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丰达甘薯种植技术甘薯本地称红薯,在驻马店甘薯是牲猪养殖的主要饲料来源和粉皮、粉条加工的原料来源,种植面积为6万亩。
为适应国家甘薯产业政策的需要,驻马店农业局在屈子祠镇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组织实施了“2010年度甘薯新品种示范”。
现将示范情况总结如下:一、示范方案1、示范目的推广经过鉴定的优质专用新品种及标准化栽培技术,向广大农民群众展示新品种的增产潜力和优异品质。
2、主持单位驻马店市农业局屈子祠镇农技站3、示范设计新品种及其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
(1)、示范品种:徐薯22、浙紫薯1号、湘薯19号。
(2)、示范面积:每个品种试验示范面积各1亩,共计3亩。
采用高垄双行栽培,垄宽1米,株距0.37米,每亩3600株。
(3)、栽培措施:育苗及大田管理严格按照甘薯栽培技术规程操作。
4、记载项目①萌芽性;②植株生长势:生育前、中、后期③特征特性:茎蔓长、茎粗、分枝数、叶形、叶脉色、茎色、结薯习性、薯形、薯皮色薯肉色、熟食味、干物率。
二、示范基地1、示范基地试验基地设驻马店新蔡县裕丰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地块面积3.0亩,系低岗地貌,地块长方形、地势平坦,耕层厚度20cm,土种为红壤土类,红壤亚类,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土属,熟红土土种。
土壤质地粘重,呈酸性,土壤肥力中上。
试验地上年度种植玉米,冬季抛闲。
2、供试肥料有机肥料:腐熟人畜粪水每亩500公斤。
化学肥料:45%俄罗斯复合肥每亩50公斤。
三、试验实施1、排种育苗本试验于3月22日排种,小拱双膜覆盖,各品种于4月9日一21日出苗,4月16-25日齐苗。
2、整地、施肥、分区5月10日翻耕整地,然后按每块666.7 m2分成小区,按每亩人畜粪500kg、45%俄罗斯复合肥50kg的肥料用量,一次撒施于土层中,耧耙均匀后,按双垄宽100cm(含沟),垄高30cm进行起垄。
3、栽插5月30日栽插甘薯,株距37cm,行距50cm,每666.7m2栽甘薯3600蔸。
4、田间管理6月份进行中耕、除草、理蔓3次,主蔓长150cm时提一次蔓,控制不定根生长;8月20日防治一次甘薯天蛾、甘薯卷叶螟、蚱蜢等害虫。
5、试验项目调查试验实施过程中,对甘薯的生长发育情况等进行调查观察记载,调查项目包括苗期、生长势、品种特征特性等项目调查。
有关内容列于表二:2010年汨罗甘薯新品种示范田间观察记载及性状考查表。
(1)苗期调查:包括排种期、出苗期、齐苗期、萌芽性。
(2)植株生长势调查:生育前期、中后期。
(3)特征特性调查:茎蔓长、茎粗、分枝数、叶形、叶脉色、茎色等,于栽插后60天,进入封垄期的7月29日调查,调查10株平均。
T/R值、结薯习性、薯形、薯皮色、薯肉色等,于11月1日测产时调查,调查10株平均。
干物率、淀粉率、薯干品质、熟食味等,在收获后一个星期内进行。
干物率、淀粉率测定方法:取中等大小薯块(取样不得少于300克),切成丝,在烘箱中80℃烘至恒重,测定干物率。
每个品种每重复测定一次。
各品种淀粉率换算参照《淀粉率换算表》进行。
薯干品质:取中等薯块切成0.5cm厚的薯片,晒干后根据洁白程度和平整度评定,分为一、二、三级。
食味:煮熟品尝,根据粘度、甜度、纤维含量等进评定,分优、中、差三等。
四、试验结果2、参试品种简介本试验参试品种3个,湘薯19(食用型)、浙紫薯1号(食用型);徐薯22(淀粉型)。
对参试品种简介如下:湘薯19号(食用型):产量高,薯型为纺锤形,薯皮淡红色,薯肉桔黄色,结薯集中、薯块较整齐,单株结薯3-4个;晒干率、淀粉率中等。
生食较硬,熟食中等软、粘度中等、味较甜、纤维含量较少,食味中等,是个较好的食用型品种。
