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肿瘤
粘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皮样癌
• 为最常见的腮腺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40-50岁。早期多为无痛性 肿块,后长沿神经纤维生长引起神经症状,病人疼痛明显。CT平 扫多不规则形,多分叶、无完整包膜。边界不清,浸润性生长, 密度较高,内可见不规则坏死囊变区,增强多明显强化。
肌上皮癌
• 是一种少见的涎腺恶性上皮样肿瘤,发病率仅占涎腺肿瘤的0.5%。 好发于老年人,女性稍多见,腮腺为最常见部位,其次为腭部。 以往大部分文献均将其列为低度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多认为其属 中高度恶性肿瘤。 • 其组织来源有两种可能,肌上皮细胞及导管具有分化能力的上皮 细胞,肌上皮细胞存在于人体腺体的分泌部及导管,如大小涎腺, 汗腺,乳腺等。 • CT上肿块多密度不均、边界不清,易出现坏死及囊变,增强扫描 多中度不均强化,颈部转移较少,晚期病灶发展较快易发生血行 性转移。
混合瘤
• 又称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发病年龄以30-50岁 多见,常以无痛性腮腺区肿块就诊。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圆形或 卵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密度高于腮腺,密度较较均匀,有时可 见囊变坏死区及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大多均匀强化,早期轻度强 化。延时进一步强化。约25%可合并癌,若肿瘤突然加速生长病 出现恶性肿瘤的某些表现,应考虑恶变的可能性。
腮腺肿瘤
良性肿瘤: 良性混合瘤,腺淋巴瘤、脂肪瘤、肌上皮瘤等。 恶性肿瘤包括:
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腮腺导管癌、非特异性腺癌、鳞癌、 肌上皮癌等。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 在CT上主要根据密度、形态、边缘、强化情况、淋巴结及神经管 侵犯等综合评价。相对来说,肿瘤的边缘情况边界是否清楚对于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意义更大。肿物若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边界 不清,增强后呈明星强化,同时可见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为恶 性肿瘤的典型表现。良性肿瘤多边界清晰,形态较规则,圆形或 椭圆形,部分可见完整包膜及囊变及钙化。 • 有无面神经管受累也是重要的鉴别诊断,恶性肿瘤有12%-14%可 发生面神经瘫痪,而良性肿瘤出现面神经受累较少见。
腮腺腺淋巴瘤
• 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Warthin瘤,居第二位的腮腺良性肿瘤。 5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任务本病与免疫功能减退、 吸烟及EB病毒感染等有关。好发于腮腺下极和下颌角区,位置较 浅。可同侧多发或同时累计双侧。生长缓慢,瘤体一般较小,直 径约3CM,很少超过3CM。多呈圆形或卵圆形,交大病灶可呈分 叶状、多边形或哑铃形,长包膜完整。增强多均匀强化,早期明 显强化,延时强化迅速降低。临床上对于长期吸烟史的老年患者, 腮腺发现直径约3CM、质地柔软的肿块,应高度怀疑此病的可能。 肿块有消长史是Warthin瘤突出的临床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