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法古典园林对比(17世纪)

中法古典园林对比(17世纪)


勒· 诺特(Le.Notre Andre)是法国古典园林集大 成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整体布局的原则,同 时借鉴了意大利的园林艺术,并有所创新。勒· 诺特 造园适应了宫廷的需要,构思宏伟,手法多样,它的 出现标志着法国园林摆脱了对意大利园林的摹仿,成 为了一个独立的流派。 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造园家,后 世称他为“宫廷造园家之王”。出生 于园艺世家。学习园艺、绘画和建筑 学,还学过透视术和视觉原理。 代表作: 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 凡尔赛宫花园 勒· 诺特

3.实例赏析
• 凡尔赛宫
• 沃· 维贡特府邸花园 勒·
• 畅春园
• 圆明园
• 承德避暑山庄
4.结语
尽管中法古典园林艺术在总体布局和造园要素上差异如此之大, 但这 却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世界上的一切造园活动, 不论是规则式的, 还是 自然式的, 都表明我们人类想营造一个理想的家园,寻求美丽的生活环境。 这需要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以及适用的 范围、场所, 不能盲目照搬。这需要我们的园林设计者, 将以法国为代表 的西方园林艺术, 同中国园林艺术完美地融合起来,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不断地进行更新, 这正是研究中法古典园林艺术的意义所在。
2.3.园林形式
• 2.3.1.总体布局对比
• 如果说法国古典园林象一幅浓烈厚重的西方油画, 雄浑、规整、清晰, 那么, 中 国古典园林艺术则是一幅写意 山水画, 淡雅、婉娩、含蓄。
• 山水画式
• 中国古典园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审美理念、审美趣味。在总体布局上 是山水画式的。设置得景中有景、园中有园、 峰迥路转、曲折幽深, 显得很含蓄, 追求烟雾 缭绕的感觉, 自然韵味十足。在造园过程中, 讲究对自然物象的模仿和创造, 力求再现自然 界中各种事物、景的造形和气势, 充分溶合了 人居和自然生态的协调, 既做到了奇技巧夺, 又不失形意兼备。
• 法国古典园林
• • 法国园林最早萌芽在罗马一高卢时期。园子以种植蔬菜、果术和草药为主。 16世纪初,法国园林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风格的影响,出现了台地式园 林布局、岸洞、果盘式喷泉等要素。这些园林已经开始注意到因地制宜。在园林 理水技巧上,多用较平静的水池和水渠;在树木和植物的边缘上加以花卉镶边, 后逐步大量运用化卉.最终发展为绣花式花坛。 l7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在法国文化界的各个领域开始盛行,造园艺术也经历 着深刻的变革。 l7世纪下半叶,绝对君权在法国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产 生了勒· 诺特式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
• 规则式
• 在西方造园家眼里, 自然景观不是模仿提炼的对象, 而是改进、重造和改变的对象。他们着眼于人工创造, 园林中所有景物, 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 都有 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楼阁亭台排列整齐, 花木修剪 成形, 一切很规整。法国园林景观总体布局不仅表现 在建筑物的排列方面, 而且也表现在路线的安排上,一 般都是围绕着园林的中轴线而有规则地向四周扩散, 每条路线几乎都是笔直的, 而且主次分得很清楚, 通 向中心景区或主景区的路线较宽广、显眼,通向次要景 区或小景区的路线显得相对狭窄、隐蔽。这样, 各种 景区显露而不含蓄, 游园者能心中有数, 在入园后就 轻易地到达中心景区。显得明朗开阔、秩序清楚。 A 轴是全园唯一主轴,a 和a,是和主轴呈同 一方向布置的次轴,B 和B,横向景观轴线,与b、 c 形成同方向横轴序列,全园轴线多且有规则 排列,形成以A 中轴为中心的外向式布局。
• 法国
l7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在法国文化界的各个领域开始盛行,造园艺术也经历 着深刻的变革。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化继承并发扬了文艺复兴文化中的理性主义的 哲学思想。1683年,J· 布瓦索在他的《论依据自然和艺术的原则造园》一书中, 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是变化的统一。变化,就是指园 林中地形与布局的多样性。而一切多样性,都应该“井然有序,布置得均衡匀称, 并且彼此协调。”他认为应把园林作为一个整体来构图.且一切都要服从比例的 原则。直线和方角是构图的基本形式,花园中基本上不种树木,以便一览无余的 欣赏整幅图案。 l7世纪下半叶,绝对君权在法国发展到了顶峰,国王和贵族迫切需要古典主义 去表现他们的权力与地位。那时,绝对君权的法国自 称罗马帝国,国王则把自己 比作古代最伟大的皇帝,代表着辉煌和永恒的古典主义渗透到了法国文化的各个 领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2.3.3.建筑在园林中的地位
•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特点之一是园 林与建筑的融揉, 建筑是辅佐点缀园 林的, 属次席地位。 法国宫廷式花园为代表的由建筑师、 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创作出来的西方 规则是古典园林,以几何形体的美术 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接受对称的 法则,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 美,花园多采用几何对称,建筑统率 花园,花园从属建筑。
谢谢
17世纪中法古典园林比较分析
目录
1.中法园林发展概况 2.十七世纪中法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2.1.文化背景 2.2.造园风格 2.3.园林形式
3.实例赏析 4.结语
1.中法园林发展概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古典园林
分期 园林生成期 园林转折期 园林全盛期 园林成熟期(一) 园林成熟期(二) 园林成熟后期 朝代 殷、周、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两宋 元明初清 清中叶 清末
沃· 维贡特府邸花园 勒·
2.3.2.园林要素对比 • (1)水景的处理。
• 法国园林中水景的处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喷泉和水渠。法国园林中喷泉的设计方案多 种多样,有的取材于古代希腊罗马神话,有 的取材于动植物装饰母题,它们大多具有特 定的寓意,井能够与整个园林布局相协调。 中国古典园林中在水景的形态处理上主要 以“曲”为主,曲则奇,曲则险。常见于北 方皇家园林局部观赏区和江南私家园林中心 观赏区,整体呈圈形环绕分布,贯穿全园的 水体以曲折迂回见长,增加了水景的空间层 次美,水域面的处理手法松紧有致,园林面 积无论或大或小,水面均有聚有散,曲折自 然,疏密相间。

