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题库(第10章)一、名词解释桩侧负摩阻力、群桩效应、承台效应、桩基础、基桩二、单项选择题1、预制桩按施工工艺的不同来分类,不包括()。
A.锤击沉桩B.振动沉桩C.沉管灌注桩D.静力压桩2、预制桩施工工艺中,产生噪声最大的是()。
A.锤击沉桩B.振动沉桩C.扩底灌注桩D.静力压桩3、当桩周土体因某种原因对桩产生向上作用的摩阻力,此称为()。
A.正摩阻力B.负摩阻力C.上摩阻力D.下摩阻力4、当桩周土体因某种原因对桩产生向下作用的摩阻力,此称为()。
A.正摩阻力B.负摩阻力C.上摩阻力D.下摩阻力5、对于入土深度相同的桩,若有负摩阻力产生,则桩的承载力相对()。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6、对于入土深度相同的桩,若有负摩阻力产生,则桩基沉降量()。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7、产生桩侧负摩阻力的情况有多种,例如()。
A、桩附近地面大面积堆载B、桩顶荷载增大C、桩端未进入坚硬土层D、场地地下水位上升8、关于群桩基础的承载力和各单桩的承载力之和的大小比较,一般情况下,摩擦型群桩基础的承载力()各单桩的承载力之和。
A.大于B.小于C.等于D.远大于9、以下关于群桩中单桩桩顶竖向力,正确的是()。
A.其平均值不应小于1倍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B.其平均值不应大于1倍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C.其最大值不应大于1倍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D.其最大值不应大于1.1倍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0、受偏心荷载作用的群桩基础,当()时,持力层承载力才能满足要求。
A.Q k≤R a B.Q k≤R a且Q k,max≤R aC.Q k,max≤R a D.Q k≤R a且Q k,max≤1.2R a11、桩基础的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最小深度宜为桩身直径的()。
A.0.1倍~0.3倍B.0.2倍~0.4倍C.1倍~3倍D.2倍~4倍12、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
A.0.1m B.0.5m C.1.0m D.1.5m13、嵌岩灌注桩桩端以下()倍桩径且不小于5m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破碎带和洞穴分布,且在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应无岩体临空面。
A.1 B.1.5 C.3 D.514、嵌岩灌注桩桩端以下3倍桩径且不小于()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破碎带和洞穴分布,且在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应无岩体临空面。
A.1m B.5m C.10m D.15m15、对于摩擦型的打入桩,施工中在决定桩长时,以()作为主要控制条件。
A.平均贯入度B.最后贯入度C.设计承台标高D.设计桩底标高16、对于端承型的打入桩,施工中在决定桩长时,以()作为主要控制条件。
A.平均贯入度B.最后贯入度C.设计承台标高D.设计桩底标高17、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倍。
A.1 B.1.5 C.3 D.518、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时,非腐蚀环境中,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C20 B.C25 C.C30 D.C4019、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时,非腐蚀环境中,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C20 B.C25 C.C30 D.C4020、灌注桩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A.35mm B.45mm C.50mm D.55mm21、桩基础承台的宽度不应小于()。
A.200mm B.300mm C.400mm D.500mm22、桩基础承台的厚度不应小于()。
A.200mm B.300mm C.400mm D.500mm23、对于桩基础的矩形承台,其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
A.6mm B.8mm C.10mm D.12mm24、对于桩基础的矩形承台,其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
A.100mm B.150mm C.200mm D.250mm25、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
A.0.10% B.0.15% C.0.20% D.0.25%26、桩基础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C10 B.C15 C.C20 D.C2527、当无混凝土垫层时,桩基础承台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A.40mm B.50mm C.60mm D.70mm28、当有混凝土垫层时,桩基础承台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A.40mm B.50mm C.60mm D.70mm三、填空题1、基桩按施工方法来分类,主要可分为和等。
2、预制桩按施工工艺的不同来分类,主要可分为、和静力法压桩等。
3、摩擦型桩的承载力以阻力为主,阻力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4、端承型桩的承载力以阻力为主,阻力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5、桩在顶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身受到压缩面产生向下位移。
桩与周围土之间产生竖向摩擦力,桩端与土之间产生接触压力,前者称为阻力,后者称为阻力。
6、当桩周土体因某种原因发生下沉,且其沉降速率大于桩的下沉时,桩侧土就相对于桩发生向位移,而使土对桩产生向作用的摩阻力,此称为负摩阻力。
7、对于入土深度相同的桩,若有负摩阻力产生,则桩的承载力相对,桩基沉降量。
8、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方法有静载荷试验法、经验公式估算法、静力触探法、以及动力打桩公式等。
9、受偏心荷载作用的群桩基础,当Q k小于或等于倍R a且Q k,max小于或等于倍R a 时,持力层承载力才能满足要求。
10、桩基础的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最小深度宜为桩身直径的倍~ 倍。
11、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m。
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倍。
