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建设中的50个问题我县高效课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运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事关高效课堂成效的高低。
现将高效课堂运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归纳成50问,并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
问题一:小学学生自主学习时,在课堂上独学、对学、群学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在展示、交流之后,评价时时间紧,有时会出现教学任务完不成的情况。
建议:小学阶段,应在前一天下午自习时间安排语文、数学的自主学习时间各十五分钟,并根据教学目标安排预习内容。
问题二:在实行课堂提问时,教师只提问个别学生,没有面对全体,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建议:教师提问应面对小组,由组长安排本组学生回答,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内所有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感受成就感的过程中愉快学习。
问题三:课堂上教师只重视学生活动形式,对学生采取“放羊式”,导致高效课堂展示环节高投入、低收效。
建议: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双向三步三查”模式要领,明确学生在独学、对学、群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怎样突显,即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放任自流;学生在展示、交流时,教师对学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要即时引导、即时点拨。
问题四:课堂操作模式不熟练,教学环节运行不流畅。
建议:学校要组织教师以校本培训、体验式培训等形式,尽快让教师熟知“双向三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校实际在实践中持续创新。
问题五:学生不会自主学习。
建议: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任务(问题)去学习,并实行学法点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做到对学习内容心中有数,对学习目标有的放矢。
问题六:课堂检测,信息反馈不即时,导致教师对教学效果心中无数。
建议:对教师来说,实行矫正性教学,尤其是反馈信息,能够掌握目标达成的现状和差别,通过调控,持续纠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以便调整教学的疏密和速度;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能够强化追求目标的意识,发展智力,尤其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意义更加重大。
教学中反馈不即时,学生累积的误差就会越大。
如果缺少检测、反馈,教师对课堂教学是否达标的情况就无法了解。
所以,教师对目标达成的检测,反馈应作即时处理,特别是对关键性的错误不能轻易放过,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即时给予肯定和赞赏。
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从而使学生以成功后的快乐来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问题七: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时存有着困难多、方式单调的问题。
建议: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设有效的情境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很多,能够用语言描述,实物演示,图画音乐,角色表演等艺术形式来表现,也能够用信息技术实行模拟。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充满美感和智慧,能与学生情感心理发生共鸣,能够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从而达到提升素质与发展个性的和谐统一。
问题八:教师上课缺乏激情,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建议:教师上课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发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从而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那么,激情从何而来呢?作为教师,如果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欣赏,教师用再先进的教学手段,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
只要热爱孩子,才会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产生欣赏,才会把激情、把幽默带进课堂,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
问题九:教学目标设计太大、太空,缺乏操作性。
建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预期,能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评价依据。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材料才能得到有效的组织和整合,教学活动才得以有序地安排和实施。
要把课程、课标、教材、考情、学情融为一体,把课标分解到每个课时,形成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体系;要把内隐的心理活动动词要转化为相对应的外显性行为动词。
既要有认知目标,按从“具体-抽象-具体”的理解过程,体现出“识记”、“理解”、“使用”三种水平水平,又要有情感目标,按内化的过程,体现出“接受”、“体验”、“态度”三种水平水平;还要有动机目标,按从简单到复杂的训练顺序,体现出“准确”、“连贯”、“熟练”三种水平水平。
问题十:教师对学生缺乏信任,导致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难以达成共识。
建议: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抱有期望,并把这种期望付诸思想教育的全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持续进步。
事实上,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教师充满深情的眼神、笑貌,会焕发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荡起孩子幸福、欢乐、奋发、向上的激情,进而会显得特别活泼、开朗,与老师的感情也会特别相融,自然会生发求知欲望。
孩子一旦与老师有了约定,被老师寄托了期望,在他的身上就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他们的智力、情感、甚至个性都能顺利成长,学生个个都可雕琢成器的神话就变成了现实。
问题十一:对教学反思重视不够,导致隐形问题常态化。
建议: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升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
持续实行教学反思,努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能够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
即时发现新问题,还能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另外,教师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有助于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方向发展,提升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水平。
