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化常识大全1、《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1—4《烛之武退秦师》)2、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1—4《烛之武退秦师》)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1—4《烛之武退秦师》)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1—4《烛之武退秦师》)5、行李:出使的人。
原写做“行吏”,后习惯写做“行李”。
(1—4《烛之武退秦师》)6、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1—5《荆轲刺秦王》)7、竖子:对人的蔑称。
(1—5《荆轲刺秦王》):8、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1—5《荆轲刺秦王》)9、七音: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1—5《荆轲刺秦王》)10、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1—5《荆轲刺秦王》)11、陛:殿前的台阶。
(1—5《荆轲刺秦王》)12、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种兵器。
(1—5《荆轲刺秦王》)13、郎中:宫廷的侍卫。
(1—5《荆轲刺秦王》)14、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视傲慢对方的姿态。
(1—5《荆轲刺秦王》)15、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人。
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交战五年,终于失败自杀。
(1—6《鸿门宴》)\16、关中: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1—6《鸿门宴》)17、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1—6《鸿门宴》)18、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1—6《鸿门宴》)19、季父:叔父。
(1—6《鸿门宴》)20、张良: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
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
留,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
(1—6《鸿门宴》)21、鲰生: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
鲰,浅陋,卑微。
(1—6《鸿门宴》)22、河:黄河。
(1—6《鸿门宴》)23、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
亚,次。
(1—6《鸿门宴》)、24、跽:跪直身子。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1—6《鸿门宴》)25、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1—6《鸿门宴》)26、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1—6《鸿门宴》)27、廿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
廿四桥,即二十四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
传说隋炀帝曾月夜令宫女24人吹箫于此,故名。
(2—2《故都的秋》)28、《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4《氓》)29、卜筮: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来推断祸福。
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体,卜筮的卦象。
(2—4《氓》)30、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2—4《氓》)31、玁狁: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2—4《采薇》)>32、阳:指阴历十月。
(2—4《采薇》)33、路:高达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得车。
又叫戎车。
周代时战争是车战。
(2—4《采薇》)34、象弭鱼服:两端用象骨装饰的弓,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
形容装备精良。
(2—4《采薇》)35、《楚辞》:《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离骚”的含义,有的说是“离愁”,有的说是“遭忧”,还有的说是楚地的古乐曲名。
(2—5《离骚》)36、《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
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作者不详。
(2—6《孔雀东南飞》)。
37、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2—6《孔雀东南飞》)38、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一般经书。
(2—6《孔雀东南飞》)39、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女左右共髻束发。
(2—6《孔雀东南飞》);40、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2—6《孔雀东南飞》)41、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
“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名。
(2—6《孔雀东南飞》)42、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2—6《孔雀东南飞》)43、卿:这里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
(2—6《孔雀东南飞》)44、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2—6《孔雀东南飞》)45、斗帐:帐子像倒置的斗得样子,所以称为“斗帐”。
(2—6《孔雀东南飞》)46、帘:通“奁”,女子梳妆用得镜匣。
(2—6《孔雀东南飞》)47、玳瑁:一种同龟相似的爬行动物,甲壳黄黑色,有黑斑,有光泽,可制装饰品。
(2—6《孔雀东南飞》)-48、初七及下九: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
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2—6《孔雀东南飞》)49、否泰:运气的好坏。
否,坏运气。
泰,好运气。
(2—6《孔雀东南飞》)50、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合适,这叫“六合”。
(2—6《孔雀东南飞》)51、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2—6《孔雀东南飞》)52、《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文选》。
(2—7《涉江采芙蓉》)53、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酒。
(2—7《短歌行》)54、青青子衿: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2—7《短歌行》)5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2—7《短歌行》)/5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
(2—7《短歌行》)57、《兰亭集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聚会。
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序一篇,总序其事,是为《兰亭集序》。
(2—8《兰亭集序》)58、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这里指永和九年。
(2—8《兰亭集序》)59、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2—8《兰亭集序》)60、禊事:禊,一种祭礼。
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在用“巳”日。
禊日,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2—8《兰亭集序》)61、管弦:箫笛用竹制成,是管类。
琴瑟的弦用丝制成,是弦类。
(2—8《兰亭集序》)62、契:用木或竹制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2—8《兰亭集序》)63、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2—9《赤壁赋》)、64、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9《赤壁赋》)65、当轴:旧指当政大臣,比喻居于政要地位。
语出《宋史·苏轼传》:“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恨。
”(2—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66、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3—1《林黛玉进贾府》)67、万机宸翰之宝:这是皇帝印章上的文字。
万机,同“万机”,就是万事,形容皇帝政务繁多,日理万机的意思。
宸翰,皇帝的笔迹。
宸,北宸,即北极星,代指皇帝。
翰,墨迹、书法。
宝,皇帝的印玺。
(3—1《林黛玉进贾府》)78、待漏随朝墨龙大画:待漏,旧时大臣在五更前到朝房里等待上朝的时刻。
漏,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指代时间。
随朝,按照大臣的班列朝见皇帝。
墨龙大画,巨龙在云雾海潮中隐现的大幅水墨画。
旧时以龙象征帝王,画中之“潮”与朝见之“朝”谐音。
隐寓朝见君王的意思。
(3—1《林黛玉进贾府》)79、总角:把头发扎成髻。
(3—1《林黛玉进贾府》)80、寄名锁:旧时怕幼儿夭亡,给寺院或道观一定财物,让幼儿当“寄名”弟子,并在幼儿的项下系一小金锁,叫“寄名锁”。
(3—1《林黛玉进贾府》)81、护身符:从道观领来的一种符箓。
迷信的人认为把它带在身上,可以避祸免灾。
(3—1《林黛玉进贾府》)*82、送灶:旧时以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灶神升天奏事的日子,在这一天或前一天送灶神,叫“送灶”。
(3—2《祝福》)83、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3—2《祝福》)84、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
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3—2《祝福》)85、《康熙字典》:清代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敬等奉皇帝命令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
(3—2《祝福》)86、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3—2《祝福》)87、无常:佛教用语,原指世间一切事物都处在生起、变异、毁灭的过程中,没有常住性,后引申为死的意思。
(3—2《祝福》)88、千:即吊。
旧时称钱一千文为一贯、一吊或一串。
(3—2《祝福》)89、六龙:传说太阳神的车子由羲和驾驭六条龙拉着,每天在空中行驶。
(3—4《蜀道难》)@90、分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
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
(3—4《蜀道难》)91、长句:指七言诗。
唐代的习惯说法。
(3—6《琵琶行》)92、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3—6《琵琶行》)93、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