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1、教育是()①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②灌输给人们知识的一种活动③每个人生活的准备④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农民张某,让正在读初二的女儿辍学回家务农,学校领导、老师几次上门劝说张某让女儿返校无效。
于是乡政府对张某进行批评教育,并依法责令其按期送女儿返回学校学习。
这一事例主要表现我国义务教育的特点是 A、普遍性 B、免费性 C、群众性 D、强制性3、据调查表明,当前人们的事业发展和收入状况与他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脑袋满,才能钱袋满”已成为普遍现象。
因此,从个人自身的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看,受教育应是公民的()A、一项基本权利B、一项基本义务C、一件个人私事D、一种兴趣爱好4、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是指()A、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一切费用B、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部分学费C、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D、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5.你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A、只要掌握了知识,我们的命运就会变好。
B、要想改变我们的命运,就只能通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C、知识是改变我们命运的重要因素D、知识是万能的,所以知识渊博的人其命运一定很好。
6.张红是某校九年级学生。
她家住重庆边远山区,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她不但每天照料母亲,还坚持到校上课,从不缺席。
张红懂得①接受教育,才能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②要想有出息,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上学③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拓展发展空间④接受教育既是自己的权利,也是应履行的义务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7.有位老人许某,小时候家境贫困,没有上过学。
今年3月,许某准备到村里的扫盲班学习文化知识,其儿子却一再反对,不准他参加扫盲班的学习。
其儿子的这种做法()A、侵犯了许某的劳动权B、侵犯了许某的受教育权C、侵犯了许某的婚姻自由权D、许某儿子的做法是真确的,因为许某是成年人,没有受教育权8.浙江省近几年在农村大力推行对农民实行各种免费培训。
这说明:()A、浙江省的经济已经非常发达,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B、浙江省的农民素质十分低下C、教育能够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D、说明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9.据媒体透露,眼下有些小学按学生贫富分班,家长只要交一定份额费用,孩子就能享受小班待遇,教师内增设空调等电器设备,不交费用的孩子则挤在七八十人意见教室的大班。
这种做法A.违背了共同富裕的原则B.触犯了教育公平的底线C.剥夺了公民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D.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10.下列做法中,遵守了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的是A.小杰为了减轻家里负担,读完初二上学期就外出打工去了B.小英家里非常困难,但她的父母仍然坚持让她读到初中毕业C.某个体户因人手不够招收了小学刚毕业的小菊D.母亲让正在读初一的小花辍学回家,让弟弟继续上学11.为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A、上课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与老师、同学探究问题B、做作业时,遇到疑难问题就放弃不做C、上自己不喜欢的课就做别的事情D、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12.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校为此举办了以“珍惜在校学习机会,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该主题启示我们要①珍惜受教育的权利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④阅读所有的书籍杂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下列与珍惜受教育和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有关的语句是A.人生一世为名利,不择手段亦英雄B.诚实做人终觉亏,投机取巧何不为C.自己钻研枉费神,欲求成功找捷径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14.社会在发展,学习无止境。
目前我们进入了一个()A、一次“充电”终身“放电”的时代B、只“充电”不“放电”的时代C、只“放电”不“充电”的时代D、终身学习的时代15.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推出国家级“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做出具体评估指标。
学生课业负担、择校、乱收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等问题都纳入督导评估范围。
这项举措A.有助于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B.规范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指标C.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均衡性的显著特征D.明确了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具体要求16.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A.生命健康权B.受教育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二、多项选择题17.下列属于教育对个人作用的是A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 B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C教育能唤起人的潜能,提高和革新自己 D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18.义务教育的特征有()A公益性 B 强制性 C 统一性 D 根本性19. 2011年,我国免除了3000多万农村寄宿制学生的住宿费,其中1228万名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
这()A为公民的受教育权提供了物质保障。
B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C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D将彻底解决中西部地区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20.“隐形辍学”的学生,是指交学费、有学籍、正常参加考试。
但心里却整日游离于课堂和教室之外,直至毕业也没有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学生。
这些学生()A 没有履行好自己受教育的义务 B没有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C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D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21.年级学生小杨不认真学习,经常旷课、逃学。
老师批评他,他却说:“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学就不上学,别人管不着”小杨的言行()A没有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B 没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C认为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D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2.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最主要的是A.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B.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C.认真履行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义务D.认真履行勤奋读书、积极思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的义务三、问答题23.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李刚,学习成绩平平,其父认为他考不上大学,读书作用不大,要他辍学外出打工。
李刚坚决不同意,父亲便以家中无钱为由不再供他上学。
请回答下列问题:(1)李刚父亲的做法侵犯了李刚的什么权利?(2)班主任老师见李刚没来上课,决定做一次家访,劝说其父让他恢复学业,你认为班主任老师对李刚父亲说些什么,其父才能同意他继续上学?24.希望工程从1989年至今走过了20年的历程。
1989年10月30日由共青团中央倡导、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的希望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20年来希望工程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资助了大量家庭困难青少年完成学业,资助建设的希望小学遍布我国的穷乡僻壤。
希望工程就像一座爱之桥,把海内外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使他们终身受益。
请回答:(l)说一说希望工程的重要意义?(从学生、社会、国家角度回答)(2)希望工程维护了公民的那基本权利?列举保障该项权利的法律两部?(3)希望工程将使受益人终身受益,为什么?25.近年来,我市某初中坚持以为为本,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素质教育政策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组织安全疏散演练。
②设立学校警区,安排教干教工在校门口值班。
③设立助学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④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实行无学分综合素质评价。
⑤家长会上,对有缺点的学生只说学号,不说姓名。
(1)这些措施保护了学生的哪些权利?当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式来依法维权?(2)国家和学校为我们接受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26新学期开始了,可陈凡却没有及时到校上学。
班主任进行家访后了解到:七年级陈凡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他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于是想辍学外出打工。
在班主任的劝解下,两周后他才返校。
但是,在校期间他还是经常出现课堂上讲话,作业缺交的情况。
陈凡的行为中哪些不符合法律的要求?23答案:(1)受教育权。
(2)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包括自己的家长。
同时,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家长没有从家庭保障的角度保证小淘到校接受义务教,属于不作为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等等。
25.答案:(1)①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隐私权。
②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
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
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受教育权被侵犯,可采取向镇政府,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反映,直至向人民法院起诉等办法来解决,及采取非诉讼和诉讼的方式维权。
(2)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要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其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