浙紫薯1号(食用型):产量中等,薯型为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紫花色,结薯整齐,大小薯块悬殊大,单株结薯多;晒干率、淀粉率较高。
生食较硬,熟食中等软、粘度中等、味较甜、纤维含量较少,食味中等,是个较好的食用型品种。
茎蔓生长旺盛。
徐薯22(淀粉型):产量高,薯型下膨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白色,结薯集中、薯块整齐;晒干率、淀粉率中等。
生食硬,熟食质硬、粘度很低、甜度低、纤维含量多,食味差。
是个较好的淀粉型品种。
3、讨论本次甘薯新品种示范结果表明,湘薯19是一个较好的食用型品种,具有推广价值;徐薯22作为淀粉型品种,产量水平很高,值得在生产薯粉皮、粉条的地方推广,浙紫薯1号作为特色甘薯在小范围内或订单种植经济效益很好。
今年我市4、5月低温对出苗有较大影响,但甘薯大田生长期间雨水充沛,温度适宜,甘薯产量比往年高。
红薯品种也由原来单纯的“豫薯818”扩大到“湘辐一号”、“京薯6号”、“南薯88”、“川山紫”、“五彩薯”、“苹果王”等20多个品种。
高产高淀粉型用薯湘辐1号:红皮白肉,蔓短粗壮,结薯早而集中,产量超高而稳,大薯率高,出干率40%―50%,含淀粉率高达31%―33%,是国内含淀粉最高的品种之一。
美国sl-9:最新引进的超高产、高淀粉红薯新品种。
叶心脏形,中短蔓,薯形纺锤,红皮白肉,淀粉质量特优。
出干率37%,春薯含淀粉率28%―30%,淀粉特白闪亮。
医疗保健型用薯保健珍品―日本川山紫薯:其赖氨酸、铜、锰、锌的含量高出普通红薯的5―8倍,被日本人称为“抗癌之王”。
红薯奇葩―花心王:花心王是从日本引进独具特色的保健型红薯新品种。
生食脆甜,熟食清香甜软,纤维少,含有多种保健元素。
日本黄薯―橙色之恋”:又名香蕉王,从日本引进,医疗保健功能好。
该薯抗病性强,高产、早熟、优质,一般春薯亩产4000~5000千克,夏薯亩产3000~4000千克。
蔬果鲜食型用薯湘黄1号:利用我国鲜食红薯珍品431与湖南变异品种嫁接、辐照选育而成。
特早熟,90天可收挖,同一块地,一年可种两季,黄皮、鸡蛋黄心,含糖10%以上,鲜食无渣如梨,极耐贮。
一般春薯亩产4000千克以上,含淀粉22%左右,是做果脯、烤薯及加工薯条、薯枣的珍品。
菜薯:从新加坡引进,叶似苋菜,薯色白里透红,叶梗特别发达,是新型菜果的“宠儿”,适合城郊发展。
湘红2号:特短蔓,同一块地一年可种两季,特早熟(85天可以挖薯),特高产(春薯5000~7500千克/亩,最高的可达15000千克/亩),鲜薯含淀粉18%左右。
可作薯条、果脯,为淀粉加工厂错开季节、提早加工提供了条件。
“丽薯1号”品种介绍及栽培要点作者:和桂莲文章来源:云南省玉龙县农技推广中心点击数:342 更新时间:2012/4/11品种来源:云南省丽江市农科所太安基点,由内蒙乌盟所引进实生种子,85年育苗供当地农户移栽产生的克疫实生薯选择繁育而成。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分枝少,植株较高且粗壮,茎微紫绿色,复叶大,有3-4对侧小叶,侧小叶叶面微皱,淡绿色,花冠紫色,结实性弱,有种子。
出苗至倒苗生育期135天,结薯集中,薯块大而整齐,红皮,薯肉淡黄,薯形扁长。
芽眼深度中,表皮光滑,食味好,休眠期长,耐贮性好,植株田间晚疫病抗性及癌肿病抗性强。
一般亩产2000公斤,高产田可达3000公斤以上,经参加品比试验及生产利用,比常规克疫实生薯无性后代增产45.5%,比省统一对照种米拉增产26.9%。
栽培要点:该品种属晚熟品种,生长期较长,适宜于海拔2000-3000米范围内的一季薯作的马铃薯主产区种植。
种植密度,垄在每亩4000株,株行距0.2ⅹ0.8米。
塘种行塘距0.75ⅹ0.85米,每塘3株,亩栽3000株。
应施足基肥,及时追肥,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20-30公斤,尿素5-7公斤作基肥,低第一次中耕除草亩追5公斤尿素,中耕除草一般两次以上,及时防治病虫害,并适时收获。
