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
摘要:市政道路人性化和环境理念目前还是一个较新的方向,也是市政道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市政道路设计主要满足道路的运输功能要求。

文章结合实际经验,从以人为本和道路与环境的协调性角度出发,对市政道路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道路设计;以人为本
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理想的道路在满足交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人性化的感受。

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单纯从使用功能来考虑市政道路设计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在满足传统规范的同时,还应向更人性化方面设计。

所以,道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考虑人性化,因为这样修出来的路才不会给人一种充满危险和噪音的感觉,而是一种旅途享受。

1“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
一般的工程设计主要考虑功能问题,主要依据的是设计规范。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是在此基础上更加充分理解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求,给人以充分的舒适感和贴心关怀,侧重于细部的处理以及把握隐藏在人们心底的深层需求,给人以最大的满足感,因此,人性化设计是工程设计的更高境界。

在今后的道路设计中,应大力提倡并注重人性化设计,共同推进社会文明进程,提高城市的品味。

以人为本与常规设计的区别是:除了具备使用功能外,还要满足人们使用方便、行走舒适、心情愉悦的需要,设施要齐全、到位。

有时新事物的出现可能会遇到重重阻力,这就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来决策。

观念要转变,措施要得力,才能把人性化设计融入城市的建设中,处处体现政府对市民的关爱。

2具体的设计
2.1道路线性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线形设计,不仅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好,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市政道路空间是一系列变化着的构图,有着连续相贯的首尾,它的视点是连续的、运动着的整个空间,着眼点是道路景观的总体效果,所以道路设计应该从总体规划出发,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

道路线性主要包括:平面线形和立体线形。

在线形组合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视觉上自然引导驾驶员的视线。

平曲线起点应设在竖曲线顶点之前。

急弯、反向曲线或挖方边坡均应考虑视线的诱导,避免遮断视线。

第二,为使平面和纵断面线形均衡,一般竖曲线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可获得均衡感。

第三,合理选择道路的纵坡度和横坡度,以保证排水通畅,而不形成过大的合成坡度,一般在8%以下较好。

第四,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急转弯的平曲线。

第五,在一个平曲线内要避免同时出现凹形与凸形竖曲线。

第六,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要避免设置断臂曲线的变曲点。

2.2道路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的布置原则是:首先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和畅通;充分发挥绿化带的作用;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相配合;与沿线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相互协调布置;有利于雨水的排除;满足地上地下管线的埋设;考虑近、远期目标相结合。

再综合比较道路等级、交通安全、行车道宽度、行车速度、绿化遮荫、减少噪音、造价等因素,在有条件的城市一般采用三、四幅路;而在中、小城市,单幅路更具适用价值。

在人行道设计方面要明白,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行道的使用功能不仅是行人通行的专用通道,而且对城市交通的疏导、城市环境的营造、地下空间的利用、城市公用设施的依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道路设计应在重视车行道设计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

故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人流的无序而导致的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

所以人行道的宽度应设计的宽裕一些,道路宽度习惯沿用主干道5 m、6 m,次干道3 m、4 m的模式。

第二,人行道铺装应保证其平整度、密实度和铺装材料的防滑功能,满足其使用功能和行人的出行安全。

第三,利用地砖把人行道铺装成为体现不同道路特色的色彩和图案,满足行人的观赏要求。

第四,从盲道布置到缘石坡道形式,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要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

在非机动车道路设计方面,要结合我国市政道路系统的特点。

在我国,不同动力性能的车辆混行成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普遍问题,特别是非机动车出行受到行人和机动车的干扰,出行的安全和速度受到很大影响。

根据各城市对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设计和使用经验,其宽度推荐采用5.0 m(或4.5 m)、6.5 m(或6.0 m)、8.0 m(或7.5 m)。

在机动车道路设计方面要注意,我国现行CJJ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其车道宽度采用波良可夫模型计算,参数基于20年前的车辆性能、交通组成、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确定。

模型中确定的横向安全距离值有进一步减小的可能;同时,私家小型轿车的大量出现,使路段的交通组成及道路横断面上同一时刻车种构成比例情况发生变化,模型确定的横向安全距离值同样有进一步减小的可能。

2.3道路照明设计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必须满足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使城市道路照明技术先进、科学合理、节省能源。

能为驾驶员及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经济、节能的良好环境。

市政道路照明设计中需重点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2.3.1路灯的布设
路灯的布置包括:路灯间距、路灯安装高度及灯具亮度。

路灯的合理布置对提高照明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在综合考虑路况、路面反射特性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照明器具的配光特性,使布局尽量合理。

在设计中,灯杆的设置要根据城市道路的宽度、绿化隔离带的设置确定,一般采用单侧布置、双侧对称布置、双侧非对称布置、中心对称布置等方式。

2.3.2灯杆、光源、灯具的选择
市政道路照明兼有景观要求,一般宜选用较为美观的灯型,但首先应满足技术上的要求。

在以往的市政道路照明设计中,都选用拔梢钢杆,内外热镀锌表面喷塑,灯杆壁厚不小于4 mm,具有较强的抗弯能力。

光源选用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透雾性好的高压钠灯,灯具选用截光或半截光、防眩光、能效利用率高的优质产品,防护等级一般选用IP65,整流器、电容器触发元件均装于灯杆内。

2.4完善各种服务配套设施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道路建设是分阶段、分部门完成的。

一般先进行的是城市
道路建设,由市政部门完成,其次完成的是各种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和信息设施。

目前街道上常见的配套设施有电话亭、公厕、果皮箱、交通标志等,而缺少座椅、指示牌、钟表、阅报亭等设施,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因此这些设施的安装应与人行道的改造同步进行,一步到位,避免二次开挖造成资金浪费及环境影响。

3结束语
道路设计是市政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政道路设计不能只考虑运输功能,还应考虑道路与环境的协调性,道路设计要以人为本,要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市政道路设计中。

Based on “People-oriented” Concept of Road Design
Yu Deyi
Abstract: Municipal roads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is still a relatively new direction, but also the municipal road design an inevitable trend. The traditional design of the main municipal road to meet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road transport. In combination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from the people-oriented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road and environmental point of view, on the municipal road desig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road design; people-oriente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