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威胜DTSD341DSSD331-9D表使用说明书

威胜DTSD341DSSD331-9D表使用说明书

拟 制:吕斌2005-07-20 图 号:OKRW2.702.277DSS 审 核: 1 概述 1.1 标准DL/T 614-1997 《多功能电能表》GB/T 17883-1999《0.2S 级和0.5S 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能表》 GB/T 17882-1999《2级和3级静止式交流无功电能表》 DL/T 645-199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威胜公司对此协议有扩展) GB/T 15543-1995《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1.2 工作原理DSSD331/DTSD341 -9D 型0.2S 级电能表采用当今世界流行的高档电能表设计方案:DSP +管理MCU ,将DSP 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和高档MCU 完善的管理功能结合。

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16位A/D 转换器和DSP 高速数据处理器对各相电流、电压进行采样。

通过相应的数学计算,由DSP 部分完成对电参量测量、电能累计及电能计算等工作。

计算数据通过高速通信接口与管理MCU 进行数据交换;管理部分采用一款16位MCU ,主要完成显示、数据统计、存储、通信、电表功能选择以及初始化数据设定等工作。

其整表硬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1.3 DSSD331/ DTSD341 –9D 型表面板说明电表面板说明详见图2所示。

图2 DSSD331/ DTSD341 –9D 型表面板布置调制型红外接口 运行指示灯事件指示灯 液晶显示屏 吸附式红外接口 脉冲输出指示 取消键确认键下移键 数据备份卡(上表盖内侧) 条码张贴处 接线端盖铅封处 上表盖铅封处图 1 DSSD331/DTSD341 –9D 原理框图1.4 技术参数1.4.11.4.2注:内部电池仅用于内部时钟1.4.31.4.4拟制:吕斌2005-07-20 图号:OKRW2.702.277DSS 审核:拟 制:吕斌2005-07-20 图 号:OKRW2.702.277DSS 审 核: 2术语2.1 需量周期(Demand interval ) 测量平均功率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2.2 最大需量(Maximum demand )在指定的时间区间内,需量周期中测得的需量最大值。

2.3 滑差(窗)时间(Sliding window time )采用依次递推方式来测量最大需量的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小于需量周期。

2.4 尖、峰、平、谷、脊谷、尖谷时段电力系统日负荷曲线最突出的时段称为尖时段;高峰负荷对应的时段称为峰时段;低谷负荷对应的时段称为谷时段;比谷负荷更低一级负荷对应的时段称为脊谷时段;最低负荷对应的时段称为尖谷时段;尖、峰、谷、脊谷、尖谷时段外对应的时段称为平时段。

2.5 谐波电压含量(又称为畸变电压)各次谐波电压方均根值,称为谐波电压含量,也称为畸变电压或总谐波电压。

计算公式如下:其中:n 为采集计算的谐波次数 U h 为第h 次谐波电压2.6谐波电流含量(又称为畸变电流)各次谐波电流方均根值,称为谐波电流含量,也称为畸变电流或总谐波电流。

计算公式如下:其中:n 为采集计算的谐波次数I h 为第h 次谐波电流2.7 电压总谐波畸变率谐波电压方均根值对基波电压的比值,称为电压总畸变率(THD U )。

其中:H U 为谐波电压含量;U 1为基波电压2.8 电流总谐波畸变率谐波电流方均根值对基波电流的比值,称为电流总畸变率(THD I )。

其中:I H 为谐波电流含量;I 1为基波电流电压总畸变率×100%电流总畸变率 ×100% 1U U THD Hu =1I I THD H i =谐波电压含量 ∑==nh h H U U 22)(谐波电流含量 ∑==nh hH I I 22)(3功能介绍3.1分时计量电能(6费率,四象限)电表可以计量总及6个费率的输入/输出有功、输入/输出无功及四象限无功电能,四象限定义详见图3所示。

其中:①输入无功电能=Ⅰ象限无功电能±Ⅳ象限无功电能;②输出无功电能=Ⅲ象限无功电能±Ⅱ象限无功电能;当方式字3的bit2=1时①②式均取“-”号,默认为“+”号;有功准确度等级为0.2S级,无功准确度等级为1级, 无功1级是参照GB/T17215《1级和2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能表》标准检定而得到的。

年时区是指在一年当中有若干个日期段,在每个不同的日期段中,对应有不同的日时段表;而不同的日时段表,对应有不同的费率划分。

在普通的年时区之外还另外划有两类特殊的日期:周休日及公共节假日,它们可以选择对应的日时段表。

日时段是指将一天分为若干个时段,每个时段对应一种费率。

注:1.如果取垂直向上作为电压矢量并画出代表单相或三相平衡系统的电流矢量线,则该电流矢量将指明其它量的状态;2.本图的参考矢量是电压矢量(取向上为正方向);3.电流矢量I随相角Φ改变方向;4.电压U和电流I间的相角Φ以顺时针方向为正。

图 3 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几何表示示意图本电表一年最多可设置14个年时区(不包括节假日和周休日),最多可有12套不同的日时段表,最大日时段数为14,最大公共节假日数为13。

最大费率数为6。

6个费率依次为:费率1(T1-尖)、费率2(T2-峰)、费率3(T3-平)、费率4(T4-谷)、费率5(T5-脊谷)、费率6(T6-尖谷),它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编程设定,当前费率可在液晶显示屏幕的左下角显示查看(显示方式:T1~T6)。

