事物,“ 武”、“信”就是这种字。会意字的特点:
(1)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偏旁都 是形符,即都表义。
(2)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
刘又辛先生在发表于《中国语文》1957年5月号的《从汉字演变的历 史看文字改革》一文中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把汉字发展的历史划分为 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形意字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字以六书中的象形 、指事、会意字为主,时间的下限当在商代甲骨文以前;第二个阶段叫 做假借字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字以假借字为主,时间从商代甲骨文开始 到秦朝统一;第三个阶段叫做形声字阶段,从秦汉到现在,汉字以形声 字为主体成为定型。
本:金文木下用点或横指出树根之所在,本义指树根 末:金文木上用一横画指出树梢之所在,本义指树梢 朱:甲骨文木中用横指出树的主干之所在,本义指树
干。后加木旁作“株”,表其本义。 亦:甲骨文,在正面人形(大)的两腋下加两个点,
以指明人的臂腋之处,本义为腋。“腋”是从肉腋 声的后起形声字,其声符“夜”是从夕亦声的形声 字。 寸:小篆,又下用一横指出中医所谓寸脉或寸口之所 在。林义光《文源》:“又,象手形,一识手后一 寸之处。”本义为寸脉、寸口。因其距手的距离, 后借以表示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
(BACK)
6、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意思是:假借字是语言中词文本来没有表示它的字,
就依据读音去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现成字来寄托这个词的 词文,“令”、“长”就是这种字。
假借字字例: “耳”·《说文》:“主听也
。象形。”本义是耳朵,古籍 中或假借为句尾语气词,如柳 宗元《三戒·黔之驴》“技止此 耳!”“耳”是“而已”的合音, 相当于现代的“罢了”。“耳”本 义不废,与假借义并行。
关的字来作形符造字,取比拟新字读音的字( 即读音与新字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跟它合成新 字,“江”、“河”就是这种字。由此,可以看出 形声字的特点:
(1)是合体字。
(2)偏旁有表义的形符,有表音 的声符。
(BACK)
5、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由于除了“考”和“老”二字以外,《说文解字》
耳朵。
表示从事采集劳动的女性。本义为妇女。 友:甲骨文从二又,以两只右手在一起表示友
好相助。
岩:从山石,本义是山 上的石崖。
嵩:从山高,本义是高Βιβλιοθήκη 山。后借以表中岳山名。
昶:从日永,永有长义
本义是日长。
(BACK)
4、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意思是说,形声字是用与字义所表事物有
释,不得叫转注。
如“问”与“讯”、“杀”与“戮”是 一般的同义字,而“木”与“杨” 、“福”与“祸”则是有相同部首 的“同类字”,均非转注。
转注字例如下: 顶、颠:《说文》“顶,颠
也,从页丁声。”又:“颠,顶 也,从页,真声”按:“顶”,金 文从页贞声,丁、贞上古同音 易·大过卦》:“过涉灭顶。”虞 翻注:“顶,首也。”《尔雅·释 言》:“颠,顶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