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业实施“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自律公约

银行业实施“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自律公约

宁波市银行业实施“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自律公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强化银行业自律监督机制,推动贷款新规的贯彻实施,提升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以及《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宁波市银行业协会章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公约。

第二条本公约适用于宁波市银行业协会全体会员单位及其从业人员。

第三条会员单位及其从业人员承诺共同遵循公平诚信、自我约束、平等自愿、勤勉尽责、依法合规的原则,严格执行贷款新规,自觉履行公约规定和互相监督义务。

第二章自律约定
第四条会员单位应根据经济运行状况、行业发展规律和借款人的有效信贷需求等,合理确定内部绩效考核指标,完善激励
约束机制,不得制订不合理的贷款规模指标、存款规模指标。

会员单位应不断优化信贷结构,保持合理的信贷投放节奏,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金融竞争环境。

第五条会员单位应加强信贷业务的全流程管理,建立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岗位制衡和问责机制,提升信贷精细化管理水平。

第六条会员单位应根据自身的业务规模、管理需要等因素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限额制度。

会员单位应进一步完善统一的授权体系,对机构、人员和岗位进行权限管理,确保贷款业务在既定的流程框架和权限范围内合规运作。

第七条会员单位应严格审核借款人的贷款申请材料,认真履行尽职调查工作,确保贷款申请材料真实、完整、有效。

会员单位应将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作为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必经程序及授信审批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将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资料作为信贷档案保管。

第八条会员单位应与借款人乃至其他相关各方通过签订完备的贷款合同等协议文件,明确约定支付方式和贷款人在贷款各环节对贷款资金的监督和检查权利等内容,规范各方有关行为,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完善合同管理。

第九条会员单位应坚持实贷实付的原则,强化贷款发放支付管理,根据贷款项目进度或有效贷款需求,通过受托支付等方式对外支付。

发放固定资产贷款的,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或超过500万元(含)人民币的,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

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单笔金额超过1000万元(含)人民币的,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

对连续五天向同一交易对手支付资金的视同单笔支付,受上述受托支付限额限制。

发放个人贷款的,除《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例外情形,均应当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向借款人交易对象支付。

第十条会员单位应审慎审查贷款支付的材料,防止出现借款人与第三方串通,利用伪造或变造合同、发票和其他支付凭据等方式套取信贷资金的情况。

第十一条会员单位应遵循商业道德和监管规则,不得随意降低准入标准,不得随意降低支付标准、简化支付操作,不得允许借款人采取化整为零方式逃避受托支付,不得利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套利,进行不正当竞争。

第十二条会员单位应完善贷后管理体系,细化贷后管理操
作要求,持续检查、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防止贷款被挪用,确保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会员单位应准确贷款分类,真实反映资产质量,提前做好不良资产的处臵和风险预警工作。

第十三条各会员单位应自本公约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对贷款新规的执行情况进行自评估,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各会员单位对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个人贷款自主支付标准的制订及其执行情况;
2、各会员单位对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的执行情况;
3、各会员单位全流程管理的落实情况;
4、其他各会员单位认为需要评估的情况。

第三章管理、监督和处罚
第十四条会员单位应当做好“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宣传工作,加强与客户的宣传和沟通,避免引起客户、社会各方对监管政策及会员单位工作的误解。

会员单位应加强与宁波市银行业协会的联系及同业间的沟通和协调,争取各会员单位在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时,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会员单位负责部署本单位内部的培训、贯彻落实工作。

第十五条在会员单位承诺自觉履行公约基础上,宁波市银行业协会负责对会员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履行本公约情况进行监
督,并有权进行不定期评估,同时向宁波银监局报告相关情况。

第十六条会员单位及其从业人员有权利及义务向宁波市银行业协会投诉和举报恶意串通,虚构交易背景,伪造、变造、涂改合同、发票等支付凭据的情形,投诉和举报采用实名方式。

宁波市银行业协会负责受理投诉和举报,并对投诉、举报的单位或个人予以保密。

任何投诉和举报一经宁波市银行业协会受理,被投诉、举报的会员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应无条件配合并接受调查。

第十七条对违反本公约的会员单位,经宁波市银行业协会调查核实后报常务理事行共同认定,根据宁波市银行业协会章程有关规定给予下列一项或多项自律惩戒,同时将处分情况报告其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备案,并报请宁波银监局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

(一)未对客户、银行同业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情节轻微的,酌情给予以下处理:
(1)责令违约会员单位限期改正;
(2)行业通报,并作为不诚信守约行为向宁波银监局报告,列入该会员单位年度评级和年度监管意见内容,并与该会员单位年度市场准入挂钩;
(3)约见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告诫谈话;
(4)暂停宁波市银行业协会会员资格;
(5)取消宁波市银行业协会会员资格;
(6)依照《宁波市银行业协会章程》进行其他处理。

(二)对客户、银行同业和社会造成恶劣影响,情节严重的,由宁波市银行业协会提出处理建议,报送宁波银监局,由宁波银监局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处罚。

(三)对涉嫌违法行为的从业人员,提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公约由宁波银监局负责监督实施。

第十九条本公约由宁波市银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签署,并于2010年9月20日起生效。

第二十条本公约生效后,取得宁波市银行业协会会员资格的单位,需自愿承诺遵守本公约,一经承诺,本公约将对其从业人员自动生效。

第二十一条本公约由宁波市银行业协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二条本公约颁布后,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及相关政策发生变化的,依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政策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