注:如果时段表中某一时段的费率号大于费率数时,此时段的电量计入最大费率数(如:若最大费率数为4,则该段电量计入费率4)。

3.2测量电压、电流、频率及功率电表能测量各相/各元件的电压(显示分辨率:0.01V)、电流(显示分辨率:0.001A),测量总及各相/各元件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及电网频率。

根据需要也可计算出三相三线制时各线对虚拟中点的电参量值。

有功功率(W)及无功功率(var)的计算分辨率均为0.0001,显示分辨率最大为拟制:吕斌2005-07-20 图号:OKRW2.702.277DSS审核:0.0001。

通过液晶显示屏左下角的字符“P”及“+”“-”组合实时指示当前总有功功率的方向;“Q”和“1~4”组合实时指示当前总无功功率象限。

频率的显示分辨率为0.001Hz.。

3.3计算最大需量电表可以计量总及6个费率的输入/输出有功、输入/输出无功及四象限无功最大需量及其发生时间。

最大需量周期和滑差时间可按照DL/T 614-1997中的定义设置:需量周期可在5、10、15、30、60min 中选择,滑差(窗)式需量周期的滑差时间可在1、2、3、5min中选择。

需量周期应为滑差(窗)时间的整数倍5~15倍。

出厂设置为:最大需量周期为15分钟,滑差时间为1分钟。

3.4谐波分析DSP对电流和电压信号实时进行256点FFT变换处理,可给出2~32次电压、电流谐波分量的幅值、相位等测量值,谐波幅值精度为2%(2~21次谐波),相位精度为±1~2度,所有的谐波信息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也可通过通信口将相关的谐波数据读出。

谐波数据符合GB/T 1454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要求,这六类谐波数据:n次谐波电压幅值、初始相位及其含有率、n次谐波电流幅值、初始相位及其含有率、电压总谐波畸变率、电流总谐波畸变率等,详见“4.液晶显示说明”。

另外谐波含有率还可以以柱状图的方式在液晶屏上直观地显示出来。

3.4外部PT、CT比差和角差的修正和补偿电表可以根据需要对外部PT、CT比差、角差进行自动补偿,从而降低整个计量系统的综合误差。

电表对外部PT分14段、CT分14段进行补偿。

3.5十二个月历史结算数据记录电表除给出当前有、无功总及分时电能、最大需量及最大需量发生时间外,还给出了上1月到上12月的相应历史数据。

这里的“月”是按“结算日时”划分的。

如果“结算日时”中的“日”是0日,则本电表默认结算日时为该月的公历月末的任一整点时刻;当“日”大于28日,则认为不结算。

默认的结算日时是每月的1日0时。

3.6负荷曲线记录功能电表可通过任意一个通信接口(两个RS485接口或红外接口)对“负荷曲线记录模式”及“负荷曲线记录起始时间”进行设定,以选择八类数据中的几项或全部进行同时或不同定时的记录,以便用户绘制负荷曲线进行相应分析。

具体的八类数据详见表1所示。

表 1 负荷曲线存储类别及内容对照表曲线数据的存储容量为4M字节,记录这八类数据的最小时间间隔为1分钟。

八类数据的记录与否可以设定,其记录间隔也可以分别设定。

当电表时钟走过“负荷记录起始时间”,电表即按已设定的间隔记录所设的类型的数据。

一旦重新设定负荷曲线记录的方式,电表会覆盖原来的数据,按照新设定的拟制:吕斌2005-07-20 图号:OKRW2.702.277DSS审核:拟 制:吕斌2005-07-20 图 号:OKRW2.702.277DSS 审 核: 规则重新记录相应的数据。

计算公式: T =)(L M -∑=91)/(i Ti Li其中:T ——负荷曲线记录时间长度M ——FLASH 容量(-9D 表为4M)L ——索引表长度 (-9D 表为16.5k) L i ——第i 类数据总字节数 T i ——第i 类数据设定时间间隔。

3.7 事件记录 3.7.1 基本事件: 3.7.1.1 掉电电表可记录前1~前10次掉电事件发生时间(月日时分),并记录掉电开始时间、次数和累计时间。

3.7.1.2断相三相四线制时,在不掉电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相电压低于u g 而且持续时间在t u 以上,且该相电流小于0.5%Ib ±0.05%Ib ,则认为该相断相;当断相电压升高到u g 以上并且持续时间在t d 以上时,认为该相断相恢复。

三相三线制时如果A 、C 两元件电压之和小于1.2倍Un ,则认为是B相断相。

如果A 、C 两元件电压满足|u a -u c |≥u 0条件,而且u a >u c ,并持续t u 时间以上,且该元件电流小于0.5%Ib ±0.05%Ib ,则认为C 相断相;反之,如果u c >u a ,并持续t u 以上,且该元件电流小于0.5%Ib ±0.05%Ib ,则认为A 相断相。

当|u a -u c |小于u 0并且持续时间在t d 以上时,认为该相断相恢复。

断相时记录断相发生的时间,断相总次数和断相累计时间,点亮事件指示灯。

断相状态结束时,记录结束时的时间并撤消报警状态。

u g:: 断相判断电压门槛值,可设置(25V~Un ,Un=57V 或100V),默认值为30V ; t u :断相发生的持续时间,可设置(1分钟~99分钟),默认值为1分钟; t d :断相恢复的持续时间,可设置(1分钟~99分钟),默认值为1分钟。

相关主题