问题十二:课堂语言的使用不够谨慎,导致课堂缺乏亲和力。
建议:教师的语言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任何时候都不能伤害学生,即使批评也要充满激励性,教师的语言应该象“雪中炭”、“六月风”,理应把自尊、自爱、自我调整的权力留给学生,而教师自己则主要起点拨、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教师和蔼的语言能有利于构建和谐课堂,形成良好的亲和力,从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问题十三:教师怕学生课堂上有“问题”,不能善待学生的错误。
建议: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出现错误后是孩子最容易丧失自信心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给予注重,善意地宽容学生的错误,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并相信学生能够改正错误。
问题十四:学生的展示过程轻轻松松,热热闹闹,但展示结束后却收效甚微。
建议:找准问题的结症是关键。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到位,课前设置的问题太肤浅,缺少含金量,把有些本该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解决的不值得展示的内容全盘搬到了课堂上。
这样做,虽然重视了展示的充分性,但忽视了展示的意义和价值,导致展示环节不经济务实。
问题十五: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常常出现卡壳现象,使展示活动陷入僵局。
建议:要找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
一是教学展示的内容在课前没有让学生做到充分的预习。
二是设计的问题过于抽象和深奥,这些问题本该由教师来重点讲解和点拨,不能作为展示的内容让学生去展示。
教师要把握住一点: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值得展示!问题十六:有些学生对手中的导学案没有充分利用,导致教与学两张皮,学习效率低下。
建议:教师要督促全体学生必须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导学案对照课本实行课前预习。
导学案必须于前一天发给学生,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自主学习的内容,对生疏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用双色笔做好标记。
教师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问题十七:实施高效课堂,有些教师放不开手脚,顾虑重重,导致课堂既没有出现高效课堂的生机,也没有体现出传统教学的效果。
建议:教师要努力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切实实现思想行为的“三个转变”: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变探究;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努力打造具有愉悦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课堂。
问题十八:同一备课组使用同一个导学案,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发现“案”不导学的情况。
建议:在端正态度的前提下,应严格按照导学案实行提前备课——集体讨论——二次备课——课后优化的编写程序,使导学案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抓手。
导学案问题的设置应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差异。
教师集体讨论后所形成的学案,使用前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实行个性设计,形成教师个案。
在学案的使用过程中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脱离学情实际的生搬硬套,一种是忽视学案的作用,使整个教学过程游离于导学案之外。
问题十九:课堂活动易放难收,导致学生尽兴地玩了、“耍美了”,但活动目标常常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
建议: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学生自主管理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导致教学常规机制不能健康运行,使自主学习成了自由搞笑。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议采用以下办法:1、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确定中心任务;以任务为导向组织学生活动;要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小组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让大家有事可做。
做事的过程是一种合作的过程、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收获知识、树立自信的过程。
2、要教育学生敢于和善于表达展示,也要学会倾听、乐于和善于交流。
倾听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水平。
高效课堂要高效,就是要使小组学习高效。
问题二十:搞高效课堂,反而出现了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
建议:认真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学习成绩下降反映出的问题是课堂不高效。
高效课堂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和合作探究的水平,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善于涉取知识、提升知识技能的人,也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优秀、心智健全的人。
成绩下降的原因不是高效课堂本身出了问题,而是操作过程出了问题。
为了使课堂真正实现从有效到高效的转变,就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只为成功找理由,不为失败找借口。
问题二十一:严格按照高效课堂“双向三步三查”的路径走,但常常会出现教学任务完不成的情况。
建议:1、以目标为中心,确定教学任务,完善教学设计,对学生已学会了且对了的内容,在课堂上不必占用时间。
2、要在课前培训学生的表达、展评水平。
要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
3、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尽量不要多占时间。
4、整合教材,对教学内容实行科学、合理的取舍。
问题二十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但学生回答问题往往偏离主题太远。
建议: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方面,问题的设计不宜大而空,问题的问要有含金量、并且指向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前对学生的表达、展示、点评实行培训指导。
还有一方面,离题远或错都是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错误资源的价值。
问题二十三:繁琐庞杂的导学案内容导致学生陷入题海战的苦恼中,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建议:要进一步规范导学案的编写。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有些教师把导学案习题化,重视了积累知识,而忽视了导学案的导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