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概况1. 本工程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双塔东街;地下二层,地上十五层,地下二层为人防层,地下一层为车库及配套用房,上部为诊室、病房及办公等。
本工程配电室设于地下一层,消防控制室设于一层。
2.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18530㎡;建筑高度为53.9m;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二层层高 3.6m,地下一层层高 3.9m,一层~三层层高4.2m,四-十四层层高3.2m,十五层层高4.2m。
二设计依据1. 经主管部门批复的方案、初步设计文件;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电信、供电、消防、公安等部门认定的资料及规划、市政等资料、图纸。
2. 建筑专业提供的作业图和水暖专业提供的用电需求及控制要求;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
3. 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行业及地方的标准、规定等,主要列举如下:《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年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其它相关的规范、标准、规定等。
三设计内容及范围1. 设计范围: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及单体内各电气系统.2. 设计内容包括:照明、动力及其配电系统,配电室低压配电系统,防雷系统,接地保护系统等。
四配电系统1. 负荷等级: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其消防用电设备等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
一级负荷如下:消防设备(含消防泵、喷淋泵、消防电梯、加压送风机、消防污水泵、防排烟风机等;应急及疏散照明。
普通电梯、车库污水泵为二级负荷。
其他负荷均为三级负荷。
本工程引至一、二级负荷线路均为为双路电源供电,在末端自动切换。
2. 供电电源:本工程电源由山西职工医学院原有变电所引来,在本楼地下一层设置低压配电室,且放射科及手术室部分设备用电从变电所单独进线。
供电电源为低压单电源进线,另在配电室设置EPS电源柜,以满足一级负荷供电要求。
在三层手术室部分设30KW的EPS电源柜,专供手术室部分用电。
3. 低压配电系统: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楼内低压配电采用交流380/220三相四线制,接地保护型式为TN-C-S制式,配电电源线均引自地下一层配电室。
4. 计量:本工程在学校原变电所设表计量。
本工程配电系统设备定货及施工前需申请供电部门电力计量方案,并按其意见对配电系统做必要调整。
5. 功率因数补偿方式:本工程在配电室内设功率因数集中自动补偿柜,电容器组采用自动循环投切方式,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0。
并要求荧光灯单灯就地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0。
6.保护装置的设置:(1低压配电柜内低压断路器分断能力要求在50kA以上,进线及联络开关设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保护;馈出线设过载长延时及短路瞬时保护,低压主开关设欠电压保护,并加延时装置;非消防电源回路设分励脱扣器。
(2本工程漏电保护开关兼作接地故障保护,要求终端漏电保护开关漏电动作电流小于30mA,动作时间小于0.1S 。
要求漏电开关能将所有相线及N线同时断开。
(3本工程干线漏电保护开关兼作接地故障保护,要求漏电保护开关漏电动作电流小于300mA,动作时间为0.4s,要求漏电开关能将所有火线及N线同时断开。
(4本工程消防等重要设备及线路之过负荷保护动作信号只用于现场及远传至消防控制室、配电室、值班室等报警,不用于切断电源;具体做法及布线根据有关要求现场确定。
(5本工程配电室地面采取抬高措施防水,配电室所设电缆沟均需设置排水措施,具体施工时定。
五低压电缆导线的选型及敷设1. 低压配电柜出线电缆中供一级负荷回路主干电缆采用低烟无卤交联聚乙烯绝缘耐火电缆、分支线路采用交联聚乙烯阻燃电力电缆(导线;低压出线电缆沿电缆桥架敷设至电气竖井。
沿电缆桥架敷设时,桥架表面须刷防火涂料。
2. 火灾时仍需继续工作的配电箱支线采用ZR-BV-500V聚氯乙烯绝缘耐火型导线,电缆桥架上敷设的普通回路导线选用ZR-BV-750V型,暗敷线路采用BV-500V 型聚氯乙烯绝缘导线,穿管暗敷。
3. 线路敷设: 除注明者外,配电线路均穿管暗敷平面及系统未注明之线路均为BV-2.5mmŒ2•导线,2-3根穿管SC15,4-5根穿管SC20。
平面及系统未注明之插座线路均为BV-3x4SC20。
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回路均为ZR-BV-3x2.5SC15,暗敷。
空调插座线路均为BV-3x4SC20。
4. 本工程的电缆桥架均应具有防火功能。
桥架内双路电源电缆间均加金属隔板隔离。
明敷电缆穿越墙体,楼板处均加金属套管(带括弧为保护管。
电气竖井内设竖向梯形桥架,电缆施工完毕后采用XL-FB阻火密封包填实。
穿管明敷之消防配电线路保护管外均刷防火涂层。
电气管线穿越楼板和墙体时,孔洞周边应采取密闭隔声措施。
5. 引至电梯控制箱等线路待设备就位后现场配线。
所有电机配线管出口均设防水弯头,弯头与电机接线盒等高。
本工程凡明配钢管均为热镀锌,暗配钢管为焊接钢管并要求做防腐处理。
6. 本工程导线穿管暗敷线路超长时或转弯超过两个时均需采取适当加大管径或在适当位置加装过线盒措施。
7. 设备的选型及安装:(1灯开关及一般插座均为250V、10A型,暗装。
应急照明开关带断电指示灯。
一般插座选用单相两孔+三孔安全型,暗装;卫生间内开关及插座加防水盒,暗装。
本工程之电源插座均选用安全型。
