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练习题一、填空题1、现代社会认为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2、所谓心理健康,应包括两层意思:没有心理疾病;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3、划分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统计学规范;生理学规范;主观经验规范;社会适应规范;价值观规范。
4、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学校中的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行为问题、青春期性心理问题。
5、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将学习障碍分为发展性学习障碍与学业性学习障碍。
6、心理辅导活动课主要有两种形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程;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程。
7、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角色扮演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哑剧表演、空椅子表演、角色互换、改变自我、双重扮演、魔术商店等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1、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A)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2、在充分放松的情况下,让学生逐渐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逐渐提高其对所恐惧的事物的刺激强度,使其对惧怕的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轻,直至完全消失的心理治疗方法是(C)A 、强化 B、消退 C 、系统脱敏 D 、自由联想3、可采用(A)来治疗对动物的恐惧反应。
A、系统脱敏法;B、肌肉松弛法;C、代币奖励法;D、强化法4、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 ( C )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5、关于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B )A、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事先预防比事后补救效果好B、人际关系问题一般是学生相对较少关心的问题C、教师应该以客观、公正、理性、平等、睿智、成熟和坦诚的态度和形象来面对学生,处理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D、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寝室关系等问题6、理性情绪法的创始人是(D)A 、罗杰斯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 、埃利斯7、理性情绪法认为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是(B)。
A、个体遇到的生活事件;B、错误的思维方式或非理性信念;C、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D、个体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三、多项选择题1、判定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主要标准有(ACDEF)。
A、主观经验规范;B、道德判断规范;C、统计学规范;D、社会适应规范;E、价值观规范;F、生理学规范2、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ACDE)。
A、生理疾病;B、互联网的发展;C、家庭教养方式;D、社会风气;E、学校教育指导思想3、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包括(ABC)。
A、师生关系问题;B、同伴关系问题;C、亲子关系问题;D、恋爱关系问题四、判断题1、“魔术商店”是一种角色扮演形式。
(√)2、角色扮演技术没有负面效应。
(×)23、角色扮演可以促进学生对他人的理解。
(√)4、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状态。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面向包括正常健康的学生在内的全校的全体学生。
(√)6、教师要切忌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知识的灌输课。
(√)7、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干扰正常的学科教学。
(×)8、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不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9、无病即健康。
(×)10、心理健康的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量化资料,比较客观,便于分析比较,操作简便易行,统计结果一目了然,也是最科学的。
(×)分析:依据统计学标准认定的所谓正常或异常也是相对的,在心理疾病的诊断中仅有参考意义。
因为一个人的心理由正常到异常,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11.系统脱敏法主要是诱导来访者快速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的目的。
(×)分析:缓慢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五、名词解释:心理健康学习障碍学习疲劳考试焦虑攻击行为六、简答: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哪些内容?参考答案:(1)智力正常,具有正常的认知活动(2)自我意识观念明确(3)情绪稳定、乐观,反应适度(4)能与他人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5)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32、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什么?参考答案: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第一,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2)内分泌系统的影响(3)生理疾病。
第二,外部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1)家庭因素①家长素质②父母期望③家庭教养方式④家庭其他重大生活事件(2)学校因素①学校教育指导思想②教师素质③学校人际关系(3)社会环境因素①文化背景②社会风气③社区生活环境。
第三,学生自身因素3、中小学生中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参考答案:(1)学校中的学习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障碍、学习疲劳、考试焦虑、厌学等问题。
(2)人际关系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亲子关系问题、师生关系问题、同伴关系问题。
(3)行为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攻击行为和网络成瘾等(4)青春期性心理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性体像意识的困惑、性恐慌、自慰行为等。
