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管理规范
风险度
D= L*E*
C
NO:
判定 拟采取控制措施
风 不目运培应监
险直可 标 行 训 急 视
等判接 指 控
预测
级
受标制
案量
评价人:
审核:
日期:
填写说明:
1、D 表示风险值,L 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 表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 表示事故产生的后果; 2、已有控制措施列,是根据现有实际情况打“√”选取对应的控制措施; 3、评价所有危险源在现有控制措施下的风险等级:D≥320 为 1 级;160≤D<320 为 2 级; 70≤D<160 为 3 级;20≤D<70 为 4 级;D<20 为 5 级; 4、根据直判以及风险等级(风险级别为 1、2、3 级的)确定不可接受风险,针对不可接受风险结合实际勾选拟采取的控制措施。
3
调试间电源线混乱
4
库房物品堆放过高
5
办公场地地面湿滑
L
E
C
D 风险级别 采取措施
0.5 10 40 200 2 级
整改
0.5 6
40 120 3 级
整改
6
6
7
252 2 级
整改
1
6
15 90 3 级
整改
6
6
1
36 4 级
需要注意
部门(车间): 序
危险源 号
NARI/GD-160.02 H1
危险源辨识表
2/6
NARI/GD-160 H1
4 级,该风险为一般危险,需要注意观察,应酌情整改;评估 级别为 5 级,该风险稍有危险,但可以接受,不需要采取整改 措施。1~3 级应认定为单位不可接受风险重点进行控制;
(五)应制定危险源控制目标指标,并实施必要的控制措 施。控制措施可采用运行控制、教育培训、监视测量等方式进 行,必要时应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在确定控制措施或考虑变更 现有控制措施时,应按照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标志、 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的顺序考虑降低风 险;
(六)各部门、单位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危险源辨 识,范围应涵盖所有行政管辖区域;
(七)各职能部门全员参与、集中辨识,根据辨识结果填 写《危险源辨识表》及《危险源清单及其风险评价表》,经部 门负责人审批后报安质部,由安质部汇总填写《不可接受风险 清单》。
综合服务中心及各单位危险源应首先在基层班组进行辨 识,根据辨识的结果填写《危险源辨识表》;生产车间(部 门)组织对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填写《危险源清单及 其风险评价表》;各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单位的 《危险源清单及其风险评价表》进行汇总、核实,形成本单位 《不可接受风险清单》,经过各单位负责人批准后予以发布。 体系内各单位需将审批后的《不可接受风险清单》报企业安质
危险源管理规范
NARI/GD-160 H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及下属单位危险源管理,制定本规 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企业本部及所属机构、分公司、全 资及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 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安全隐患术语的定义。 (一)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根源。(《职 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ISO 45001:2018)。 危险源有时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和 “危害因素”等。重大危险源是危险源的一个种类。 (二)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 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 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14 年 12 月 1 日施行) (三)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 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体系建设实施指南》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2012 年 7 月)。安全隐患的管理按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执行。 (四)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安全隐患等术语相互重叠交
单位名称: 序
危险源 号
NARI/GD-160.04 H1
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涉及活动/设备/人 可能导致事件
员/部门
类型
风险 等级
目标 指标
管理 方案
控制措施 运行 培 控制 训
时间:
应急 监视 预案 测量
责任 部门
编制:
审核:
日期:
NARI/GD-160.05 H1
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登记表
单位名称:
领导批示:
处理结果:
签字:
日期:
签字:
日期:
经办机构负责人
经办责任人
时间
单位名称:
危险源名称 所在单位
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基本请款:
NARI/GD-160.08 H1
重大危险源销案登记表
时间:
监控时间 所属地区 危险源等级
监控单位 销案原因:
监控责任人
危险源所在单位意见:
专家评审意见:
监督单位意见:
3级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4级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5级
注:1.确定分值时应考虑现有的控制措施;
2.现有的重大隐患在采取了有效措施后,分值有可能降低。
备注 超出可允许的控制范 围,必须整改
在可允许的控制范围 内,需要注意
D=LEC 法案例:
序号 隐患名称
1
调试间灭火器过期
2
客运电梯未如期进行年检
3/6
NARI/GD-160 H1
部; (八)各部门、单位对于不可接受风险应及时制定相应的
控制措施并落实责任人,对其进行持续的监视; (九)作业活动涉及单位不可接受风险时,应在作业指导
书中明确不可接受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十)各单位应将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及相应控制措施及时
告知相关人员; (十一)当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或设备更新、产品
危险源名称 监控时间 危险源危险性分析:
监控地点 监控责任人
时间:
单位评审意见:
签字:
日期:
专家评审意见:
签字:
日期: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意见:
签字:
日期:
备注:
签字:
日期:
NARI/GD-160.06 H1
单位名称:
危险源名称
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责任登记表
时间:
所在地点
危险等级
触发条件
预测事故类型 危险源基本情况或者近况:
4/6
NARI/GD-160 H1
2. 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责任登记表; 3. 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报告登记表; 4. 重大危险源销案登记表; 5. 重大危险源监控汇总表; 6. 重大危险源岗位人员培训教育情况表; 7. 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登记表。 (四)各单位应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名称、地点、性质 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救援预案报政府有关 部门备案。每年应至少进行 1 次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演 练。 (五)各单位重大危险源的防护距离应满足国家标准或规 定。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2
每月一次暴露
7
严重,重伤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1
每年几次暴露
3
重大,致残
0.2
极不可能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
康安全要求
0.1
实际不可能
表二
风险值
危程度
风险级别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级
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2级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然后按照得分划分危险等级,确定哪些风险在可允许的控制范围内,哪些风险超出可允许的控制范
围(见表二)。
表一
分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值 频繁程度
分值 后果
10
完全可以预料
10
连续暴露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6
相当可能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40
灾难,数人死亡
3
可能,但不经常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危险源销案 资料(份) 申请人
签字:
日期:
签字:
日期:
签字: 销案时间
申请单位负责 人
日期:
NARI/GD-160.09 H1
重大危险源监控汇总表
单位名称: 序 所在地区 号
所在单位名称 危险源名称
危险源地 点
主要危害 监控措 施
监控仪器
时间: 监控部门 监控责任
人
备注
NARI/GD-160.10 H1
预测后果
主要监控管理措施要求或者建议:
班组名称 车间(部门)名称 公司名称
主要管理单位 直接监督机构 备注:
责任单位
监控检查人 部门负责人 直接监督责任人
单位名称:
报告单位
受理部门 报告内容:
NARI/GD-160.07 H1
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报告登记表
危险源名称:
报告人
报告时间
受理人
受理时间
受理部门拟办意见:
调整、生产工艺改变、原辅材料变化时,应及时组织危险源辨 识、风险评价,并制定控制措施;
(十二)危险源的控制应体现分级控制的原则,不可接受 风险应由各单位进行重点监控,一般危险源由各部门(车间) 进行监控。
第五条 重大危险源管理 (一)各单位应按 GB18218 等国家标准,开展重大危险 源辨识与评估; (二)凡依据国家和地方标准确认为重大危险源的,应建 立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和相关管理制度,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 登记建档,采取有效的技术、设备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并 做好记录; (三)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 1. 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