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歙砚鉴定与审美---宛若兰花般得歙砚
在我看来,歙砚与兰花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因其名贵,因其发自深山,独具一格,因其特殊的文化标签。
初识歙砚是因为陪朋友买歙砚作为礼物带回他远在山东的家,我虽然是安徽人,但是对歙砚的了解并不多,只是在外公家里见过几方小砚台,不具备什么观赏和收藏价值,只是作为家用,所以没有什么纹饰,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在老街逛过一趟后,便发现了家用的小砚台与歙砚的本质上的不同。
那就是石质。
歙砚为什么那样名贵?一方小小的子料为什么就可以卖到十几万,上百万的价钱?歙砚的名贵,除了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外,起决定作用的是它那稀世的石质。
歙石的形成,有它自身的特定条件。
歙石产于风景秀丽的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婺源等县境内。
上述产地历史上均属歙州府管辖,所产之砚石统称歙石,制成砚后统称歙砚。
用同去砚雕世家的同学打趣的话说:“十年不卖砚,卖砚吃十年。
”这话从金钱价值上便直接对歙砚给予了肯定。
因为有过一次买砚的经历,前后去过老街两次,所以从店家口中积攒到一些关于砚台的知识,当然道听途说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请教专门从事歙砚雕刻的工匠才能得真知。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老坑和新坑的概念很生疏,很模糊,因为如果单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可能会认为是一个新旧的时间概念,但是老和新不仅仅包括时间的,它蕴含了很多专业的东西。
殷子安的一段话说:老坑是指龙尾山系古坑道所出的石品,与新坑的矿脉不是同一个地理位置,新坑砚石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来说,只是类似砚石的一种“石头”,不具备很好的发墨性能。
是否老坑,看砚石中是否有如珍珠贝壳光般的铓点(绢云母),其分布的越细腻越均匀就越好,老坑的砚石有纯净柔和的光彩,手感细腻,如触柔软细腻的肌肤,新坑的砚石一般没有光彩,或纹理较燥、乱,光泽贼亮,在手感上不是粗就是如玻璃样的滑,这就需要对每个坑系不同石品的纹理结构、色泽的了解。
从用的角度而不是欣赏的角度看玉山罗纹和龙尾罗纹孰优?是不是石质肌理粗的不好?玉山罗纹不发墨,与龙尾罗纹相比就差多了,石质越细腻越好,如果粗松,磨出来的墨的颗粒就粗。
从殷子安的话中可以明确的的是,新老坑的矿脉不是同一个地理位置的,老坑的砚石相对新坑发墨要好一些,因为石质的不同,光泽度和手感上均有差异。
不过王祖伟做为砚雕艺术的传承人,他的话却体现出另外一个意思,单从石质上来说,老坑与新坑是有不同,但是不能代表说新坑的就不好,从艺术角度和砚石本身综合起来来看,才能真正体会到歙砚的价值。
一方好砚需要具备的特质是很多的,往往可遇而不可求,这层意思,是我对王祖伟大师所说的话的理解。
鉴别歙砚,有八德之说:“坚、润、柔、清、健、朗、洁、美”,其石质优良莹润细密,嫩而坚,润而不滑,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膜,兼以纹理灿烂,色拟碧天。
长期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如故,焕然一新。
最后这一点,是其明显胜于端砚之处。
歙砚中极富韵致的首推金星、金晕、眉纹、玉带、角浪、刷丝等。
金星,色多金黄,成点状,分布于黛青色的砚石中,犹如于空中闪烁的星斗,显得格外耀眼。
金星有大有小,有疏有密,聚散不一。