12、嵌岩灌注桩桩端以下倍桩径且不小于m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破碎带和洞穴分布,且在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应无岩体临空面。
13、对于摩擦型的打入桩,施工中在决定桩长时,以作为主要控制条件,以作为参考条件。
14、对于端承型的打入桩,施工中在决定桩长时,以作为主要控制条件,以作为参考条件。
15、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时,非腐蚀环境中,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16、灌注桩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mm。
预制桩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mm。
17、采用锤击沉桩施工工艺的预制桩主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采用静压沉桩施工工艺的预制桩主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
18、桩基础承台的宽度不应小于mm,桩基础承台的厚度不应小于mm。
19、对于桩基础的矩形承台,其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mm,对于桩基础的矩形承台,其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mm。
20、扩展基础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
21、当无混凝土垫层时,桩基础承台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mm。
当有混凝土垫层时,桩基础承台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mm。
四、判断题1、预制桩施工工艺中,产生噪声最大的是振动沉桩。
()2、预制桩施工工艺中,产生噪声最小的是锤击沉桩。
()3、当桩周土体因某种原因对桩产生向下作用的摩阻力,此称为负摩阻力。
()4、当桩周土体因某种原因对桩产生向上作用的摩阻力,此称为负摩阻力。
()5、对于入土深度相同的桩,若有负摩阻力产生,则桩的承载力相对减小。
()6、对于入土深度相同的桩,若有负摩阻力产生,则桩基沉降量减小。
()7、桩附近地面大面积堆载会产生桩侧负摩阻力。
()8、场地地下水位上升不会产生桩侧负摩阻力。
()9、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
()10、桩端岩石承载力特征值一般根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或岩基载荷试验确定。
()11、关于群桩基础的承载力和各单桩的承载力之和的大小比较,一般情况下,端承型群桩基础的承载力小于各单桩的承载力之和。
()12、关于群桩基础的承载力和各单桩的承载力之和的大小比较,一般情况下,摩擦型群桩基础的承载力大于各单桩的承载力之和。
()13、摩擦型桩基础的群桩效应系数一般等于0。
()14、一般情况下,摩擦型群桩基础的承载力与各单桩的承载力之和的比值大于1。
()15、群桩中单桩桩顶竖向力平均值不应小于1倍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6、群桩中单桩桩顶竖向力最大值不应大于1.2倍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7、受偏心荷载作用的群桩基础,当Q k≤R a且Q k,max≤1.2R a时,持力层承载力才能满足要求。
()18、桩基础的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最小深度宜为桩身直径的1倍~3倍。
()19、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1m。
()20、嵌岩灌注桩桩端以下1倍桩径且不小于5m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破碎带和洞穴分布,且在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应无岩体临空面。
()21、对于摩擦型的打入桩,施工中在决定桩长时,以最后贯入度作为主要控制条件。
()22、对于端承型的打入桩,施工中在决定桩长时,以平均贯入度作为主要控制条件。
()23、对于钻、挖、冲孔灌注桩,施工中在决定桩长时,以验明持力层的岩土性质为主,同时注意核对标高。
()24、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5倍。
()25、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时,非腐蚀环境中,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26、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时,非腐蚀环境中,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27、桩基础承台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m。
()28、桩基础承台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28、对于桩基础的矩形承台,其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8mm。
()30、对于桩基础的矩形承台,其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
()31、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
()32、桩基础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33、当无混凝土垫层时,桩基础承台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
()34、当有混凝土垫层时,桩基础承台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五、问答题1、基桩按施工方法来分类主要可分为哪两类型?基桩按承载性状来分类主要可分为哪两类型?2、预制桩按施工工艺的不同来分类可分为哪些?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请从施工速度和产生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来作答。
3、什么是桩侧摩阻力?什么是桩端阻力?4、什么是桩侧负摩阻力?桩侧负摩阻力会产生哪些危害?5、哪些情况可能产生桩侧负摩阻力?请逐一详细列出。
6、什么是群桩效应?什么是承台效应?7、桩基础的实际桩长可能与预估桩长不同,对于摩擦型和端承型的打入桩,在施工中是如何决定桩长的?请分别详细说明。
六、计算题计算题1、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边长为450mm,桩长为10m,打穿6m厚的淤泥质土,进入黏土层。
测得淤泥质土的侧阻力特征值q sa1=6kPa,黏土的侧阻力特征值q sa2=38kPa,端阻力特征值q pa2=950kPa,试求出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