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规则我遵守》教学反思

《交通规则我遵守》教学反思

让儿童在叮咛、体验、感悟中成长
--------《交通规则我遵守》教学反思
阳信县金阳街道中心小学刘国玲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我于3月26日上午第三节课在美丽的邹平第一实验小学一年级一班执教了《交通规则我遵守》一课。

本课是泰山版《品德与生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活的叮咛》中的一个话题。

它的主题目标是: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儿童热爱生命,引导学生与他人交流感受。

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发展自我约束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初步形成规则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依据新课标中“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引导儿童健康安全的生活”这一理念设计了轻松有趣、耐人寻味的几个活动场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活动中成长。

一、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精心设计几个视频,让孩子们更直观更有
趣的学习新知识,感悟新生活。

新课标指出:品德教育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增加实践活动教学。

体现“学生为主体”。

本节课无论是导入环节,学生活动还是拓展延伸,我始终遵循品生课的活动性、主体性这一特点来设计教
学思路。

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

导课中,我播放了“母女过红绿灯”的录像,让孩子们判断谁做的对?直接把孩子们带到了教学情境中,并由红绿灯导入对交通标志的学习,孩子们专心致志的观看,思考,轻而易举地把握了教学的重点。

通过创设小新回家的情景让学生找标志,既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又是对交通标志的巩固。

课堂最后,为了让孩子们铭记违反交通规则的巨大危害又播放了“篮球女孩”的视频,这个视频的震慑力应该是十分强大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努力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

在本节课中,我在了解了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创设的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三、精心设计模拟过十字路口、儿歌等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内容,让课堂更具感染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上我设计了模拟过十字路口,读儿歌过马路等场景。

孩子们通过模拟表演,亲身经历了遵守交通规则的具体做法,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四、建立合作小组,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每个学生的心理、生理素质、个性特点、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
他们在学习中有特定的优势和不足。

所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取长补短。

因而本课我充分利用小组内的合作竞争来调动学生学习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并结合评价增强了优胜的信心。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在课堂中有些地方的处理还值得进一步学习反思:比如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自制力还比较差,在课堂上出现了自言自语的现象,教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引导。

由于时间的原因,课堂结尾未能评选出优胜小组。

教学有方,但无定方。

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会不断学习加强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