4、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参考答案:(1)心理辅导活动课。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程;二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程。
(2)班主任工作。
(3)学科教学渗透。
(4)个别辅导。
(5)团体辅导。
七、案例分析:案例一:李某,女,现某重点高中高一学生。
初中时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很好。
2004年7月以683分(分数线633分)的优异成绩升入某重点高中,学习依然刻苦努力,但心理压力十分沉重,正如该生自己述说的:“进入这所重点中学,情况发生了变化,学校的要求高了,家庭的希望大了,心理不知不觉就变得沉甸甸的,我对此感受很深。
我从进校门的那一刻,学习就相当刻苦,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
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刚开始,我的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我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常伴有口干、恶心、呕吐、吃不好、睡不好,有时考试时甚至手指哆嗦、腹泻等。
越这样,我就越紧张,唯恐出现失误,对不起家长和老师,对不起自己的努力,害怕同学们瞧不起。
考试就像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上。
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我却不能自拨,成绩也每况愈下”。
试分析该生的心理和行为并提出心理辅导措施。
参考答案:4这是典型的考试焦虑症心理。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产生时,会伴随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
诸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皮肤出汗、面红耳赤等生理反应,在心理上多表现为忧虑、紧张、恐惧、坐立不安、慌乱等情绪体验。
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有:(1)生理的原因。
如个别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
(2)主要是心理和社会因素造成。
如社会普遍的大学观,认为上大学时唯一出路,过分关注成绩,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学生持续紧张学习,开夜车,休息不足;有的学生知识准备和应试技能不足等。
(可根据此内容适当发挥)心理辅导措施:(1)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减轻压力。
(2)改变认知,端正考试动机。
(3)掌握应试技巧。
(4)掌握调控紧张情绪的技巧。
案例二:李键上初一时阳光、健康、学习好,还担任了班长,学会上网后逐渐成瘾,并且有了早恋的女友,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
当过兵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李键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用榔头锤杀了生养他的爸爸妈妈。
当太原刑警到大同抓捕李键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请从客观方面和学生客观方面分析李键形成网瘾的可能原因。
如果你是一面老师,如何对陷入网瘾的学生进行矫治?参考答案:1、李键自身方面的原因:(1)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本案例中的李键本来是一个阳光健康的初一男生,而且还担任的班长,但是面对网络上各种信息如游戏,电影,色情网站等的诱惑,却不能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而且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出现了早恋现象。
长时间和网络的接触使他对网络产生了心理依赖,这种心理依赖形成以后,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变得更弱。
此时恶性循环就产生了,最终导致了他人格的改变。
(2)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由于李键正处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同时也是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期。
这一特定时期决定了他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都很差,对于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干扰,他没有采取远离摒弃的行为,而是采取了接触,亲近的行为。
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使得他频繁接触和接受不良信息的侵扰,最终导致网络成瘾,不能自拔。
5(3)激情有余,理性不足面对父母的劝阻,李键没有理性的接受和思考而采取了激情杀人行为。
这是由他成长的特定时期决定的。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并没有发展成熟。
不成熟的心理使得他们遇到事情时不能冷静的思考解决办法,而是盲目冲动的采取行动,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4)人格结构发生改变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李键没有沉迷于网络之前是一个阳光健康的学生,而且既然他能当上班长说明他在品质,性格方面都是很好的。
但是,由于长期的沉迷和依赖网络,使得他的人格结构发生了改变,从懂事变得叛逆,从健康阳光变得冷漠残忍。
人格的改变使他能对生养自己的父母下毒手,使他在杀死父母后没有基本的罪责感和同情心。
这也是网络成瘾最大的危害所在。
2、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从本案例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李键的父亲当过兵,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打骂为主。
而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叛逆心理和行为更加严重。
现在很多家长仍然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谬论,对待孩子的错误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
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要么异常懦弱退缩,要么冲动粗暴。
长期的打骂可能会使他们习惯被欺负和容忍,遇到问题采取回避退缩的行为。
也可能使他们形成只有武力才能解决问题的认知模式,因此面对冲突矛盾时就会以简单粗暴的武力来解决问题。
本案例中李键残忍的杀人方式与其父亲粗暴的教育方式是有很大关系的。
请他还可从学校、社会等方面寻找可能的原因网络成瘾的矫治:(1)找出学生网络成瘾的内部原因。
(2)增强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和免疫力。
(3)运用契约法、自我激励法、认知矫正、行为矫正等多种心理干预方法。
(4)建立良好的家庭、学校支持系统。
家长、教师应给予学生正面的积极的引导,理解、接纳、关心网络成瘾学生。
(5)净化社会环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