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对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有效”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中心思想,也是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更是教育内涵发展实现的必然要求。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更多的关注老师怎样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形成对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方法
当前物理教学中,学生普遍感觉到物理难学,如何让学生能够理解物理,领悟物理,让学生感到学物理其实是件轻松的事。
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看,他们的学习活动最易从兴趣出发,被兴趣所左右。
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努力: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物理知识,就必须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
要产生兴趣,就要爱观察,勤思考,多动手,善于发现问题,对生活、生产中常见的自己不明白的现象或事物多问为什么,促使自己产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求。
多动手,除课堂上多参与做课本上的实验外,还要多动手做小实验,制作小玩具等。
使自己在制作过程中产生对物理实验原理的追求。
这样就会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毅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上课记笔记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三、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
这就要求教师要乐于与学生交朋友,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多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肯定他们、关心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他们就会喜欢上你。
只要学生喜欢教师,就会喜欢这门课程。
因为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都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以任务驱动的方法来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给他们一个有一定难度的课题,让他们自己合作去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懂得怎样去学,带给他们学习的成就感。
四、实验复习法,增强学生吸引力
如果新课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性较强,而学生的准备知识又不足,则教师可以选择复习引入的方法。
利用实验复习,既可以创造一种直观的环境,又可以较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如:在液体压强的新课引入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复习压强实验的方法引入。
教师设问: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
请问,我们是怎样说明固体受到压强的作用的?学生回答:通过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来知道压强的。
教师取出实验装置,与学生共同回忆并演示实验过程。
教师接着问: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是否也有压强?出示压强计,向学生介绍构造。
用手压金属盒的橡皮膜,U形管两侧出现高度差,说明橡皮膜受到手对它的压强作用。
教师接着问:如果把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回答:U形管两侧出现高度差。
教师继续提问:按照你们的说法,也就是把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U形管两侧同样会出现高度差,是吗?请再看一遍演示。
确认把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U形管两侧会出现高度差。
教师问:从前后两个比较实验中我们能得
到什么启发吗?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有压强,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笔者觉得要想做好新课引入中的实验教学,还需要在引入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趣味性原则。
教师备课时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尽量选择趣味性强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吸引力,同时注重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体验来创设实验情境,实验现象要尽可能新颖、奇特,能够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所创设的实验情境不仅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要能引起学生的疑惑。
2.启发性原则。
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提供信息,激化矛盾,引导指点,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导演者。
而物理新课引入中的实验教学设计,就是要灵活机动地遵循启发性原则。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扩大感性认识,使之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并在这种分析、归纳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3.创造性原则。
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富有创新精神,教师应根据其心理特点和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实验,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五、重视实验探究,获取思维的过程。
物理实验对于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了事实依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思维过程。
只有经历这一过程,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师由于受到课时和器材上的限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急功近利,产生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的错误做法。
其实,学生都喜欢做实验,教师应该进行实验教学,既满足了他们的兴趣,又经历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六、实行培优补差,关心一切学生。
由于物理课程思考性、理解性强等原因,导致物理科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为了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辅导工作可以分层进行,避免一刀切,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对于“学困生”除了加大知识的辅导力度,还要加强他们的学习意识,教会他们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课堂提问把握好策略,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探究;在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等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
总之,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要以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为中介;要以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为依托;要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导向,才能让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主动投入,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成为“高效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梁艳丽,沈庆荣.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华北出版社
[2] 李树贤.浅谈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性.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