马铃薯-冀张薯8号品种来源:以720087做母本,X4.4做父本杂交组合选育而成。
审定情况:2006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冀张薯8号。
审定编号:国审薯2006004。
特征特性:中晚熟品种,生育期99天,株型直立,生长势强,株高73.6厘米左右。
茎、叶绿色,单株主茎数2.9个。
花冠白色,花期长,天然结实性中等。
块茎椭圆形,淡黄皮,乳白肉,芽眼浅,薯皮光滑。
结薯集中,单株平均结薯数4.3块,平均单薯重102克。
大中薯率83.96%。
高抗PVX和PVY,轻度至中度感晚疫病。
还原糖含量为0.28%,粗蛋白质含量2.25%,淀粉含量14.8%,干物质含量23.2%,每100克鲜薯含维生素C16.4毫克;蒸食品质优。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国家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2004年平均产量1775千克/亩,比对照紫花白增产40.9%;2005年平均产量2094千克/亩,比对照紫花白增产37.0%;两年平均产量1935千克/亩,比对照紫花白增产38.8%。
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388千克/亩,比对照紫花白增产21.5%。
栽培要点:(1)种薯处理:选择种薯级别一致的基础种薯的壮龄块茎规格50~120克之间块茎,于4月中旬种薯出窖,出窖后认真分选,选好的种薯平铺10厘米一层置于18~20℃暖室催芽暗光处理12天,待芽基催至0.5~0.7厘米时,转到室外背风向阳处,下铺一层草末,阳光直射处理8天,边晒种边随时翻倒,使其感光均匀一致,翻倒要仔细,不得碰掉芽基,结合翻倒拣出病症薯和不规则块茎。
(2)切种:50克小薯稍削顶端,小整薯直播,50克以上块茎切种,切种的刀具要用高锰酸钾消毒,种薯要纵切,每块母薯带1~2个芽,切块重30~35克,不得切成条状和片状。
(3)切种后处理:切块后的种薯按100千克用4千克草木灰、200克甲霜灵、5克块茎膨大素、加水3.5千克进行拌种,然后平铺闲房地表10厘米厚,不得积堆,不得装袋,防止高温受热沾化伤口,杂菌感染刀伤面,24小时后即可播种。
(4)播种:选择水肥条件高的地块种植,4月底至5月初播种,10厘米地温稳定在5℃为适宜播种期。
播种密度3500~4000株/亩,施足底肥。
(5)田间管理:幼苗50%顶土闷锄1次,中耕深度1.5~2厘米,苗高25厘米用铁锹将垄沟沃土培入垄脊,刨净苗间垄内杂草,培土厚度3.5厘米,压住第一层匍匐茎条,进入现蕾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20千克,3~4天后第二次培土,培土厚度3.5厘米,压严第二层匍匐茎条,两次培土垡垄高度距地表27厘米高,分层培土,分层结薯,增加产量。
(6)病虫害防治:蚜虫、斑蝥、二十八星瓢虫、草地螟用40%乐果乳油或一遍净对水600倍连续喷洒2次,斑蝥用斑蝥素或敌克杀进行喷洒,辅助人工围歼,从7月10日至8月30日,每隔7天喷洒甲霜灵、雷米多尔、代森锰锌、疫克各1次,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危害。
(7)去杂去劣:进入盛花期,按品种特征特性描述,两次进入田间拔除混杂植株异症株及感病植株,包括地下块茎整体挖出后装入塑料袋作饲料用,不得随意乱扔。
(8)收获:枯霜后10天收获,继续增加块茎内的淀粉积累,待匍匐茎干缩与块茎脱离,块茎表面光滑不粘泥巴即可收获,采用人工挖掘,犁翻和机械收获,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做到轻拿、轻放、轻装、装卸,不得破坏薯皮,确保薯形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