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版七下生物备课组课程纲要

济南版七下生物备课组课程纲要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程纲要
一般项目:
1、学校名称:枣庄四十中
2、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3、设计教师:陈力萌
4、日期:2019.9.27
5、适用年级:七年级
6、授课课时:32课时
7、教学材料:济南出版社
课程元素:
一、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将能够:
了解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观点出现。

启迪学生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

(二)、各章节目标:
1)第一章教学目标:
①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了解无机盐
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②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③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并关注食品安全
2)第二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②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③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3)第三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②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
流动的情况。

③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4)第四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②了解皮肤的结构,概述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5)第五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②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

③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④说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

6)第六章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体的三道防线,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②描述常见的传染病的类型,概述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③了解安全用药的知识。

7)第七章教学目标
①概述认识生物圈中的资源
②概述人类对生物圈中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课程内容:
(一)、主要内容与课时安排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6课时)
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4课时)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第二节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第三节呼吸保健与急救
第三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8课时)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
第四节关注心血管健康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3课时)
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节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9课时)
第一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第二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第五节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2课时)
第一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二节保护我们的家园
(二)、总体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生物圈中的人
教材分析:
1、内容特点:
本单元在引导学生学习人体结构和生理活动基础知识的同时,始终将有关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单元的引言引用了郭沫若先生《女神》中赞美地球的诗句,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在各章节的引言中都注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学习。

这样做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真正价值。

2、知识结构:
本单元在编写上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体系的思路,由七章组成,这七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四、五、六章。

这部分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

第二部分是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这一章重在通过实例分析、模拟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3、科学探究活动的安排
本单元继续加大科学探究的力度,并注意安排合理的梯度。

从数量和类型上看,七年级下册共有探究活动51个;
有关探究活动的栏目类型包括“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模拟探究”、“进一步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调查”、“设计”、“拟定计划”、“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

本册有“探究”6个。

与七年级上册相比,这些探究活动的设计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不少探究活动都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自主制定探究计划。

本册的探究活动在上册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一般过程的基础上,侧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

与后续各单元相比,本单元在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上要求相对较低,探究需
要持续的时间较短;在科学探究技能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等一般过程技能外,还尤为侧重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数据的技能。

在科学方法方面,本单元结合具体探究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如是否需要作出假设、如何作假设、如何设置重复组以消除误差、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五点取样法等。

为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本单元在正文或练习中,还安排了不少与此有关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包括通过网络媒体收集信息。

七年级下册中关于空气质量周报、月经初潮等内容,以网上页面形式呈现,意在提示学生上网获取信息是一条重要的学习途径。

(三)、教学实施
1、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便捷的班班通系统、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法、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为中心,采用我校的“311”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学习方法:
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接受学习为辅。

②关注、搜集生活和生产方面,尤其是与自身生理活动及课程内容相关的生物科技。

③认真完成课后反馈及《助学》。

3、实施建议:
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问题探究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资料分析法等
学习方式:收集资料、资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法、参观法、调查法、实验法、角色扮演法等课外拓展:
(1)观察动物的小肠、胃
(2)观察动物的肺、气管
(3)观察动物的心脏、血管、血液
(4)观察动物的肾脏
(5)推荐阅读书目:《青春期》、《第七营养素》、《十万个为什么》、《神奇的大脑》等
(6)推荐观看视频:《生命》、《人与自然》、CCTV记录频道的相关节目等
(7)推荐网站:中国基础教育网
(四)、课程评价
1、评价主体: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各方面,
2、评价指标:由过程评价过程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构成。

(1)过程评价:由学习态度、课堂参与情况、作业质量、探究实验四项构成。

(2)终结性评价:期末纸质测试
3、学习态度方面:
(1)、积极参与学习,探究问题的兴趣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基本能参与学习,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4、课堂参与:
(1)、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2)、思维活跃、时常提问或质疑。

5、作业质量
(1)、及时、独立的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等;
(2)对错误及时纠正。

6、探究实验:能熟练设计和完成探究活动,通过对结果的分析顺利得出结论。

7、结果性评价: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为100分。

三、教学资源:
1.练习册:七年级下期《生物助学》
2.实验室:相关的实验材料、药品、仪器和设备等。

3.多媒体资源:班班通备课平台、上课平台;生物教学网站
4. 教学扩音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