其细分为雨点金星、凤眼金星、葵花金星、金圈、金花、粟米金星、谷粒金星、鱼子金星、水浪金星、眉纹金星、金晕金星、绿豆金星、雨丝金星、金线、玉带金星、金星杂银星、刷丝金星等等。
金晕,色为金黄,成片或块状。
它与金星一样,都是一种硫化铁之类的物质,在砚石中自然渗透所型成的形象,如同日光或月光透过云层时因光的折射作用在太阳或月亮周围所形成的光圈。
金晕从形状上分,可谓是千姿百态,如按大类分,则可分为山水金晕和物状金晕。
眉纹,也叫眉子,呈黑色,条状,如人的眉毛。
底色青莹。
质坚而润。
眉纹有阔有细,有长有短,有疏有密,有聚有散,等等不一,各具风采。
其细分有阔(粗)眉纹、细眉纹、长眉纹、短眉纹、对眉纹(对眉子)、绿豆眉纹、鳝肚眉纹、雁
湖眉纹(也叫雁攒湖眉纹)、海浪眉纹、金星眉纹、金晕眉纹、簇眉纹、虎斑眉纹、白眉纹、金眉纹、枣心眉纹、重眉纹等等,其中以对眉纹和雁湖眉纹最为稀少珍贵。
我个人比较喜欢
水波纹歙砚,虽然它看起来没有金星
金晕那般华贵,但是它给我一种宁静
中变化万千的感觉,就像大海一样,
表面波光倩影,内部宠辱不惊。
很有
哲思意味。
如左图,这方砚台是我在
王祖伟大师的“砚雕世家”中拍摄的,
因为有告示牌明确说谢绝拍摄照片,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与王祖伟
大师妻子的沟通,我拍摄了部分喜欢
的或者说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方砚台
采用了水波纹的石料,用浅浮雕的技
法进行雕刻,寥寥数刀,便将我带入
了文人墨客泛舟江上,江上远眺之
中,意境深远,让我浮躁的心顷刻间
归于宁静。
因为这种意境美,让我非
常喜欢这方砚台,虽然售价不菲,但
是我相信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一定会
找到欣赏它的主人。
再看右下图这方砚台,也是用的水波
纹的石料,这是我在王祖伟大师的书
桌上拍到的,想必他个人是非常喜欢
这方砚的,这方砚也是采用了浅浮雕的雕刻技
法,将山水间刻于砚台之上,宁静致远,悠长反
复,别有一方明镜照我心的滋味。
歙砚的产品分类分为:1.规范类。
2.大路货。
3.工艺品。
4.技艺品{文化艺术品}从这些分类就
可以看出各中不同。
歙砚的技艺主要是以浅浮雕
为主,手法细腻,精细见长,还包括薄意,细刻,
深浮雕,半圆雕,镂空雕。
在工序方面分为:选
坑-采石-选料-创意-设计。
再雕刻。
浅浅的说来,
歙砚的传承与保护需要我们细心和尽心竭力的
去做。
对于歙砚,我们还要正确看待一些问题:
“1.原料的有效保护、合理开采。
2.技艺的正确
认识。
3.创造与营销、传播的不同。
4.砚艺流派
的正确认识。
砚雕艺人追求至善至美,要善于交流,吸收,
融合,综合等。
歙砚不仅仅是个人的收藏,还是地方的文化瑰
宝,兰花发于深谷还沁人心脾,歙砚藏于深山而
自然光洁,评价一方好砚台和评价一盆好兰花是
一个道理,你不能将它往金钱上俗套的意义上
看,而应该看到它深深的文化内涵。
有人说,这些东西之所以价值高,源自文化商人的推波助澜,的确,但这仅仅是其中一方面,你可以这样来看,一样东西如果缺失了内容,形式上再美好,它也不长久,歙砚始于唐代,已经经过了千年的历史和荣辱兴衰,是什么成就了它的传承与发展,兰花自古长在深谷中,又是什么是的它被人们不远万里连同土壤一起被搬到都市中?因为它们共有的文化内涵,一方小砚,让你感受到宁静深远,一盆兰花让你的心与自然与人文相契合,什么能让人看到自己的内心,看到这世间万象,那便是文化。
宛若兰花般的歙砚会一直得到传承与发扬,也许哪一天有些东西归于零了,可能是天然的石,也可能是徐志摩般不见了某个人,但是它的文化意义会像我们国家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样源远流长。
下面是部分王祖伟大师的歙砚作品欣赏:
竹林七贤日破云涛万里红雨中打鱼等
苏武牧羊
其他
20814022048
08环艺1班
周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