(2)植物的处理
• 法国园林 花坛。勒· 诺特设计的花坛有六种类型:即“刺 绣花坛”、“组合花坛 、“英国式花坛”、 “分区花坛 、“柑桔花坛”、“水花坛”。 “刺绣花坛”是将黄杨之类的树木成行种植, 形成刺绣图案,在各种花坛中是最优美的一种 树篱和丛林。树篱是花坛与丛林的分界线。厚 度常为0.5—0.6米,形式规则,且相互平行。

中国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中花草、树木则不然, 它与 人日常居住区域融为一体。花草、树木、山 石置于庭院之中, 并且呈现不规则的自然状态, 即使是盆景、假山、假水也极力模仿其自然 状态, 叠石堆山。周围的树林、草丛不加以修 饰, 而是通过围墙与之隔开。中国园林还常常 赋予植物造景以人文内涵, 利用植物的生态, 使花草树木人格化, 托物言志, 由此体现情境 交融。典型的中国园林所表现的是一种浪漫 飘逸、恬静淡雅的风格。
2.2.造园风格
• (1)人工美与自然美。法国园林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 严谨就连花草树木都修得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主要立 足于人工方法改造自然美,而中国园林却追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 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就算是修剪也修剪的参差不齐,错落有致,力求 与自然融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 (2)形式美与意境美。对于自然美的态度也各有侧重,法国园林虽不乏 诗意但更追求形式美,中国园林虽然也注意形式但是更注重意境美。在西 方很早维特鲁威就提出了黄金分割,黑格尔也以”抽象形式的形式美“作 了高度概括,对诗歌绘画建筑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样体现在了园林艺术上, 而中国更受诗歌,绘画,文学的影响,”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造园 追求的就是意境。


2.十七世纪中法园林对比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园林,各自不同的园林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 自的特点,其中东方古典园林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园林,而西方 古典园林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2.1.文化背景
• 中国
清初,由于满清君主高度集权统治的封建大帝国政治制度,影响着皇家园林建 造方向。皇家园林的宏大规模和皇家气派,比明代表现得更为明显。 清王朝入关定 都北京,全部沿用明代的宫殿、坛庙、园林等,并没有多少皇家的建设活动。康熙 中叶以后,逐渐兴起皇家园林的建设高潮。这个高潮奠基于康熙,完成于乾隆,乾、 嘉年间,终于达到了全盛的局面。畅春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是这时期的代表 皇家园林。 中国再现自然的美学思想深受儒 家和道家精神的影响,儒家哲学强调 天、地、人中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 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道 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探求潜在自 然之中的"道"与"理",最终将天人合 一的道家精神融于其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