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理念强化意识确立秩序锤炼队伍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搞好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科学的管理,科学有效的管理就能给人创造机会使人愉快地、积极地、高效地做正确的事,发挥大家的能力,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几年来,我们景县二中的教学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非昔比,变化喜人,中考连续多年取得优异成绩,被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授予“河北省绿色学校”、“省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实验学校”、“衡水市安全文明先进单位”、“衡水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衡水市综合治理先进学校”、“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学校常规管理先进单位”、“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市级园林式单位”、“青少年科普示范学校”、“巾帼文明岗”、“三八红旗集体”、“衡水市文明单位”,近几年连续被评为县级“教学评估先进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
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赞誉。
****年,我校代表景县参加河北省汉字拼写大赛,取得全省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我校教师汤国华在衡水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比赛中获得市级一等奖,汤国华在衡水市体育教师体育课评比中获市级一等奖,孟凡红、崔红果、魏燕燕、张春红、孟凡红在景县中小学课堂实录比赛中获县一等奖。
一、科学建制,规范行为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见制度的作用和管理的重要,学校管理可以分为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前
者的管理是要培养出一批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合作、有爱心、有事业心、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后者的管理是要培养出有爱心、有进取心、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管理学生的关键在教师、而管理教师的关键在学校领导。
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搞好了,教师就会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做扎实。
学校的精致化管理要求学校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转化,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宽而不松、细而不碎、严而不苛、疏而不漏”的管理制度,用制度去引领教师和学生的行为,用制度去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学习工作有目标,前进有方向。
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师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为此,我们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由教导处起草,经过全体教师的充分讨论制定出了备课制度、上课制度、辅导制度、作业批改制度、教科研制度、教学常规管理检查细则等各项制度,开学初由教导处负责印刷成册发到各教研组,先让全体任课教师认真学习,知道本学期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各教研组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度制定出本学期教研组计划、和个人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使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在计划指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领导带头,勤于落实
“细节决定成败”。
落实常规检查,规范教学的每个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的工作做好与差,工作积极性高不高,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和改进,就需要我们对各项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改进,以便使工
作做的更好。
如果工作只布置不落实就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形成只刮风不下雨的感觉,长此以往,工作就会疲沓,就会停止不前。
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导处坚持每天查课制度,开学初,教导处对教师的上课、辅导实行每天必查,一是督促没有按时候课的教师及时上课,二是查明原因,及时通报批评,保证教室有学生就有教师,不能浪费学生一节课时间。
实行周通报、月公布,保证了正常教学的进行。
2、教师的教案要符合《条例》的要求,教导处并做到周签字,.教师的每堂课都要有教案,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作文指导与讲评、试卷分析,教导处在开校初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
3、对教师的计划、总结、试卷分析等实行定时检查公布,发现应付和没有上交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进行整改。
4、对教师批改的作业,我们实行每天一抽查,每周一科查,每月一普查,对作业批改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总之,我校的教学常规日查制度与洋思中学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有待于落实好每一个更小的环节
三: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奖惩。
1: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计划、每学期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等;二制定年级月工作计划;三是班主任工作计划和班主任月工作计划。
四是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及
九年级和各学科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计划及复习的要求、自主答疑阶段复习计划及指导、督促、检查学生制定个人计划等。
2、大力推进“学案导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总结,探索积极、有效、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课时紧、任务重,为了顺应新课程的需要我校实行了“学案教学”和“三动六会”课堂教学改革,采取“由点到面”、逐层推进的方式,经历了探索期、推进期、完善期,积极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导学、分层教学,实现了学生的差异发展、充分发展。
学校进行了详细的跟踪检查和统计,并及时反馈,初步搭建起导学基本模式的框架,在实践中加以逐步完善。
3、细化教学过程,严格做好动态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细化管理制度,使制度更具操作性和规范性。
如细化了课堂管理制度、备课制度、批改制度、答疑制度、晨读制度、晚课管理制度等,严查过程,重究结果,细化考核。
课堂教学要做到:讲要精、管要严、练要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作业布置要做到:精而实,要体现分层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后都有事可做,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学习的体会,达到课堂延伸的效果。
辅导答疑要做到:主动、耐心、细致,既要注重知识的解惑,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特别是要鼓励学困生敢问问题、善问问题、多问问题。
(2)针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制定了新的《公开课评价标准》、《竞赛课评价标准》等;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检查、诊断和研讨功能,并以此为依托指导和改进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认真而规范地进行每个学科的阶段性考试的质量分析,每位教师必须作出详细而具体的质量成绩分析,学校对此作出详细的检查,做到每次考试教师必做质量分析、每次质量分析学校必做反馈、总结。
4、有针对性地实施年级管理,突出年级教学特点,积极做好各年级的教学活动。
七年级主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纠正、培养和指导,把握好教学起点,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八年级主要注重加强学风、班风建设,增强学生的紧迫感。
要高度关注夯实基础知识、培养自学习惯与能力等问学法指导;注重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高考优势学科的发展,又要重视劣势学科的弥补,既要全力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又要重视困难学生的减少与提高,为九年级总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九年级主要瞄准中考,大力营造备考的氛围,全面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认真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和情绪调控,加强对中考试题的研究与分析,优化教学方法和试题选编。
组织好专题训练、模拟训练等一些列工作,提高升学质量。
四:取得的成绩
1:理念得到树立。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已成为学校工作、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成为广大干部教师的教育价值观。
全体教师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教师作为指导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的角色意识日渐清晰。
2;意识得到强化。
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不断培养和提高。
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各学科的主要教学模式,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已经蔚然成风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秩序得到确立。
也就是说,新型的教学秩序逐步确立。
教师的关注点逐步由“教”转向“学”;教学目标更加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都更加注重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感悟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享受问题解决的乐趣。
4:队伍得到锤练。
新课改实施以来,通过广泛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教研活动,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明显转变,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科研意识普遍增强,重反思、重实践、重研讨、重合作的适应新课程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工作中虽然说有制度,有落实,但是,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不够高,在完成学校分给的工作时还有一种应付心理,抄袭教案的现象屡禁不止,新课程的推进举步维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存在很大距离,低效课堂现象仍然存在,面向全体,分层次教学做的还很不到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等工作还有待于加强和改进,还需要不断探索。
今后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继续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2、根据学校实际和上级要求,借鉴先进学校管理经验,工作中领导带头,身先士卒,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并对工作及时总结。
3、深入探索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结合点,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4、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生活丰富化,培养兴趣,发展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