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视频课例的开发与应用》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目标:
采集用于学科教学教育硕士培养的视频课例;
建立用于学科教学教育硕士培养的视频课例库;
开发用于学科教学教育硕士培养的视频课例共享和研究平台;
帮助学科教学教育硕士形成课例学习、反思和研究能力,并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能力;
探索视频课例应用于学科教学硕士培养的模式与途径。
项目设计思路:
教学是实践的智慧,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策略常内隐于教育实践情景过程之中,无法剥离。
它难以像可以陈述的外显知识那样,通过书本而被人接受。
而课堂教学现场的缺席,学习者缺乏感知、学习、反思和研究的抓手,是学科教教育硕士培养过程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之一。
课堂视频记录了教学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与文本相比,课堂视频记录了“不加修饰”的课堂情境,生动直观地用视频图像真实再现了教学事件的模糊性和复杂性。
利用视频课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中小学学科教学现场,为教育硕士提供向优秀教师学习、反思和研究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媒介与工具。
但目前出版的视频课例,大多为整堂课的视频实录,这样的课例模式,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提供了基本的课堂录像就是“再现了真实情景”、“呈现了内隐知识”、“提供了向专家学习的机会”,如果再附上一些观察数据和资料,那就是“整合了相关资源”。
这样的课例缺乏明确的主题和目的,难以有效地帮助教育硕士对课堂教学进行学习、反思和研究并进一步形成学科教学能力。
本课题在采集中小学学科教学优秀课例的基础上,对这些课例分专题进行二次开发,根据学科教学教育硕士培养的目标和内容,对这些课例根据教学主题(如英语阅读教学、语文整体语言感知教学等)和教学事件(如提问、课堂管理等)分专题进行剪辑和二次编辑,整合文字、幻灯片、视频资源,
建设超媒体环境下的学科教学课例分享和研究网络平台。
这一平台具有结构化(以设定的框架分类资源,线索清晰)、非线性提取(使用者可以从多角度直接进入案例的任何部分)、滚动发展(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不断更新和充实)、多用途(可用于教育硕士、师范生和教师培训)等特征。
主要步骤
视频课例采集
采集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优秀教学课例各30小时。
来源分别为已出版的优秀课例、互联网上
的视频课例、根据本课题目的而录制的本地优秀课例以及教育硕士微格教学实例。
视频课例的二次开发
对采集的课例分专题进行二次开发,经过素材积累、凝练主题、撰写脚本、筛选素材和技术制作等步骤,整合教学视频、文本、教学课件等资源,开发和建设用于教育硕士培养的主题式视频课例库。
建设专题式课例研究网络平台
该网络平台将有利于学生教育硕士及指导教师及时调取课例视频,并基于课例进行网上学习、分享、反思和研讨。
基于主题式课例研究平台的学术研究
教师和学生对课例的开发和利用展开进同步跟踪研究,探索专题式视频课例应用于教育硕士培养的模式与途径。
课例主题:
基于学科教学问题的主题课例
基于教学事件的主题课例
基于教育硕士教学行为的主题课例
课堂教学设计课例
开发流程:
确定主题—选择视频课例—撰写脚本—剪辑合成—修改审核
主题式视频课例脚本(讨论)
案例名称
内容提要(100字左右)
课堂教学视频片段来源起止时间或帧
数
长度主题聚焦字幕解说词
语文学科课例主题:
一、阅读教学
主题1:阅读教学中的主题探究与指导
主题2:阅读教学中的结构分析与指导主题3: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味与指导二、作文教学
主题1:作文教学中的命题与指导
主题2:作文教学中的批改与讲评
三、口语交际教学
主题1:口语交际教学如何营造交集情境主题2:口语交际教学如何突出交际特点四、语文综合性学习
主题1: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突出综合性主题2: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体现语文味五、教学事件的主题课例
主题1:情境创设与导入
主题2:课堂提问与反馈
主题3:课堂小结与评价
六、基于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主题课例
主题1: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
主题2: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
主题3:语文教师的课堂调控艺术
数学课例主题:
一、基于数学学科教学问题的主题
主题1:数学概念教学
主题2:数学命题教学(公式、定理、原理)主题3:数学解题教学(计算题、证明题)二、基于教学事件的主题课例
主题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主题2:回顾与总结(总结)
三、基于教育硕士教学行为的主题课例