(2照明箱均为非标箱,在电气竖井内为明装,其它位置暗装,动力控制箱非标加工,均为明装,应急照明配电箱应有明显标志。
安装高度见主要电气设备表。
(3消防配电线路采用导线穿管暗敷设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应大于30mm。
(4一般线路采用导线穿管暗敷设时,其保护层厚度应大于15mm。
(5消防配电线路采用电缆明敷时均穿封闭金属桥架、线槽或线管;金属桥架、线槽或线管均刷防火涂料。
(6消防配电线路采用导线穿管明敷设时,均为穿金属管且金属管外刷防火涂料。
六照明系统1. 本工程对室内二次装修要求如下:开关、插座和照明器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保护措施。
高温灯具及镇流器等不应直接设置在可燃装修材料或可燃构件上。
2. 应急照明设置:楼梯间、配电室、前室、电梯机房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
楼梯间、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灯。
3. 照明控制:(1各功能性房间、库房及电气竖井等处的照明采用照明开关就地控制;安全出口标志灯及疏散指示标志灯为长明灯。
(2楼梯间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火灾时须强制点燃。
4. 照明线路的选择及敷设:照明、插座分别由不同的支路供电,所有插座回路设漏电断路器保护。
5. 安全出口标志灯门上20公分嵌墙暗装,疏散指示灯底距地0.5米嵌墙暗装。
所有面板开关及插座均暗装。
其余见平面及系统注。
七电气控制1. 电动机的起动和控制:(1各种设备的控制要求和电动机出线口位置均以相关专业图纸为准。
(2本工程未详之控制线路应根据设计要求及使用要求现场(明敷引接。
本工程配电(控制箱二次原理图由生产厂家提供,并由设计人员确认。
2. 本工程系统未注的二次原理图如下:(1火灾时非消防电源开关紧急断电控制接线图参见05D11-137(2火灾时应急照明强制点燃控制接线图参见05D11-138~140(3电梯井道照明做法图参见05D8-21八电气节能设计1. 本工程采用的节能产品有:直管荧光灯均选用T8三基色节能荧光灯,点光源均选用节能灯;灯具均选用高效灯具并配用电子整流器。
2. 灯具控制尽量采用分组开关控制,避免多灯同时开启。
3. 诊室、办公室的LPD值为11W/㎡,相对应的照度为300Lx;若工程中进行二次装修时应满足上述要求。
4. 楼梯间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火灾时须强制点燃。
5. 本工程节能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要求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控制,电梯采用节能控制,疏散照明采用LED光源等。
九人防电气设计1. 建筑概况:本项目人防为二等人员掩蔽所,属甲类核6B级。
2. 负荷等级:应急照明、基本及应急通信设备属一级负荷;重要的风机、水泵、正常照明、三种通风方式装置系统等属二级负荷;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其它负荷为三级负荷。
3. 人防电源:电源等级为220/380V三相四线制。
电源为双电源;平时电源由地下一层配电室配电,战时电源由室外埋地经预设电缆防爆波井引入,战时另设应急电源装置(其连续供电时间与隔绝防护时间一致,大于3h,做法见有关图集及建筑专业图。
4. 人防照明:人防照明灯具均采用链吊式灯具,吸顶式安装的灯具临战时加设防掉落保护网的措施。
照度标准:战时--值班室、配电室:150lx;人员掩蔽所、通道:75lx;风机室、滤毒室、洗消间:75lx。
5. 动力控制:污水泵采用就地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方式。
6. 人防接地:人防内通风管、给水管、排水管、电缆电线保护管及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防爆波活门的金属门框均用40x4镀锌扁钢与就近的总等电位联结线暗敷连接。
人防EPS电源输出端中性线(N级与由接地极连接,线路为BV-1x25 PVC25。
7. 导线及敷设:本工程属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导线均穿钢管暗敷设。
防空地下室内中电缆桥架不得直接穿过临空墙、防护密闭隔墙、密闭隔墙,当必须通过时做法:金属桥架在墙两侧截断,电气线路改穿镀锌金属钢管并作好防爆密闭处理。
做法见图集07FD02第21页。
8. 其它:(1本工程人防预埋管均做防护密闭处理,做法见有关人防图集。
(2本工程人防内安装电器设备均须选用无油、防潮型。
(3防空地下室各种动力箱、照明箱、控制箱均为明装。
九建筑物防雷1. 本工程防雷设计依据GB50057-94(2000版,为二类防雷建筑;电源引入方式为电缆埋地引入。
本工程安装SPD的单位须具备专业防雷资质。
2. 本工程屋顶向露天电气设备供电之终端配电箱内主母线均设置浪涌保护器;本工程电话、电视、数据等弱电进线至其总设备处均设置浪涌保护器。
3. 本工程采取防雷等电位措施,做法:将建筑物内竖向自底层引至顶层之金属管道及电梯构件等的顶端及底端均与就近避雷装置相连;土建施工时应预埋所需构件。
4. 本工程防雷电反击措施:低压进户电缆引至总电源柜(箱,在柜(箱内进线处设浪涌过电压保护器。
变配电室在变压器柜内设避雷器;在低压总柜处设浪涌过电压保护器。
5. 接闪器:沿建筑物屋顶女儿墙设置∅10镀锌圆钢作为避雷带,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如金属通风管、屋顶风机等均应与避雷带可靠焊接。
6. 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为接地体;根据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利用框架柱内4根∅16以上主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米;引下线上端与避雷带、均压环焊接,下端与接地网焊接,确保形成电气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