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施工测量基本方法.pptx

第十章施工测量基本方法.pptx

1、施工测量的内容: 施工控制测量;施工放样;检查、验收;变形测量
2、施工测量的特点: 与测图的目的相反; 精度要求不同; 施工现场干扰大; 施工测量与工程施工密切相关;
3、施工测量的原则 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同时还应重视检核工作
§10.2 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施工控制网分类: 施工控制网是为施工场地建立施工专用控制网, 分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1)按建筑基线测设的方法,先确定主轴线。 (2)拨角90º,加密形成方格网。
二.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建筑场地较大时,一般将高程控制网分两级 布设,可分为:首级网和加密网。 其相应水准点为基本水准点和施工水准点。 首级网一般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1、基本水准点。
一般建筑场地埋设3个,按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 将其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其位置应设在不受施工影 响之处。
YP=5243.146+100sin3015+50cos3015 =5336.715
3015
O
X0=4128.387 Y0=5243.146
A P
B
测量坐标换算成建筑坐标(*)
AP= (XP-X0)cos+(YP-Y0)sin BP=-(XP-X0)sin+(YP-Y0)cos
X
XP
XO
A
BP P
2、测设基本工作:
测设三个基本量: 水平距离 D
水平角 高差h 通过测设D、来放样点的平面位置X、Y; 通过测设h来放样点的高程H。
3、测设方法分类:
一般方法(直接法) 精确方法(归化法) 归化法定义——为提高精度,先用直接法放样一个 点,作为过渡点,接着测量过渡点与已知点之间的 关系(边长、角度、高差等),把测算值与设计值 比较得差数,最后从过渡点出发,修正这一差数, 把点归化到更精确的位置上去。这种比较精确的放 样方法叫归化法。
一.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1)建筑基线——地势平坦的小型建筑场地 (2)建筑方格网——地势平坦、建筑物分布较规则
的大中型建筑场地。 (3)导线或三角网——建筑物分布不规则的场地。
2、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及要求
(1)布设形式有:
“一”字形、“L”形、 “T”形、“十”字形。
1
B d2
d1 2
建筑红线,由拨 地单位标定于现场
(2)根据测量控制点测设
1)坐标转换
XOY——测量坐标系 X
A
AO´B——建筑坐标系
YP
设:AO´B系的原点O´ 在XOY中坐标为(XO
YO
O
XO
YO),A轴在测量坐标
B
系中的坐标方位角为。 O
P
XP Y
则有:
XP=X0+APcos-BPsin YP=Y0+APsin+BPcos
第十章: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10.1 施工测量概述 §10.2 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10.3 测设(放样)基本工作 §10.4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放样) §10.5 圆曲线的测设(放样)
§10.1 施工测量概述
施工测量: 是测图的逆过程。是以地面控制点为基 础,根据待建建筑物、构筑物各特征点与控制点 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据,将各特征 点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 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又称放样。
2、施工水准点。
靠近建筑物,可用来直接测设建筑物的高程。通常设 在建筑方格网桩点上。
施工控制点
§10.3 测设(放样)基本工作
一、测设工作的概念
1.定义:测设,又称放样,是测绘的逆过程。 根据待建建筑物、构筑物各特征点与控制 点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据, 以控制点为根据,将各特征点在实地桩定 出来。
测站O
得:点位修正值为19mm(向外)
’ D
待定点
P’ P
四.高程的测设
M
HP=25.000
1、方法
HBM=24.376
大地水准面
(1)在已知点BM和待放样点P的中间位置架仪后视
BM点,读后视读数a ,得视线高程Hi=HBM+a (2)上、下移动水准尺,使前视读数b=Hi-HP,并 沿尺底画线,得P点。
(2)要求:主轴线方向应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平行,
主轴点不应少于3个。基线点应相互通视且便于保存
3、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1)根据建筑红线、已有建筑物、道路中心线测设。
由点1、2、3点平行推移得A、B、C。 C d2 3 调整A、B、C使B为直角,AB、BC为整数。
一般精度要求:
ABC=9024(5"、10" )A AB、BC相对误差1/10000 d1
P(盘右)
(二)归化法
直接法放样出角值——实测角值和距离 ——计算归化值——距离修正。
D tan( ) D ( )
206265
例:已知OP’=100.00米,设计值=4后0视,A 设测得’=395920,计算
修正值PP’。
解:=-’=40
PP’=100tan0040
=0.0194m ≈19mm
2.高程的传递放样
待测设高差大,用钢尺代替水准尺。
钢 b1

a1
A

HB=HA+a1-|b1-a2|-b2 a2 ② b2
B
hAB HA
HB
注:此法也可向高处传递高程。 3.水平线50线:在各楼层的墙上测设一条比设计
二.水平距离测设
反 光

(一)直接法——从起点A直接
B镜
用钢尺或测距仪在给定方向上, 测 丈量待放样的水平距离,得B点。距 仪
(二)归化法
用直接法测设出B点——精密丈 A
量其距离——根据差值,实地改
正。
三、水平角的测设
(一)正倒镜分中法——较精确的直接法。
测站O
后视A
待定点
P
P P
P(盘左)
P(盘左盘右平均)
AP
B
O
YO
YP
Y
2) 测设方法
首先,用极坐标法由已知控制点,放样出建筑基线 A’、O’、B’ 。 其次, O’点架仪,测角值与180º之差,应满足要 求(24” 、5”、10” );否则按下式进行调整:
ab 1 (1800 ) 2(a b)
最后, 拨角900,测设短轴线。
4、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X
XP
XO
A
BP
P
AP
B
O
YO
YP
Y
例(*)如下图,设P点在建筑坐标系AOB中的坐 标为P(100.000,50.000),试计算其测量坐标。
解:由坐标转换公式:
XP=X0+APcos-BPsin YP=Y0+APsin+BPcos
则,P点的测量坐标:
XP=4128.387+100cos3015-50sin3015 =4189.58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