主题1:数学课堂提问
主题2:信息技术的运用
四、课堂教学设计课例
主题1:一般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主题2:“章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主题3:“课题研究”(或数学探究)的教学设计英语课例主题:
一、基于英语学科教学问题的主题
主题1:英语语法教学
主题2:英语词汇教学
主题3:话题导入与情景创设
主题4:综合语言实践教学
二、基于教学事件的主题课例
主题1:课堂提问与教师反馈
主题2:分组与互动
主题3:铺垫与支架策略
主题4:板书设计与多媒体应用
三、基于师范生与教育硕士教学行为的主题课例主题1:教姿教态
主题2:课堂语言
四、课堂教学设计课例
主题1:阅读教学设计
主题2:任务式教学设计
主题课例开发资源一览表(英语)
6
6
6
6
主题课例开发资源一览表(数学)
6
6
6
语文案例资源6
6
6
6
6
6
6
6
6
6
6
6
主题式案例在教育硕士培养中的使用
本项目的主题式案例在我校教育硕士课程《中学语文(数学、英语)课例研究》使用。
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课例开发小组,每个小组集中在一个主题上。
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我校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教学的教育硕士,按照项目设计的方案,参与了从原始视频搜集、课例遴选、主题提炼、脚本撰写到视频剪辑和合成的全过程。
视频课例二次开发的过程,对于教育硕士来说,就是一个反复体味和反思课例中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师语言、教姿教态的过程,也是一个课例行动研究的过程。
基于视频课例的案例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即先行准备阶段、应用操作阶段。
先行准备阶段,是以学生一小组为单位观看原始视频案例为主。
这一阶段一般在课前进行。
教师将学习案例提前告知学生,学生围绕案例所涉及的问题查找、收集信息,为学习讨论提供依据。
学生必须熟悉案例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对教学实录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充分的认识,这一步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性工作。
此外,学生还要针对教学实录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一定认识,明确与这种教学方法相关的教育理念。
观看原始视频案例,为后来进行的案例深入讨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应用操作阶段,由理论引导、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反思四个基本步骤构成,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
其中理论引导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确定指定思想和教学目标,对基础理论等进行阐述,解决观念认识问题。
其次,通过典型案例的呈现和演示,直观地呈现教学情境过程。
而在案例的讨论与评价阶段,教师和学员讨论评价交互进行。
最后,通过反思总结,提升教学理念,深化对课例主题的理解,矫治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完成对案例教师的教学由信服(认识理解)到佩服(仰慕欣赏)再到追求(付之行动、变成自动化的自觉行为)的过程。
我们发现,在教育硕士培养中,使用主题式视频课例具有以下优势:
(1)有利于提供真实可信的课堂情境。
课堂视频捕获了教学课堂中的大量细节,能够更好地解释教学事件的模糊性和复杂性。
(2)有利于隐性知识的传递共享。
教学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教师对教学过
程、重点、难点等的把握,教师的课堂机智、教师对学生课堂心态的把握以及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对等等。
这些隐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融合在具体情境中,需要连同它所镶嵌的背景一起呈现的“不可言传”的知识。
课堂视频为隐性知识还原了背景。
教育硕士通过观摩课堂视频体会真实的教学过程,并经由理论引导、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反思等形式进行交流研讨,促进了隐性知识的学习。
(3)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教学技能改进。
课堂视频再现了教师在课堂
中的真实表现,教育硕士可以使用课例进行观摩研讨和反思改进,提升自己的学科教学技能。
今后,项目将在以下三个方面继续进行:
一、扩大项目范围,收集和开发语数外之外的其他学科主题式视频课
例;
二、建设西北师大主题式视频课例网络共享平台;
三、总结项目成果,对教师和学生对使用专题式视频课例的情况展开
同步跟踪研究,探索专题式视频课例应用于教育硕士培养的模式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